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18日 · 步驟一:先嚐甜頭 獲取信任. 首先,騙徒先招攬受害者進入社交通訊群組,先推介大價股或部分較穩陣的股份,令受害者從中得到「甜頭」, 步驟二:誘騙入局 收取佣金. 當獲到他們信任後,騙徒就推介細價股、股權集中的股份,並催促受害者高位買貨,當他們買入後,騙徒會要求對方傳送買賣紀錄截圖,以便騙徒向「莊家」收取佣金。 步驟三:「莊家」出貨 苦主當災. 不久後,「莊家」出貨,股價暴瀉,受害者繼而遭受巨大損失。 報道指有一名受害者在一個下午,帳面就損失近50萬元。 這次事件引起網民熱議,在連登討論區,有網民就發文貼出此類群組的行騙方式。 其中一帖文是在4月24日發布,並呼籲網民勿沾手途屹控股 (01701) ,當時收市價為2.56元。 隨後途屹股價一度穩步上陽,5月14日更創新高,收報2.97元。

  2. 2024年2月25日 · 吳家揚絕非富裕家庭出身,父親沉迷於吸煙、飲酒和打麻雀,投資不懂的東西,讓一輩子辛苦賺來的錢化為烏有;然而,他卻沒有氣餒,而是把家人的錯誤當成負面教材,少年時起已努力致富,創下以下非凡財務成就: 高中時代(1986年)開始接觸股市;

  3. 2021年7月15日 · 社交媒體成不法分子犯案工具. 違者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港幣1,000萬元及監禁10年。 隨着社交媒體興起,逐漸成為了不法分子的作案工具,因此投資者切記要加強警覺,以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 一鍵攞齊全港所有「疫苗優惠」、「疫苗抽獎」的參加辦法及連結【 按此 】 撰文 : 蘇文傑律師 香港調解仲裁中心主席. 欄名 : 法律與財富.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在證監會最新發出的通函中,稱近日有愈來愈多操控市場的活動,當中以「唱高散貨」的騙局佔比最多。 不法之徒先是趁低位買入股票來炒高股價,再利用社交媒體推薦有關股票。 騙徒往往會冒認知名投資專家、或以「投資達人.

  4. 2021年11月26日 · 一文睇晒漏報不同稅項要點作修訂! : 按此 】 夫婦二人共逃稅13.5萬. 案情透露,現年60歲的首被告在他2011/2012至2016/2017課稅年度的報稅表內,每年申索扣除個人進修開支金額10,000元至71,000元,以及認可慈善捐款金額15,000元至131,000元。 首被告未能就他兩項的申索提供任何詳情或證據,並聲稱已遺失相關收據。 稅務局經調查後發現他在相關課稅年度曾支付海外大學23,249元、其他個人進修開支1,253元及慈善捐款6,060元。 首被告在六個課稅年度虛報的個人進修開支和認可慈善捐款總額達74.7萬元,逃繳薪俸稅稅款合共12.7萬元。

  5. 2021年12月10日 · 中法混血YouTuber兼Instagramer J Lou(林欣)就憑着標緻的外表和搞笑形象,成功殺出一條血路,至今最多人瀏覽的影片是J Lou給媽媽看自己的性感照片,觀看人次超過600萬。 自大學時開始拍片的J Lou,未畢業已有能力搬離父母,畢業後更選擇全職做YouTuber,以拍片為職業,不感令人問:究竟做YouTuber是否真的好好搵? 【辛苦工作儲100萬元 沚默買珠海物業 年回報2厘: 按此 】 J Lou笑言媽媽是個傳統的母親,當初開始拍YouTube時,雖然媽媽沒有反對,但也沒有支持。 由於父母都是生意人,感受過事業不穩定的時候,因此不希望J Lou有一樣的人生。 「在我成長期(媽媽)不斷提醒我長大後要做醫生或律師,要找一些穩定的工作做。

  6. 2020年11月9日 · 據 《三立新聞網》 報道,台灣地政士全聯會副執行長蕭琪琳分享一宗案例,指曾有一名70多歲的伯,妻子早逝,獨力撫養2子1女,一直按照傳統觀念與長子同住,次子與幼女則早已成家立室而遷出。 由於自己年事已高,伯決定在自己尚意識清楚時立下遺囑,將價值5,000萬元新台幣(約1,350萬港元)房產留給長子;餘下5,000萬元新台幣(約1,350萬港元)財產則給予次子和幼女平分。 可是,當長子得知自己獲房產承繼權後,隨即將「翻臉不認人」,更將伯趕出家門,令伯只好搬往與次子同住,並更改遺囑由次子承繼5,000萬元新台幣(約1,350萬港元)房產,其餘由長子及幼女平分。 不幸的是,次子得悉更改遺囑後,同樣「認錢不認人」,開始對父親不聞不問,伯在傷心欲絕之下,只好投靠幼女。

  7. 2019年9月28日 · 中醫師話你知點食先健康. 近年茹素風氣愈吹愈盛,有人認為素食一定較自然和健康,是比肉食更好的飲食方式。 但其實選食材、如何煮都有技巧,中醫為大家一一解釋當中的要點。 註冊中醫師陳俊傑茹素近20年,他指無論肉食、素食者都能吃得健康,無分哪種飲食方式特別好,只需多加留意。 現今世代,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鼻敏感、濕疹或食物過敏等問題也常見,陳醫師補充:「食素不代表能完全解決這些問題,而是發病機率相對較小,定期或長期茹素可防止營養過剩的情況。 日常飲食要均衡,食材選擇也要小心。 於中醫角度看,每一種素食方式都需講求平調寒熱,以免因失衡而帶來身體問題。 陳醫師指食錯方法,或與體質不符,均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即使間中茹素,也要小心留意。 想健康先要平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