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1月19日 · 日本从内地南进香港,进攻的首先是新界和九龙。 侣伦当时就住在九龙。 他率先感受到战争的恐怖。 侣伦专门写了一篇《九龙沦陷散记》,文章一开头说:“我永远也记得清楚,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那个早晨八点鐘左右,我是被一种沉重的爆炸声震动得醒过来的。 ”很多人都不相信是战争来临,以为是军事演习,然而飞机的轰炸开始了,“一声急激的狂吼破空而来,我回头向屋后望。 我看见一支敌机用了俯衝的姿式在不远的侯王庙上空劃了条弧线又飞起。 接着隆然一声,下面冒起一股浓烟:许多砖头和木材的碎屑在那裏飞舞起来。 ”恐惧笼罩着九龙半岛,晚上人们从收音机裏听到报告,“日本已经向英美宣战;接着是报告今天遭日寇轰炸的地名。 同时转述罗斯福和邱吉尔强调消灭轴心国的决心的谈话。

  2. 2019年1月20日 · 这三点意味深长:首先要打破香港文学的商业化格局,建立严肃文学的平台;其次要打破香港文学的政治化格局,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左右对立,派别林立,而是要“凝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再次是香港文学的自我定位,它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部分,不过不是普通的一部分,而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中心。 刘以鬯的特点,一是文坛元老,资历深,成就高,能服众,二是他非左非右,能够团结各方人马。 当年《星岛日报》请刘以鬯编“大会堂”的时候,刘以鬯就解释,“那究竟什麼是大会堂呢? ‘大家聚会一堂’,就是‘老中青’和‘中左右’。 ‘老、中、青’的意思是这副刊无论是老年的,中年人,还是年纪轻的,只要是好文章,我一定会登。 ‘中左右’表示我没有政治立场,中立也可以,左派也可以,右派也可以。 只要是写得好的文章,我就会刊登。

  3. 2018年8月7日 · 《文艺青年》的定位是,面向香港,动员、辅导、团结香港的文艺青年。 它以刊载短小文章为主,反映香港社会及抗战前线的不同面向。 从《文艺青年》第一期的文章上,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个刊物的宗旨目标及政治倾向。 《文艺青年》第一篇文章是发刊词《我们的目标─代开头话》,这个简短的发刊词把刊物的目标归为三句话:一是“做成文艺战线的尖兵”,二是“做成文艺青年学习及战鬥的园地”,三是“团结广大的文艺青年群”。 目标很明确,就是在全民抗战中,号召大家成为文艺战线的尖兵,尤其要在香港这个“被称为文化沙漠的荒岛”上,闢出文艺的绿地,动员、团结起香港的广大青年。 《文艺青年》最有影响的一篇指导批评香港青年的文章,是当时“文通”的负责人、《大公报.文艺》编辑杨刚所写的《反新式风花雪月─对香港文艺青年的一个挑战》。

  4. 2019年1月27日 · 2019-01-27 03:17:55 大公报. 字号. 图:左翼作家舒巷城的短篇小说《鲤鱼门的雾》近年被改编成舞台剧. 在《香港文学》的作家中,右派作家只有少数几个人,不过力匡发表文章较多,较引人注目。 左派作家看起来人数不少,事实上发表作品不多。 相对而言,现代主义作家更为活跃一些。 右翼作家之外,现代主义作家的回归,也很让人惊喜。 五六十年代在港台文坛一鸣惊人的李英豪(1941-),沉寂多年,这次也在《香港文学》复出。 五六十年代,李英豪以现代主义批评在港台等地暴得大名后,退出了文坛。 1980年,李英豪妻子黄煜芬患肾衰竭去世,李英豪沉浸在巨大的悲哀之中。 刘以鬯向他伸出援手,让他写《给煜煜的信》专栏,以摆脱痛苦。 《香港文学》创刊后,刘以鬯又向李英豪约稿。

  5. 2019年2月17日 · 这首被收入香港中学语文课本的诗,常常被人拿来与余光中的名诗《白玉苦瓜》进行比较。 这两首诗,的确能够较为明显地体现香港民间派与古典派的差异。 梁秉钧的诗完全停留在苦瓜自身,以文字传神地表达它的形象以及神韵,“人家不喜欢你皱眉的样子”“度过的岁月都折迭起来”“把苦涩藏在心中”“把苦味留给自己”。 余光中的诗却由苦瓜联想到家国历史以至於宇宙世界,“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茫茫九州只缩成一张舆图”“锺整个大陆的爱在一隻苦瓜”“熟着,一个自足的宇宙”。 董启章曾经写一篇评论,认为两隻瓜一隻能吃,一隻不能吃,带出不同的诗观。

  6. 2018年11月17日 · 内地女演员、名导贾樟柯的太太赵涛,凭《江湖儿女》入围今届“最佳女主角”,与周迅、孙俪等争奖。 日前“中国内地电影展─合拍电影回顾2018”活动在港举办,赵涛现身开幕电影《时间去哪儿了》映前见面会。 席间她接受大公报专访,分享《江湖儿女》创作心路,并坦言入围金马,已是对其演技的肯定,会以旁观者的心态随缘看待片场外的荣誉。 /大公报记者 王丰铃. 赵涛凭藉在影片《江湖儿女》中的精彩演绎,接连斩获第五十四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第二十五届明斯克国际电影节两座影后桂冠,并入围今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提及是次入围,赵涛表示平常心看待:“我当自己是一个旁观者,去到现场看看观众的反应,听他们激烈的讨论,我特别喜欢这样的状态。

  7. 2020年12月2日 · 现况. 香港老服务面对设施、人手及财务等重重挑战,政府一直倚赖私营老院舍去支援长者老,将政府公共服务私营化,但又未能有效监管私营院舍的服务水準。 问题. 私营老院舍质素良莠不齐,时有爆出管理和虐老问题,但社署对老院的罚则只是发警告信,严重的才会钉牌,可是钉牌过后经营者又可以开设另一间院舍继续营运,被批评没有阻吓作用。 建议. 对内:政府应调配资源,加快兴建老院舍,并加强保障长者,或增设院舍黑名单等。 对外:加快研调港人跨境老全盘策略,并完善跨境医疗和福利政策。 相关内容. 网友观点. 请输入内容... 大公网香港新闻频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