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17日 · 由宋慧喬、張基龍主演的韓劇《現正分手中》,講述了35歲+的成熟女性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面對四面八方的壓力。 本劇有不少貼近現實生活的愛情觀點與金句,不僅說出了職場女性的心聲,由宋慧喬所飾演的時尚公司設計組組長河英恩也完美詮釋了成熟女性面對 ...

    • 張基龍1
    • 張基龍2
    • 張基龍3
    • 張基龍4
    • 張基龍5
    • 根根分明捲翹睫毛,打造自然有神雙眼。「比起男人,名為升遷的心肺復甦術才能延長我的壽命。」——在劇中經常以簡單、俐落穿搭現身工作場合的河英恩,平時習慣以自然的單色眼妝搭配根根分明的捲翹睫毛打造簡單又有神的眼妝,妝感不會太過濃卻又很有重點,給人一種毫不費力展現優雅自信的感覺。
    • 微上揚貓眼眼線,讓眼神更加銳利。「為了生存下去,保持外貌也是種能力。」——眼型偏圓、偏短的人通常會給人一種比較甜美可愛的感覺,如果想要透過眼妝調整偏圓的眼型,讓整體妝容看起來更加成熟有氣勢,就可以像河英恩一樣化這種貓眼眼線,用較長的上揚眼線平衡圓圓的眼型,讓眼睛在視覺上有種拉長放大的效果,這樣眼神看起來也會更加有精神、更銳利,不需要疊擦太多眼影就能打造明亮有神的雙眼。
    • 玫瑰紅唇打造好氣色+超強氣勢。「只要我自己認可自己就夠了。」——過去國外曾有 研究指出,塗上紅色的唇彩可以讓人感到更有自信、更能展現自然的魅力。
  2. 2018年10月12日 ·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張基義認為教科書是基本國力的展現,他非常感謝國教署、國教院,及立委吳思瑤的支持,讓5年多來教科書的改革終於走入體制內,實際影響未來的教科書設計。

    • 張基龍1
    • 張基龍2
    • 張基龍3
    • 張基龍4
    • 《神隱少女》說的其實是,被現代資本社會神隱的幽靈青年
    • 無臉男是在痛苦、殘暴中長大的邊緣孩子
    • 「奪走他人的生命,只是為了填補內在的空虛」
    • 無臉男對千尋的愛,其實只是種「自戀」
    • 「苦痛的無臉男需要的不是溺愛,他們需要的是尊重」
    • 《神隱少女》真正的用意:你我都可以成為另一個千尋
    • 肉蟻的邊緣碎碎唸:宮崎駿獻給孩子的懺悔
    • 100分的導演,0分的爸爸
    • 推薦閱讀

    神隱(神隠し),在日本是指「被神隱藏起來」的意思,常發生於孩童身上。在日本「萬物皆有神」的多神教文中,神明是無處不在的,祂們可能給予祝福,也可能降下災厄,因此生活的大小事情,人們都習慣解釋為神明所為。而「神隱」便是孩童失蹤時,日本古人「安慰」自己的說法。換言之,人們不願去猜想孩子可能遭遇不測,因此替真實包裝上神話糖衣,將孩童失蹤的案件,化為一則縹緲傳說。 在《神隱少女》裡,千尋是真的「被神隱」了。但有趣的是,她被帶往的那個「神之領域」:湯婆婆與神靈居住的湯屋,卻與我們此刻身處的真實人間如此相似…… 沒錯,事實上整座湯屋,也正是宮崎駿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神話包裝。 湯婆婆是沒血沒淚的「慣老闆」,白龍是為了求升等迷失自我的「苦幹社畜」,千尋則是初入社會的「小菜鳥」。在這個金錢與物慾至上的資本社會裡,...

    在宮崎駿的著作《折返點 1997~2008》中,道出一段無臉男的自白: 藉由不斷「吞吃」的過程,無臉男試圖讓自己「長大」,他以為如此一來,便可以消除難以忍受的寂寞。這種長大的渴望,或許每個人在孩童時期都有。但在日本,這種迫切的絕望感或許更加深刻。 依據 2018 年的數據統計,日本青少年自殺人數創下 30 年來新高。2016~2017 年間,共有 250 名中小學生自殺。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日本的小孩陷入巨大的絕望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來自於長期存在的「霸凌」文化。 我之前寫的《霸凌受害者,引發震驚全日本的津山事件》中也有談到,日本由於重視團體合作,極度排斥「不合群的異端」,只要是不符合社會期待的人,便很容易受到排擠。而這種霸凌文化,在青少年的就學時期尤其顯著。 無臉男其實也正是這種「無法融合...

