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1日 · 年薪百萬卻日做16小時 「野心使我代價慘痛」. 想要成功,就要上進、要有野心——不少人都這樣認為,Khe Hy與Tanmoy Goswami也一樣。. 他們出身於普通家庭,卻對金錢與躋身上流社會有著極大的野心。. 這份上進心讓他們實現了階級上升,卻也讓他們代價慘痛,倆 ...

  2. 2021年4月11日 · 她加入了當地一間銀行的貸款部工作,專門協助香港人處理按揭申請,工作量大壓力也大。由於她熟悉樓宇的買賣程序,更經常要接觸地產經紀、律師及會計師等,於是兩年前把心一橫不再打工,開了一間物業公司。 先決定工作方向

  3. 2020年7月8日 · 對於不少人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曾於抖音母企字節跳動(ByteDance)任職程式員的郭,早前於網上分享他以28歲之齡退休,引起網上熱烈討論。 他指出,在字節跳動工作6年後,開始

  4. 2020年11月9日 · 據 《三立新聞網》 報道,台灣地政士全聯會副執行長蕭琪琳分享一宗案例,指曾有一名70多歲的吳伯,妻子早逝,獨力撫養2子1女,一直按照傳統觀念與長子同住,次子與幼女則早已成家立室而遷出。 由於自己年事已高,吳伯決定在自己尚意識清楚時立下遺囑,將價值5,000萬元新台幣(約1,350萬港元)房產留給長子;餘下5,000萬元新台幣(約1,350萬港元)財產則給予次子和幼女平分。 可是,當長子得知自己獲房產承繼權後,隨即將「翻臉不認人」,更將吳伯趕出家門,令吳伯只好搬往與次子同住,並更改遺囑由次子承繼5,000萬元新台幣(約1,350萬港元)房產,其餘由長子及幼女平分。 不幸的是,次子得悉更改遺囑後,同樣「認錢不認人」,開始對父親不聞不問,吳伯在傷心欲絕之下,只好投靠幼女。

  5. 2020年7月24日 · 當攝製隊繼續追查,發現該名婆婆經常在一橦私人樓出沒。 私樓門口的保安員一見婆婆,即幫手開門,又快快口答主持人婆婆的確實在此處居住。 其後節目組翻查土地註冊處資料,證實婆婆擁有的兩個單位,市值估計接近千萬元。

  6. 2020年5月27日 · 一般處理方式,是等待按揭借款人本身收入增加、按揭餘額下跌,可以不需家人作擔保後,自行轉按,順便移除家人的擔保人身份。 完成轉按後,原先的擔保人便也許「沒有為其他按揭物業借貸或擔保」的身份,置業時可以獲得「正常」的按揭成數、壓測標準。 執行第二類甩名(甩擔保人名),由於不涉及業權轉讓,不需支付印花稅,主要的成本是轉按的律師費,但多數情況下,轉按的回贈足以抵銷。 另一種成本,是新舊按揭的息差,尤其是近一年新批按揭的條件可能較2、3年前差,業主要以轉按移除擔保人,要有按息略為上升的心理及財政準備。 撰文 : 葉敬誠 按計劃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欄名 : 宏觀論按.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近十年官方遏抑樓價的招數紛陳,但招數其實可細分為「提高非用家入市成本」、以及「緊縮按揭」兩大類。

  7. 2021年9月13日 · 香港住屋難題由來已久,是社會深層矛盾的核心之一,大家都知道只有提供充足建樓用地才能徹底解決港人住宅荒。 可是,知易行難。 近年政府大費周章提出大規模填海造地等計劃,但礙於社會客觀因素始終原地踏步,至今仍是空中樓閣,況且十年長遠計劃也難濟燃眉急,政府宜加速推進短期內可提高公屋用地及公屋供應的一系列方案,例如清拆中轉房屋、改建轄下舊式工廈,並改進現有公屋建築流程及技術等,以提升效率縮短建樓時間。 事實上,在當前住宅荒窘境下,簡化公屋重建程序似乎是較有效的其中一個方案,不但可地盡其用,且可藉此大大改善住屋環境。 據統計,房委會旗下擁有逾19萬個高齡公屋單位,而且大多都超過35年樓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