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日 · 雖然職業類別上確實是保險業務員但如果業務員真的單純只把自己當業務員看待每日就只會汲汲營營忙碌於到處尋找客戶以及不斷向人詢問是否需要買保險如此一來,「不銷而銷將會永遠離自己有著難以企及的距離。 再試著從客戶的視角來看自己,在客戶的眼中,服務他的業務員是什麼樣的形象? 是懂保險、很會銷售保單的業務人員? 或是時常分享投資心得與最新市場趨勢給客戶,甚至能幫助客戶賺錢的投資達人? 還是具有同理心、懂得客戶喜怒哀樂、貼心到比客戶自己想得還周到的知心大哥大姐? 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在別人眼中是什麼形象,這關係到自己在保險行業可以走得多快、走得多遠。 李希宸表示自己在進入保險業之後,做得第一件事就是想清楚:別人會用甚麼樣的視角來看待她? 而她自己又想展現出什麼樣的形象?

  2. 2018年7月1日 · 這位設計師剛畢業出了社會雖然擁有不錯的起薪待遇但是上班時間從下午四點到凌晨兩點生活作息完全顛倒在參加展嘉新的單位活動時原本只是覺得保險業是個不錯的兼職」,想以兼職身分試試看但陳淑姿以工作環境及職涯規劃的比較和這位年輕人分享:「雖然保險業沒有穩定的底薪但是收入和時間可以自主決定再加上公司透明的晉升制度和完善的教育系統往主管發展兩年內的發展絕對和你現在天差地遠。 」在陳淑姿耐心、如同規劃保險般的解析,最後這位年輕業務夥伴決定給自己一次機會,毅然決然投身保險業,現在正努力朝著理想前進。 陳淑姿表示,很多人認為水到就會渠成,但是她認為先把「渠」給建好,才能引導、疏通「水」往成功的方向走,因此完備的制度和教育系統對於新人定著來說格外重要。

  3. 2024年2月1日 · 張麗梅第一次瞭解保險業是因為看到了1992年的香港電影白玫瑰》,當中由張曼玉所飾演的保險從業者讓張麗梅對保險行銷工作產生了輕鬆體面的印象但躬身入局後張麗梅卻發現保險行銷工作並非完全如電影描述的那般輕鬆。 「月月要清零,月月要考核,前3年我每天都有離職的想法,但不願辜負那些支援、信任我的客戶,於是一直堅持到現在。 」如今,張麗梅在保險行銷領域已如魚得水,業績穩定且優秀,終於在2022年獲得了國際龍獎IDA終身會員的肯定。 經營保險事業27年,張麗梅將她的成功歸功於「自主經營」的概念,亦即──從心底認同行業,將保險工作視為自己的事業經營,發自內心的主動追求,而不只是隨波逐流,得過且過。 因為保險是「我要」做好的事情,所以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夠堅持下去。 放開眼界,積極成長.

  4. 2018年5月1日 · 0. 1429. 新光人壽淡江收費處黃淑雯處經理. 全國組織菁英會單位別第二名. 單位十四個月繼續率99.2%. 單位二十五個月繼續率96.4%. 第十三工作月定著率100%. 當影片教學實用內容時,專注聆聽;當介紹獎勵旅遊地點時,輕聲交換意見;當夥伴正在做專題介紹時,偶爾發出善意的調侃。 這樣親如一家,卻又讓每一個細節都能被重視,正是新光人壽淡江收費處的早會最大特點。 與有些單位較為嚴肅的早會不同,淡江收費處的早會偶爾能夠聽到來自台下的低聲討論,交換對台上主題的看法,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善意的調侃或搭話,讓不大的會議室時常充滿笑聲。 處經理黃淑雯表示,笑聲對他們的早會是很重要的,因為有笑聲才代表他們對早會的內容有興趣,否則即使能夠強硬要求夥伴出席率,心也不會在場。

  5. 2023年9月1日 · 1374. 我過去服務的保險公司,2個月前迎來每年重要的業務競賽活動「業績倍增月」,在那同時,適逢公司經營高層人事異動,媒體報章大量新聞報導,雖然見解不一,但終究還是在市場引起話題。 但是,面對這樣的情境,所有業務人員在各級主管帶領下,依循公司的推動策略與獎勵機制,謹守工作本質,齊心全力奮戰,創造出非常亮的成績,甚至還創造了好多新紀錄。 看到這個結果,讓我這個已退休多年的老同事都感到驕傲與感動! 我相信,能夠有這樣的績效產生,從業務體系層面來看,我看到多數人都清楚在這次的競賽活動中,自己的角色「是球員,而不是球評! 如果將職場看成是球場,那麼在這個在球場上「我們究竟是球員還是球評? 」這是我帶領業務時經常提醒業務主管與業務員的。

  6. 2023年7月1日 · 我的頭銜是出版家(publisher), 在西方世界這是一個極尊貴的稱呼。 在國外,每次我向西方友人介紹我是出版家,每一個人都露出尊羨的眼神。 當然我這個行業,也吸引了無數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加入。 不過,我也有很尷尬的時候,記得我第一次出到暢銷書,那本書在臺灣賣了數十萬冊,是當年度臺灣最暢銷的書。 但因編輯品管不佳,書中我的出版序不過1,000多字,竟有20幾個錯別字,我的朋友問我,為什麼我的序言會錯字連篇呢? 我無地自容。 我回頭整頓內部組織,要求做好每一個基本動作,拆解重組作業流程,以期達到最佳化、標準化,這是非常無聊、無趣且辛苦的工作。 尤其我要求每一個人,對每一個步驟都要反覆練習,這些事在內部引起了極大的反彈。 一個老編輯告訴我,這是出版的枝微末節,為何要勞師動眾?

  7. 2017年9月1日 · 走過兩年確實不容易但是從參與者到成為IDA百人團隊台上的分享者全因為在三年前的杜拜IDA年會上潘立紅有感於在香港陸續有IDA百人團隊的誕生她身為中國人壽海外區域執行總監認為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於是給自己團隊訂下一個目標——IDA百人從此團隊有共同的語言思維共同的行為方式因為有了共同的目標再做大的同時邁向做強做精。 即使經營十九年的保險工作,潘立紅說帶領一個團隊去做到IDA百人比個人成就的意義更加重要,因為你在成功的路上複製更多人成功。 她呼籲領軍的團隊長要給自己訂下IDA百人團隊的目標,因為這是必選之路、必經之路,更是未來的成功之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