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25日 · 1. 雙倍的時間: 當我花了很多時間整理書櫃、整理出筆記,但未來真正需要裡面的筆記時,卻常常一樣要花很多時間找出來,這就是「 雙倍的時間花費 」。 我們為了以後可以找出東西而整理分類,可是當分類愈複雜,我們很有可能「忘記筆記寫在哪裡」,反而愈不容易找出東西。 (可延伸閱讀: [整理術-1] 爆量數位資料時代的五個整理術新思維 ) 當然,「近期」正在使用的筆記或許沒這個問題。 但仔細想想,如果是「一年前的筆記」呢? 「寫在之前另一本筆記本中的筆記」呢? 「寫在某本書裡某一頁的筆記」呢? 好不好找到?

  2. 2021年2月17日 · 作者: Esor Huang 2月 17, 2021. 行事曆是大家都需要的簡單工具,只是如果要記錄會議時間,如何安排可以讓會議更有效率? 如果要處理待辦事項,如何讓行事曆的安排是有效的,而不是變成壓力日曆? 除了行事曆的特殊工具功能外,這篇文章,想要分享的是行事曆的通用管理策略。 這些管理策略是我多年實踐、修正後累積的方法,當然沒有一種策略可以適合所有人,但是或許可以從這些真實經驗中,提供大家 5 個有效的思維參考。 一,任務管理思維. 問題點: 行事曆作為規劃時間的工具,把要做的事情,以時間為單位安排到行事曆上,這是大家都會做的。 但很多時候這樣做之後,反而行事曆變得很瑣碎、很有壓力,上面充滿了幾點幾分要做什麼事情的清單,結果大多數都無法如期達成。

  3. 2020年3月16日 · Watch on. 以下就直接開始進行圖解教學與方法示範。 在開始之前,我先來描述一下自己正職工作的狀態。 相信常常閱讀電腦玩物的朋友都知道,電腦玩物上的經營,只是我的副業與斜槓。 我另外有一個正職工作(出版社),目前我每一年的職場工作現況大概是: 相近類型、不同產品的大型工作專案(通常是一本書籍),每年大約 10 個。 每個專案時程從半年到一年不等。 從專案企劃、執行、結案、行銷、行政流程,都需要管理。 從大型專案會衍伸的小型產品專案(通常是線上線下課程、活動),每年大約 8 個。 每個小型專案時程大約一個月到三個月。 也是必須從企劃到結案,全部包辦。 小活動、小課程就不算在內。 還有各種辦公室的額外瑣事需要處理。 接下來,就看看怎麼用 Notion 來完成工作專案的建立。

    • 那維勳1
    • 那維勳2
    • 那維勳3
    • 那維勳4
    • 那維勳5
  4. 2016年9月4日 · 1. 不要問「文章怎麼寫」,先問「我現在可以想到什麼」 當你開始準備寫作時,我建議你優先專注在下面這一個問題就好: 你可以問自己:「我現在可以想到什麼? 」這個問題,然後寫下答案。 我建議大家要開始寫作時, 不要去想「這是最後定稿」,也不要去想「這篇文章怎麼寫」,更不要去想「最完美的內容是什麼」 (這些問題會害你永遠寫不出來! )。 你這時候真正要問自己的問題是:「我現在可以想到什麼」,然後先把你可以想到的全部都先寫出來,這樣夠簡單了吧? 但這步驟非常有幫助。 2. 不執著寫內文與列大綱,寫下腦袋中所有關鍵字或關鍵句.

  5. 2016年12月14日 · 三,持續收集下一週任務. 子彈筆記的執行過程中,會有很多今天做不完要延後的事,也會有很多的新任務出現。 我的習慣是會在子彈筆記清單的最前面,收集那些還未排上執行時間,被延後或新出現的任務清單。 也就是收集下一週的任務。 這樣我在每週末安排下一週任務清單時,就可以輕鬆準確的把這些任務排入。 這個每週檢視的習慣還可以參考: [筆記術-6] 解除壓力與焦慮的大腦 SPA 筆記術,起碼每週做一次. 四,鎖定本月目標. 然後我也發現,長長的子彈清單,可能讓我容易迷失真正應該關注的目標,所以我會在每月子彈筆記得最開頭,寫上這個月對我來說最重要的生活、工作目標是什麼。

    • 那維勳1
    • 那維勳2
    • 那維勳3
    • 那維勳4
    • 那維勳5
  6. 2018年2月4日 · 作者: Esor Huang 2月 04, 2018. 昨天寫完「 如果現在才要規劃一個寒假計畫?. 還不遲!. 我會用這六步驟設計 」一文,有讀者讀完後,傳了訊息給我,提到她最近在養成習慣、建立生活目標的過程中,有些壓力與負面思考。. 要養成習慣,需要先建立目標 ...

  7. 2016年11月9日 · 為什麼一定要限制每個象限列表裡的任務數量?. 讓我們從兩個角度來看:第一,當別人交代給你任務時,一定會跟你說任務很重要,但如果你也真的都把他們當成很重要,就是讓別人來決定你的時間,一旦你讓別人來決定你的時間,你就永遠都有忙不完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