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本期專欄我認為有一關鍵議題值得討論——「保險業是否該重新認識他的年輕客戶 」這是在數位金融時代,以及進入金融科技時代的當口,保險業者必須要重視的未來關鍵課題。 比較需要擔憂的是,目前金融業的經營者絕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他們距離年輕已有一段距離,過去他們在養成教育或是成為主管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現在已經很成熟的客戶群體,再隨著成為主管,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也都是跟他們差不多的人。 就好比在職場中,30歲進入公司從基層開始做起、35歲當上了基層主管、40歲坐上了部門經理、45歲可能當上協理或副總經理,到了50歲時掌握了公司很多的決策權,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沒有換,共同決策者幾乎都是同一群人,但是面對的客戶卻是一直改變。 決策者看不到下一個世代的樣貌.

  2. 2022年12月1日 · 2008年金融海嘯造成銀行銀根緊縮,讓許多民眾與中小企業需要資金時求助無門。 一些科技人看到機會,便用數位科技提供點對點(P2P)融資媒合與第三方支付等替代性的金融服務,大眾對金融機構信任的喪失也催生了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與加密貨幣。 近年,一些科技大廠與電商,挾其對消費者與中小企業資訊的掌握,也積極推動替代金融服務,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不易與普惠金融的問題。 科技大廠的介入,對金融業者造成不小的衝擊。 金融科技的崛起讓金融服務不再侷限傳統金融機構才能提供,創新的金融服務也擴大應用,降低門檻,提供普惠金融服務,讓更多的民眾受惠。 近3年的新冠疫情加速了數位金融的發展,也改變了消費者行為。 消費者要求金融機構提供「以顧客為中心、隨時隨地、無所不在,個人化的金融服務」。

  3. 2024年2月1日 · 1. 相信保險. 2. 熱愛保險. 3. 把保險當成終身事業. 4. 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 5. 設定明確的目標. 6. 良好的職業道德. 7. 自律. 8. 意志堅強. 9. 無私分享. 10. 熱心社會公益. 透過6位終身會員的分享,更印證了「成功沒有奇蹟」, 期使從業人員都能夠向他們看齊,朝「典範」成功者更靠進一步。 更多內容請見以下連結: 榮譽是持續前行的重要推動力. 注重個人品牌打造,源自「先把自己做好」哲學. 非天資聰穎,依靠堅持、努力成就不凡. 因學習擴展眼界,在逆境中看見機遇.

  4. 2024年3月1日 · 以衛生福利部所發布的2022年死因統計年報中的數據來舉例,當年度臺灣共有5萬1,927人死於惡性腫瘤,若單單只分享此數字,客戶恐怕不會有什麼想法,但將其拿來與其他數字比較,就會產生想法與見解。 舉例來說,癌症死亡人數與其他死因相比,排名第1;2022年共有20萬8,438人死亡,癌症死亡人數占所有死因的24.9%,也就是說,每4人就有1人死於癌症;與2012年相比,癌症死亡人數增長了8,262人,10年間增長了18.9%。 可以看出,數據代表的意義端看我們如何比較及解讀,而保險業務員真正要與客戶分享的,則是透過數據看到的想法與見解。 緊接著的問題是,究竟該如何從龐雜的資料來源中篩選出能夠分享給客戶的數據? 這與保險業務員想傳遞給客戶的想法息息相關。

  5. 2019年1月1日 · 1317. 現職:國泰人壽總經理. 入行年資:二十七年. 學歷:台灣大學財務金融所. 經歷:曾擔任國泰人壽財投部門主管,並擔任副總經理及資深副總經理,經管過財務投資系統、不動產、業務系統、多元通路、作業系統、營運企劃等單位;國泰人壽董事. 保險業除提供民眾完整保障外,更要「永續經營」,期望結合保險「以人為本」的核心職能和永續「利人利己」的共生思維,發揮企業公民的力量,成為產業盡責機制的主要推手。 回顧二 一八年,全球金融市場經歷了倍增的波動性與不明朗因素,美國Fed連續升息、美中貿易衝突升高等,保險市場同樣風起雲湧,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從國際聚焦至臺灣,從不同面向來談二 一八年的保險業。 面向1IFRS 17即將實行,產業資產負債管理面臨挑戰.

  6. 2023年6月1日 · 香港保誠保險區域總監張耀光表示,疫情對香港保險業帶來最深重的影響,當屬邊境關卡因防疫而封閉,使得大陸客戶無法前往香港。 香港的保險業務員,其客戶往往有不少比例來自於中國大陸,有些團隊的陸客占比甚至高達9成。 張耀光團隊的陸客比例雖然沒到9成,但也達到了7成多,這在香港保誠保險是相當普遍的情況,封關對他們銷售的影響十分巨大。 但儘管面對如此困境,張耀光依然在2022年帶領團隊成功獲得CIA500世界華人保險500強團隊桂冠獎,關鍵何在? 他是如何做到的? 克服逆境應建立核心價值觀:正向思維與正面心態. 張耀光認為,面對逆境最重要的核心價值觀在於「正向思維,正面心態」,這不只是疫情下扭轉局勢的關鍵,更是面對所有逆境時必須具備的心態。

  7. 2020年11月1日 · 一間保險公司在組織發展上所投入的資金一定比行銷來得更多,光是開辦一間通訊處所需要花費的硬體成本就要數百萬元,因此若能把保險事業當作企業來經營,絕對要先瞭解組織發展的脈絡。 田正旭的組織體系,在過去10多年增員就超過千人,其中大約每10人中,就有2至3位夥伴定著於團隊。 他舉例,一個人若能蓋一棟房子,絕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若和蓋一座金字塔相比呢? 在經過百年的時間淬鍊後,樓房存在的意義遠不及金字塔,而組織發展和人才培育就像是金字塔般,不但會留下歷史軌跡且深具價值。 下文為田正旭分享8年前在臺南偏鄉成立通訊處的經驗,在組織發展上是如何運作與增員,以供壽險團隊參考借鑑。 增員「對的人+好計畫」=成功(隱形冠軍) 「對的人+好計畫」是組織發展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