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3日 · 1.比較2017至2019年業績複式增長表現. 數據來源: Morningstar.com. 論2017年至2019年間業績增長,同程藝龍的表現較優勝,尤其是平台營業額增長。 同程藝龍的強勁增長可歸因於2018年旗下兩大平台合併,合併之前,藝龍以住宿預訂為主,同程則以交通票務為主,合併後所提供的旅遊服務更完善,吸引力自然增加,產生協同效應。 不過,由於攜程的規模較龐大,過去1年營業額幾乎是同程藝龍的5倍,規模經濟效益下,攜程的盈利增長仍追得住同程藝龍。 勝出者:同程藝龍. 2.盈利能力比較. 數據來源: Morningstar.com. 盈利能力方面,攜程表現較佳。

  2. 2020年10月27日 · 這口肥肉已成為不少企業率先搶食。 大型跨國食品公司—Tyson Foods(NYSE:TSN)供應了美國20%牛肉、豬肉及雞肉。 公司已成為餐廳、醫院、學校及食店的主要肉類供應商。 Tyson近日加入了植物肉市場的戰團,首推素雞三文治,可否為公司增值轉型? 植物肉成兵家必之地. 目前植物肉市場領導者Beyond Meat(NASDAQ:BYND)股價迄今累升133%,上市至今累升164%。 在低基數效應下,公司每季收入只倍數增長,不過一場世紀疫情,令不少餐廳的銷售渠道被封,亦拖累了公司增長,於2020年第二財季,Beyond Meat收入增長己回落至雙位數。

  3. 2021年8月11日 · 行業分析. 在中國,物業管理費收費模式包括兩類:包乾制與酬金制,前者較為普遍,特別是對於住宅物業而言。 在非住宅物業類別,逐漸開始採用酬金制,使業主更深入地參與其物業管理,且物業管理服務供應商亦受到更加密切的監督。 近年,隨著中國不斷城市化,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物管行業所管理的物業面積,正快速增長。 根據調查機構中指院的資料,物管行業的百強企業,管理物業的總面積,每年都以1、2成的速度增長。 當中的住宅物業,仍佔最大比例,但物業管理公司追求管理物業類型的多元化,這是行業的情況。 過往,中國對物業管理的概念並不多,但隨著城市化,同時更多屋苑、大廈類的物業,加上人民對生活質素追求的提高,都令物業管理行業發展快速。

  4. 2020年10月23日 · Keurig Dr Pepper前身分別是Keurig Green Mountain及Dr Pepper Snapple。 前者由生產咖啡機做起,成功透過全面開放平台招攬咖啡業界,而成為美國咖啡膠囊市場一哥,目前市佔率高達82%。 至於後者Dr Pepper憑藉獨特口味在汽水市場取得競爭優勢。 咖啡膠囊一哥吞併Dr Pepper. 2018年,Keurig Green Mountain以187億美元作價,收購Dr Pepper Snapple,變身成為Keurig Dr Pepper。 合併後規模顯著擴大,2019年銷售額逾110億美元,晉身美國第七大食品飲品企業,若單計飲品市場,更加是第三大,僅次於可口可樂及百事。

  5. 2020年11月4日 · 1)當然可以。 你地現時有一定的資產,只要好好分配就得。 現時有3個日本樓單位,如果市值的總金額不算太多的話,其實可以再增持一些物業類作收租(香港或外海都得,得前提是熟識當區)。 我想將你手上的2000元萬現金,分配做4部分,物業一部分,股票一部分(這兩部分可以較多),之後一部分可以投資保險公司的收息類產品,餘下的持有一定的現金。 目標是助你地建立5%的現金流回報,當中有租金、股息、利息等回報,都是穩健的項目。 2000萬元假設有5%息,一年就有100萬元息,每月有8.3萬元,絕對合你的要求。 2)你可以買物業,但不應太多,因為我想你的組合,能在各類資產裡平衡分配。 至於「債券基金」,風險程度中等,不算太高,但重點是你不要當佢是保本穩健的產品就可以,但我反而想你集中收息,因未必是最適合。

  6. 2020年3月27日 · 以下兩大角度拆解一下: 股息分派穩定性. 投資股票收息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就是分派穩定性,而長江基建在過去23年就未曾減少分派,表面穩定性相當高。 由業務層面來看又如何? 長江基建投資於全球各地的公用及基建項目,加上集團對穩健財務的要求高,整體業務穩定性自然可靠。 在2019年度,英國及澳洲的盈利貢獻分別為41%及18%,集團持有電能實業所佔盈利亦有26%比重。 另一可加強分派穩定性的是,長江基建的分派政策夠保守,2019年度的派息比率不足60%,保留盈利再投資於穩定項目可加強集團在逆境保持分派的能力。 股息分派增長力. 對於投資期限較長的投資者而言,分派的長線增長力相當重要。 雖然長江基建保持了23年股息增長的紀錄,但這卻不代表長江基建的分派增長力強勁。

  7. 2019年7月29日 · 毫無疑問, 騰訊(SEHK:700) 擁有目前最龐大的超級計算機「天河二號」,每天運作最龐大的遊戲終端、管理最龐大的社交網絡、處理數量龐大的電子支付交易、直接及間接擁有龐大的軟件工程隊伍 … 而且擁有龐大的資金實力,毫無疑問,將會是最龐大的 Fintech「外部力量」… 沒有之一。 殺入保險業. 騰訊最近已經開始與英傑華(Aviva, AV.L) 、高瓴資本,合資經營網上人壽品牌 “Blue”;英傑華和高瓴資本各佔40%、騰訊佔20%。 保險業目前是投資價值最令人「興奮」的金融業,但一般投資者要買保險,很難會覺得「興奮」。 Blue 的宣傳策略就強調:「簡易靈活的保障計劃、不收取佣金、只需回答幾個簡單問題、就能立即獲得保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