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日 · 現行的會計制度IFRS 4將保險負債評價為帳載準備金採鎖定Locked-in利率為計算基礎不隨市場利率波動保險公司可依照投資策略來決定金融資產配置及會計分類進而決定資產價值在會計帳上是否要與市場狀態連動而這樣的會計制度容易致使公司追求資產收益最大化導致資產會計與幣別錯配。 在接軌會計制度(IFRS 17)後,保險負債的評價會反映現時利率水準(波動),資產需與保險負債的特性匹配,才能降低損益與淨值的波動。 而清償能力制度(ICS與RBC)則是為了衡量公司因應重大事件和損失時的能力,來判斷公司是否有足夠能力履行給保戶的承諾。 「有的時候,一間公司RBC還不錯,但真正的償債能力已經偏離了事實。

  2. 2024年1月1日 · 「2023年對壽險業來說是相當挑戰的一年,而挑戰仍在持續進行中。 」從2022年延續至今的美國強力升息,對壽險業的影響直接反映在其財務報表上,該如何應對利息變動的市場環境,是所有保險公司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簡仲明表示,在此嚴峻的市場環境下,壽險業在2023年第3季的收入還是止住了虧損,轉虧為盈,這是他十分肯定的表現,與此同時,也要思考為什麼升息後的美債壓力,對一些國家來說影響並不大,簡仲明總結出2大核心原因,分別為接軌IFRS 17以及ICS 2.0的因應準備以及商品結構發展,這亦是壽險業需要精進之處。 在地化以及過渡化措施,以順利接軌IFRS 17以及ICS 2.0.

  3. 2022年8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2 年 8 月 1 日. 525. 0. 儘管保險填補了約40%由天然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2021年全球仍有近1,620億美元的保險保障缺口(Protection Gap),相較於2020年的缺口1,170億美元,以及過去10年平均值1,390億美元,都顯示出保障的缺口有所擴大。 保險愈來愈重要! 3個臺灣未來不能忽略的巨大風險.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00期.

  4. 2023年3月1日 · 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現行保險公司的資產部分,已按照國際財報編製準則IFRS 9執行,簡單來說,目前保險公司將資產投資在市場上,除了一些特殊的考量外,理論上都會用「公允價值」來評估,因此資產便會隨著市價價值的起伏而波動。 而在負債層面,理論上也應該與資產一樣有相同的衡量標準,如此保險公司才能在資產與負債上進行更精準的匹配,但因為技術上的原因,負債部分無法與資產同時採用相同的標準,因此必須等到2026年,新的負債衡量制度IFRS 17上路,屆時保險業的負債與資產會採一致的評量基礎。 總體而言,接軌IFRS 17除了影響資產及負債面上的計算外,因為會有全新的負債、淨值與績效的計算方式,因此會間接影響未來的保險商品走向,以及業務通路的銷售與管理。

  5. 2019年8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19 年 8 月 1 日. 0. 2959. 現在就從「自己」開始改變與做起,帶著保險業務人員的使命感、責任心,發自內心幫助客戶並站在他們的立場著想,循序漸進地與其互動,讓民眾徹底翻轉對保險業務人員的負面刻板印象。 本文總結特別企劃2位受訪者的論點,到底業務人員如何成功扭轉客戶對保險業務人員的負面刻板印象,進而讓後續的行銷流程更為順暢,以及創造出更多重複購買與轉介紹的契機? 1.業務人員要先建立「態度」 初期踏入保險業難免會吃閉門羹,但最重要的是心理建設要做足,當初決定踏入保險業就要有所覺悟,明白這份工作就是會被拒絕,理所當然要接受並將它視為正常現象。 2.被對方拒絕也沒有關係,頂多就是沒有成交.

  6. 2023年8月1日 · 在保險科技發展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項目,就是「保險服務自動化」。 這次壽險公司與各大醫院建構理賠醫起通,如果持續發展,未來在商品設計上與醫院的資料做連結,這是保險服務的大躍進。 對業務員而言,過去遞送理賠或是理賠服務,是保險業務員對客戶所提供的最有感服務,也是創造新業績重要的機會。 不可否認的,當理賠服務自動化上路,可能會減少保險業務員理賠服務的機會,但只要長期與整體來看,對客戶好就是對通路好,值得我們好好來關注未來的發展。

  7. 2019年9月1日 · 2019 年 9 月 1 日. 2494. 0. 因應國際會計準則第十七號公報(IFRS 17)將上路,管會開始不斷整頓國內的金融保險市場,而今年最大的話題非「保單將回歸保障本質」莫屬。 今年管會將限制類定存保單的消息一出後,各大媒體又以「高儲蓄保單將絕跡」、「高儲蓄壽險停售掀搶購潮」等標題撰文,讓儲蓄型保險詢問度大增。 事實上,這不是管會第一次喊出要「對付」高額儲蓄險,也不是第一次喊出要讓壽險回歸保險本質,近年來管會皆針對高儲蓄的保單祭出限制,而此次調整跟過往有什麼不一樣? 將會為市場帶來什麼改變? 提高死亡給付,提升保障在壽險的比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