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6日 · 12年過去楊麗娟接受魯豫的豫見後來訪問直言後悔當年瘋狂追星並指在父親離世後令她看淡世事不過她表示希望得到亡父的原諒回想起昔日的瘋狂追星行為楊麗娟謂:「如果人生重來我不會那樣去做我感激上天沒有丟棄我現在的我每天也很感恩即使只是看到藍天綠樹聽見鳥嗚的聲音也會覺得很幸運。 曾狂戀劉德華. 楊麗娟現時在超市做臨時促銷員,月賺2000元人民幣。 她現時最大的心願就是努力令生活條件慢慢變好,給媽媽更舒適的生活。 事件過去12年,楊麗娟談起事件也是雲淡風輕,但她對父母的愛卻是無比堅定:「父親肯定是我最重要的人,他們為了我付出很多,在我心中是最好與最偉大的父母,這份感情也是不容許別人踐踏。

  2. 2016年9月19日 · 4個養聲護聲方法. 一把動人的聲線,羨煞旁人,雖說靚聲是天賜,但其實只要識得養聲,就可以把自己的聲音變靚。 許懿清醫師分享了以下4個護聲秘訣: 入秋要潤肺: 肺最怕燥,肺燥原因是氣管敏感、咳嗽、鼻敏感令肺不夠潤、肺氣不足。 秋季通於肺,故中醫認為秋天是潤肺好時機,多吃潤肺的食物如梨、 雪耳、百合、無花果、西菜菜、南北杏等,有助保護聲線。 丹田運氣發聲: 聲音的關鍵元素是中氣,即是懂得用丹田運氣發聲。 相反,如只用喉嚨發聲,長久之後把聲會受損,快學懂用丹田運氣發聲吧! 戒生冷免「痰上頸」: 肺為儲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脾胃運化不到水濕便成痰。 多吃甜食、生冷之品會惹痰,喉中有痰液阻礙發聲,俗稱「痰上頸」,因此不要嗜生冷。 不過度用聲:

  3. 2022年8月5日 ·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第二中學的副校長映輝,曾奪香港行政長官卓越教學嘉許狀,能夠獲得此獎,他坦言是肯定了教學工作及得到業界認同。 明年就是他踏入教學生涯30周年,光陰似箭,但歲月並沒有在他的面上留下太多的痕跡,因為接觸學生多,常被赤子之心包圍: 你會發覺老師樣子不老,幾十年都一樣,在這樣的環境下,心態都不同,思想都會年輕。 最新影片推介: 靚太廚房. 【靚太廚房】酒店總廚教整榴槤椰子蝶豆西米杯 三大步完成色香味俱全榴槤甜品. 副校出生基層,於公屋長大,1家6口逼在200幾呎的公屋,爸爸做運輸、媽媽做工廠,父母沒有受過教育,所以只有一句「你哋要努力讀書! 」當年選校爸媽沒有干預,學校更不會分甚麼Band,最重要是一個字「近」! 副校說:「中小學離家都是5分鐘路程。

  4. 2022年6月24日 · 陳校長分享5層資優教育架構,第一層是每名學生入讀優才時都會接受多元智能測試,由李業富教授、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專家及資優專家制定,涵蓋8大多元智能。 校方及家長根據學生報告,深入了解小朋友的強弱項,以便選擇適合的才華班、資優班等。 第二層是每名學生都按其多元智能參加才華班,校方現時設有多達97項才華班,涵蓋語言、數理、自然科學、音樂、身體動覺、人際等不同範疇,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多元智能及興趣選擇。 才華班納入課程,每項才華班約佔每周3堂共1小時45分鐘,分兩天進行。 陳校長強調︰. 才華班並非家長為小朋友選擇,也不是家長希望小朋友擁有的才華,我們期望小朋友與家長一起選擇自己喜歡的才華班。 才華班由校外聘任專業機構教練及導師,甚至職業運動員任教。

  5. 2018年3月27日 · 呂麗紅今日27日在美荷樓向學生分享其成長的艱苦生活以及救校的奮鬥經歷透露自己年幼貧窮的艱辛工廠妹以及半工讀方式修讀幼兒教育文憑達至今日的成就。 她寄語學生,要抱着「凡事皆可能」的精神,便可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 出生基層家庭的呂麗紅,在家中六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小時候因家境困難,早於讀小學已要到市區工廠打散工,用獎學金加上散工的薪水,支付自己的學費和書簿費。 她憶述,當年每逢學校長假期時,父親會帶她到附近的工廠工作,有一次她於電鍍廠工作時,不慎被機器燙傷,導致父親要提早下班來接她,令她至今仍耿耿於懷;她形容,年幼時雖然生活艱辛,但一家人的互相扶持、苦中有甜的經驗,仍讓她感到一絲的幸福:

  6. 2023年12月12日 · 2023年區議會選舉,港府今日(12日)下午公布委任名單。 獲委任者,有現任區議員、三會成員、政商二代、亦有2019年區選、2021年立法會選舉落選人士。 建制政黨方面,民建聯在委任、直選、間選均為大贏家,分別獲得38、41、68席,合共獲147席,佔整體議席逾3成。 另外,本身是立法會議員的經民聯劉業強、選委界議員陳月明則為當然議員。 身兼行會會議成員的劉業強成為唯一「三料議員」。 直選和間選方面,民建聯在直選和間選均為大贏家,其中直選取41席,其中兩位候選人,蝴蝶山姚銘、青衣盧婉婷各得逾2萬票,成為票王、票后。 工聯會在間選失落12席。 委任議員. 中西區. 吳然、呂鴻賓(工聯會)、邱松慶、金玲、陳建強醫生、哲安(自由黨)、葉永成、葉亦楠(民建聯) 東區.

  7. 2016年7月29日 · 港大醫學院一項長達5年的研究顯示,來自低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的幼兒智能發展能力,雖比高社經地位家庭的會較差,不過負責研究的港大醫學院教授葉柏強表示,「來自基層的小孩或因環境因素的限制,令發展潛能得不到充分的展現,但並不代表他們輸在起跑綫,只要有父母的配合和政府適切的支援,天份同樣可以發揮。 港大醫學院就家庭社會經濟(社經)地位對幼兒發展能力的影響,在2011年展開一項長期追蹤研究,於港島和元朗隨機選出20間本地幼稚園,再邀請逾556名幼稚園高班(K3)學生,按家長的教育程度、工作專業及收入等因素,界定其家庭社經地位,並追蹤學童升至小三時的智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