    在日本,有一個名為《少年法》的條例,至今仍深受社會爭議。二戰結束後,戰敗的日本社會陷入慘痛的貧窮地獄之中,許多青少年因為缺乏關愛與飢餓犯下偷盜罪行。政府因此在 1949 年訂立《少年法》,讓這些未成年孩子可以不用承受與成人相同的刑罰,以提供更生的機會。 但是這條法律在近年卻深受挑戰,因為隨著日本經濟好轉,少年犯罪的型態越來越暴力、血腥且低齡化,已遠遠超過社會想像。1997 年的「酒鬼薔薇事件」便是一個極度可怕的案例。 年僅 14 歲的國中生少年,用槌子陸續攻擊神戶市的 4 個小學生,造成 1 死 2 重傷。之後少年更勒殺了 1 個小五的鄰居男童,將男童斬首後放在學校門口示眾,甚至留下一封署名「酒鬼薔薇聖斗」的挑釁信向警方宣戰,震撼整個社會。 除此之外,還有「大分縣一家殺傷事件」(2000 年...

    在動畫裡,大家對無臉男最印象深刻、或許也最有共鳴的,便是他對千尋近乎病態的執著。到頭來,在瘋狂的模仿、吞吃、殺戮他人之後,真正讓無臉男內心飢渴難耐的,依然是對某個人「求而不得的愛」。就像被資本主義遺忘的繭居族與網咖難民,等待著被社會所愛;從小被霸凌歧視的孩子,祈禱著被同儕所愛;即使是無差別殺人犯,也渴望被鎂光燈注目的愛。 人們同情無臉男這種「愛」,或許是投射了自己渴望被愛的自卑傷痛。但是這種「愛」其實是可怕的:當無臉男發現自己得不到千尋時,巨大的恨意,讓無臉男狂化,甚至有攻擊千尋的衝動。 到頭來,那樣的愛終究只是一種「自戀」,因為無臉男其實並不想尋找愛的人,而是在找個誰來愛自己。當這種自戀式的愛情推向極端,往往衍生出恐怖的結論:「我得不到,別人也別想得到。」 1999年,21 歲的日本女大學...

    總體來說,無臉男是由當代社會各種扭曲共業,集結而成的新一代青年。被資本高壓與經濟衰敗所困、因擔心被霸凌而瘋狂模仿他人、心理渴愛卻不懂愛。就像是還沒長大就被神隱的孩子,他的心智一直停在孩童時期的不安中,自卑卻又自戀,隨時會因痛苦而轉向自殺或殺人。 但是,因為他們沒有長輩們打過仗、白手起家的經歷,「無臉男」們的痛苦經常是被小看、甚至忽視的。沒有抗壓力、沒競爭力、草莓族等等社會標籤,讓他們的痛苦失去了「臉孔」,只能表現出消極厭世的模樣,來對抗這個世界。 面對這樣苦痛的靈魂,生於二戰時期的宮崎駿,給予的解答是:「我們要注視這些孩子」。他並沒有讓千尋愛上無臉男,而是讓千尋「看」到他,看到他被社會「神隱」起來的痛苦。如果說千尋是「神隱少女」,無臉男就是連神都忘記了的「神隱邊緣人」。 這個社會不需要愛上無...

    一個能夠面對世界的人,到底是什麼模樣呢?很有趣的,宮崎駿的答案是:跟「千尋」一樣就可以了。 千尋並不完美,她笨拙且愛哭,不像白龍一樣能成為社會裡「爬到高位」的人。但千尋始終記得自己是誰,並能夠調適自己,不輕易因為社會的標籤歧視他人,而是真誠用無色眼光,去幫助身邊的人。 所以,她可以看到湯婆婆邪惡嘴臉之後,溺愛寶寶的脆弱;所以,她可以看到骯髒外貌之後,偉大的河神;所以,她可以找回白龍真正的名字。也正因為如此,她可以看見被社會忘記的無臉男,幫無臉男撥開社會給予的一層又一層汙垢,讓他也學會正視自己真實的模樣。 在這個殘酷多於善良的世界裡,我們同情無臉男,因為我們其實無時無刻都擔心自己成為無臉男,害怕淪為社會最底層的邊緣人,沒錢、沒人愛、沒未來。 但是僅只是擔心自己、可憐自己,終究無法改變這個殘忍的...

