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0年04月號. 醫生: 寵猷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周倩明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甲狀腺為一個蝴蝶形器官,位於頸前方。 從表面來看,甲狀腺看似淺層,實質卻被肌肉組織包圍著,同時與身體器官如氣管、食道、頸動脈和靜脈有關聯。 十年存活率達九成. 任何器官也存在癌變的可能,甲狀腺也不例外。 甲狀腺癌分有數類,香港較常見的有乳頭狀和高分化甲狀腺癌。 外科專科寵猷醫生表示,甲狀腺癌於二零零七年位列香港女性常見癌症第六位,每年約有五百多宗新症。 幸好,甲狀腺癌的生長速度較慢,就算出現遠程擴散仍是有藥可救,故十年存活率相當高。 當中,乳頭狀甲狀腺癌的十年存活率超過90%;濾泡狀和髓漾性分別為80-90%及70-80%;未分化癌約30-40%。

  2. 2011年09月號. 醫生: 蘇皓醫生 (風濕科專科) 撰文:羅漪雯. 「年紀大,機器壞」似乎是定律。 即使發現難從坐位上站起、爬樓梯時倍感吃力,又或不能輕易舉起雙手,當事人也許會埋怨歲月催人老,又怎會想到自己患病? 直到連走路、甚至梳頭刷牙也感到困難,才知道原來患上了多肌炎或皮肌炎。 風濕科專科蘇皓醫生. 系統失調 手腳無力. 風濕科專科蘇皓醫生 道:「多肌炎使患者肌肉發炎,從四肢上端、左右相同部位開始,典型情況是兩邊肩膀、臀部或大腿無力。 而皮肌炎的徵狀與多肌炎相似,但另有特別的病徵 — 紅疹,一般出現在患者眼睛周圍、手部關節位或頸部等位置。 」蘇醫生又指,多肌炎與皮肌炎都屬於「特發性炎性肌病」,亦如典型的免疫系統疾病,其確實成因不明;只知是免疫系統錯誤地自我攻擊健康的細胞,引致發炎。

  3. 腦神經科專科盧文偉醫生. 神經系統出錯. 神經痛跟關節痛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沒有既定的痛楚來源,也能產生疼痛感覺。 腦神經科專科盧文偉醫生 解釋,神經系統透過皮膚接收到痛楚訊號,經手部神經線傳至脊髓,再傳送至腦部進行分析。 當神經系統出問題,如控制冷熱的神經跟控制痛楚的神經錯配,就算患者摸着冰塊,腦部卻會接收到痛楚的訊號,令其有刺痛、灼熱,甚至蟻咬的感覺。 患處涉手腕、頸椎、臉部. 腕管綜合症、生蛇、三叉神經痛及中樞神經痛,皆列入神經痛的範疇。 以腕管綜合症解釋神經痛的原理,源於手腕內有一條負責傳遞訊息的神經,同時控制手指感覺。 當神經遭撞傷或因長期使用電腦致屈曲,患者在神經線受壓的情況下,便會無故感到手痺、如閃電般的刺痛。 除手腕,頸椎和臉部,也是常見的神經痛位置。

  4. 外科專科寵猷醫生. 神經內分泌細胞可不經神經線傳遞訊息,例如只透過分泌荷爾蒙,便可控制其他細胞的功能或生長。 每個器官,尤其屬腺體的內分泌器官如甲狀腺、腎上腺、胰臟的胰島,甚至每組細胞附近,也存在神經內分泌細胞。 外科專科寵猷醫生 指出:「這些內分泌細胞在器官裡都有機會演變成腫瘤,例如會在胰臟形成腺癌,這類腫瘤的形成大部分由基因突變、細胞不正常生長分裂引起。 判斷良性惡性有一定困難. 基本上,每個器官也有機會出現神經內分泌腫瘤。 此類腫瘤可分為良性及惡性,但由於腫瘤細胞的形態並不一樣,故單憑細胞形態並無法判斷其是否惡性或會否擴散,診斷上會有一定困難。 「現時一般會按照細胞的形態轉變將其分級,從而評估腫瘤會否有多些機會轉移,但要確定其為惡性,只能待腫瘤擴散至淋巴、肝臟等。

  5. 正視銀屑病. 期數: 2011年09月號. 醫生: 景勳醫生 (皮膚科專科) 撰文:羅漪雯. 如乘坐巴士時發現鄰座乘客的皮膚長有一塊塊硬皮、紅紅腫腫的,即使被告知那是「牛皮癬」病人,仍很多人都會怕受「感染」而立即跑開。. 其實「牛皮癬」不帶傳染性,卻因外觀原 ...

  6. 盧醫生提醒抗組織胺只有助改善痕癢卻無法治癒濕疹患者應針對濕疹根源適時塗用潤膚膏鎖緊皮膚水分如懷疑食物過敏令濕疹惡化應聽從醫生的專業意見切勿盲目戒口

  7. 2014年12月20日 · 骨關節炎自療法. 日期: 2014-12-20 (星期六) 時間: 下午 2:00 至 3:30. 地點: 香港青年協會大廈10樓 (港鐵鰂魚涌站C出口,轉右手邊。 A、B出口不能到達) 主講嘉賓: 魏偉奇醫生 (骨科專科醫生) 及 尹儀小姐 (職業治療師) 查詢及報名: 2385 6928 (辦公時段 : 上午9:00 至 下午1:00 ; 下午2:00 - 下午6:00) 都市人患上骨關節炎的情況十分普遍,為解決問題,相信已嘗試不少方法,但何解往往事倍功半? 有否想過痛楚持續原因,是自己一直對骨關節炎存在誤解所致? 是次講座誠邀專家分享骨關節炎成因、治療、預防及復康方法,及早了解,擺脫痛症絕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