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3日 · 閱讀到 TIME 的一篇文章:「 6 Secrets to a Happier Life 」(快樂生活的六個秘密),這篇文章來自於 TIME 2016 年年初出版的一本專刊「 快樂的科學 」。. 其實讀完後會發現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關鍵秘密」,不過無論是 6 個還是 1 個,我最近都對這個「快樂科學的秘密 ...

  2. 2015年1月9日 · 1. 好習慣就是打敗敵人、壞習慣就是被敵人攻擊: 登入「HabitRPG」,完成新手任務後,你就會看到主畫面上三排由我們自己設計的任務清單,區分為「習慣」、「每日任務」、「待辦事項」,這三種清單其實有完全不一樣的屬性,只要好好設計,我們可以把工作、生活上許多挑戰,想像成: 做到好習慣就是打敗敵人,完成任務就是解鎖寶箱,可以獲得經驗值。 但是當自己做了不該做的事情,或是偷懶懈怠時,就要遭受敵人的無情攻擊而損失血量。 首先讓我們看看「習慣」這個清單,我們可以把這份清單利用在「每天可以做很多次的挑戰」,以及「做了要扣分的挑戰」。 例如想要養成克制吃零食的欲望,而在一天之內,我可以克制下午茶欲望,也可以克制宵夜欲望,等於一天裡完成了兩次任務。

    • 鄭元暢1
    • 鄭元暢2
    • 鄭元暢3
    • 鄭元暢4
    • 鄭元暢5
  3. 2016年12月3日 · 學會如何寫一封精準商務郵件的七條法則. 作者: Esor Huang 12月 03, 2016. 在這個即時通滿天飛,也有各種企業溝通平台(如 Slack 、 JANDI )的時代, 寫一封精準有效率的郵件,還是商務工作上必備的技巧。 即時通就是即時通訊,適合快速的討論事情,但即使如企業溝通平台都還是有瑣碎、發散的缺點(參考: 我們真要用 LINE 談論公事嗎? 小心即時反害了工作效率 ),而這些缺點在交代一件重要、複雜的任務時,都還是不如一封電子郵件來得明確又精準,並且可以「留下有效的備忘錄」,這是郵件的優點。

  4. 2017年9月18日 · 這篇文章,就要跟大家分享我的實踐方法。 所謂「投入時間當下」是比「活在當下」更進一步的想法。 「投入」表示投入到某件事情上,這件事情可能是放空感受大自然,關注眼前的家人與活動,也可能是完成一篇文章。 不只是活著,而且是「積極的選擇」、「充分的執行」一個可以讓自己滿足的行動,不留遺憾。 我對「投入」的解讀就是「 積極的選擇 」、「 充分的執行 」 。 但是即使「我知道」今天早上要跟老婆一起好好照顧我們新生的小 Baby ,但是明天有一個挑戰難度很高的課程講座,今天這個早上,我如何能充分地投入當下,選擇享受照顧孩子的時光,而心中不會覺得焦慮(或者說完全不焦慮不可能,但不會太過焦慮)呢? (這是我的真實案例,有興趣的朋友可點擊閱讀「 我的新手爸媽時間管裡心得 」。

  5. 2024年5月26日 · 「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 可使用電腦玩物老讀者折扣碼 ESOR500 ,獲得 500 折價喔!)。時間管理、筆記系統、AI 工具相關課程:「課程介紹連結」 著作:《防彈筆記法》 訂閱追蹤 podcast 節目: 「高效人生商學院」(Apple podcast 訂閱、 )

  6. 2020年3月16日 · 一,用一頁筆記,管理職場所有專案與雜事. 我會建立「一頁筆記( Page )」,就在這一頁筆記中,延伸多個層次,來管理所有職場上的事情。 為什麼所有職場上的事情,都從「一頁筆記」開始延伸管理,而不是一開始根據專案分成多頁筆記呢? 我的想法如下: 雖然職場上的專案、任務非常多, 但既然都是「同一個公司內」的工作,彼此也會有相關。 做為一個工作者來說,要安排的就是公司內「所有工作」的流程與時程, 所以應該統一管理,並且可以排程。 應該有一個自己在職場上的總目標 ,然後才延伸出各種專案、任務。 所以,我先在 Notion 建立一個[ New Page ],然後在這頁筆記中,把這個年度,職場上的 目標願景、關鍵成果 ,用簡單的筆記功能列舉出來。 二,不同類型專案,用不同資料庫管理.

  7. 2017年2月8日 · 1. 操作就像空白筆記一樣簡單. 就像你平常列大綱一樣,打開「 Dynalist 」的空白頁面,開始把你的思緒列澄清單即可。 不過如果進一步研究,就會發現這份清單支援許多格式排版、插入連結、插入圖片、標明程式碼,甚至還支援插入 LaTeX 數學符號等功能,而且都能用快捷鍵實現。 你可以利用[ Ctrl ]+[ ? ],查看快捷鍵與格式說明。 2.大綱樹狀階層組織. 在「 Dynalist 」中可以分成許多層的大綱清單,方便我們進行樹狀的組織條列。 (可延伸參考: Evernote 整理3部曲-1:建立多層樹狀分類的知識結構 ) 而且每一個階層都能利用項目前面的 + 與 - 號展開或收合,這樣一來,即使像我前面列了一長串的清單,也能快速收合到我需要的部分,變得更簡潔。 3. 聚焦與分層.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