    在許全義先生的文章《從鄉愁到無臉男的懺悔與救贖》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切角:「萬物有靈 animism,字根是 anima,具有呼吸、靈魂、生命的意思。動畫animation,字源也是 anima。有靈有赦,庇佑眾生。」 像是藉「動畫」來淨化社會,宮崎駿的動畫,總會直指某項社會議題。《神隱少女》便是二戰時代誕生的宮崎駿,觀察現今孩子的困境之後,所畫出來的救贖童話。他以隱諱的方式,把社會的晦暗面藏匿在故事之中,但卻又希望孩子在看完之後,能帶走一點溫柔的力量──這可說是屬於他的「懺悔」。 為什麼是懺悔呢?因為具有「反戰思想」的宮崎駿,始終對自己父親一輩挑起世界戰爭、攻佔他國的行為為恥:「父親和叔父們,總是講著自己在中國殺人的故事,日本不是戰爭的加害者嗎?這些老頭們有沒有搞錯啊?被這些長輩養育的自己...

    但是,當宮崎駿成為全世界孩子最喜歡的動畫師之一時,他卻也成為了新時代裡「討人厭的父親」。他的兒子宮崎吾朗曾這麼形容過宮崎駿:「超級工作狂,是 100 分的導演,0 分的爸爸。」 說來諷刺的,為了給全世界的孩子繪製動畫,全心奉獻於工作的宮崎駿,到頭來卻成為兒子心中的爛爸爸:他一意孤行、不常回家、暴君一般對待家人與下屬。而這個現象,其實也是現今東方社會最大的社會問題,信奉「工作至上」的社會價值裡,父親經常在家庭中缺席,偶爾出現,也只是以霸權抨擊孩子,徹底忽視孩子隱藏的痛苦。 也正是這種忽視,養育出了新一代的孩子:那些沒自信的「無臉男」們。於是,一代又一代受傷的孩子,將傷痛以不同的方式,「神隱」於下一代孩子的身上。這是一個哀傷的傳承與詛咒。 但,再深的詛咒,也有斬斷的可能 ── 就像宮崎駿,這個 ...

    16 年來我們都沒看懂的神隱少女——千尋最後能一眼認出父母不在豬群裡,其實隱藏雛妓的悲劇 解碼吉卜力的崛起與衰敗:以後再也看不到《神隱少女》這般的神作了? 【《神隱少女》神分析】油屋是充滿奴隸和性勞動的資本主義社會,我們都是內心空虛的無臉男 (本文經原作者 肉蟻小姐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虛擬邊緣人】無臉男,孤寂背後的兇案人間〉 。首圖來源:肉蟻小姐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3. 2017年8月29日 · 據星島日報報導,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婦產科主任張德康測算,龍年的新生兒出生數量要比其他年份高出 5%。 2012 年 9 月 7 日,該醫院創下了單日接生 39 名嬰兒的歷史記錄,比平時高了一倍左右。

    • 張基龍1
    • 張基龍2
    • 張基龍3
    • 張基龍4
  4. 2017年8月2日 · 不過這次的文章則是用了統計學分析的結果,告訴你每個人物的出場頻率,和誰才是真正的戲份最多的主角。龍母有超高出現率,真心希望她不要那麼早領便當啊! (責任編輯:謝秉芸) 「權力的遊戲」開播到第七季,這部鴻篇巨製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

  5. 2017年4月26日 · 1. 張美露 (Ruth Chang):擺在你面前的選擇不該成為你追尋事物的理由. 根本沒有最好的選擇。 不要從外界尋找理由,而是應該從內心尋找理由:我要成為怎樣的我? 當我們在做重大的決定的時候,往往很難在所有的選項中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因為通常那些選項都沒有明顯的好或壞,從各個角度看也許都各有優缺點。 當了解到我們不用透過只是好或壞來做決定時,我們就更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2. 安琪拉·達克沃斯 (Angela Lee Duckworth) :做那個可以讓你更上層樓的決定。 人生是馬拉松,而不是300公尺短跑。 當事情變得棘手,我們總是傾向於選擇輕鬆的那條路,或是乾脆放棄。 不過這樣一來我們就永遠不會知道如果繼續堅持下去,在道路另一頭是什麼風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