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8月23日 · 最近重讀了「 拖延心理學 」這本書。 利用之前分享過的「 電子書閱讀方法 」,在零碎時間讀,在有啟發處畫上重點,最後把畫上重點的段落匯出成筆記,重新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並加入個人的想法詮釋一次。 這是我覺得頗有效,也能 深讀 一些重要書籍的方法。 而最後, 我自己為這本書總結了五種「拖延心態」,作為幫助自己隨時「覺察」的提醒 。 而既然整理了自己的重新詮釋,並且這又是跟時間管理很有關的心得,所以也寫成文章,分享給大家,邀請大家一起討論。 2024/1 最新分享: 有種拖延是計畫導致的拖延? 善用 3 種「意外的短專注」克服拖延. 這裡要說的「拖延」,指的是「沒辦法前進,但也沒辦法放下,導致重要事情停滯不前,並且造成我們心理負擔」。

  2. 2015年5月27日 · 1. 記下想法,宇宙的起點. 在你的 Android 或 iPhone 手機上安裝「 Mindly 」,直接開啟一個新的心智圖,你會看到一個想法宇宙爆發的起點,你可以想像成是一個星系裡的恆星。 在星球(圓點)上可以輸入自己的想法,在這邊「 Mindly 」讓輸入想法時自動切換到更方便手機輸入的大編輯畫面。 而且不只可以輸入文字,在大編輯畫面中我們也可以隨時改變想法圓點的顏色,或是在圓點中插入「 Mindly 」預設的各式各樣 符號圖案 。 2. 新增演繹,行星的誕生. 有了靈感的起點後,在「 Mindly 」的腦內宇宙點擊起點四周的[+],就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新增延伸出來的下一層想法,你可以想像成是畫出恆星四周的行星。

    • 陳觀泰1
    • 陳觀泰2
    • 陳觀泰3
    • 陳觀泰4
    • 陳觀泰5
  3. 2020年5月25日 · 一,先利用微軟的虛擬桌面. 首先,如果只是兩個視窗要切換工具,那麼 Windows 上的[ Alt ]+[ Tab ],就能快速在兩個視窗來回切換,或是 用 Windows 內建的分割視窗畫面 ,都能解決問題。 當我需要同時打開三個以上的視窗,可能是三個不同軟體,或是三個需要隨時切換編輯的畫面時,我會先利用「虛擬桌面」。 Windows 10 內建的虛擬桌面,可以利用[ Win ]+[ Tab ],呼叫出來管理。 新增多個桌面,把視窗放入不同桌面後,可以利用[ Win ]+[ Ctrl ]+[左右方向鍵]來快速切換。 記住上述兩個步驟,基本上切換起來就很順暢。 更詳細的操作步驟可參考:「 虛擬桌面快捷鍵攻略: Windows 10 必學第一工作技巧 」。

  4. 2014年3月21日 · 一台 iPad、不用腳架、一個免費的 UStream 網路直播服務,和連得上線的網路,即時完成了一次電視台必須高價才能完成的直播,而且現在(2014/3/21清晨)還一直持續播送著: http://www.ustream.tv/channel/longson3000. 然後昨天我回到家裡,聽到客廳裡正在看電視新聞的父親罵到,你看看(電視新聞裡)這些學生就是在立法院裡破壞公物。 我轉頭看向房間裡電腦的螢幕畫面,很少有什麼波瀾的立法院直播畫面裡,學生成群排列待在議場的中央空地板上,主持人要求大家不要隨意走動、好好坐好,並且分配工作,看起來一點都不激昂。 彷彿兩個世界,但不同視角產生的不同報導,以及引起的不同反應,正在我的眼前發生。

  5. 2017年10月10日 · 一個是 2017 上半年推出的台灣電影:「 目擊者 」,他有精彩的剪輯運鏡,也有懸疑驚悚的故事。. 但最大的翻轉,不是每個人看到的真相不一樣,而是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真相前,對私心的妥協,於是無預謀的共謀出一齣沒有真相的悲劇。. 另一個作品 ...

  6. 2008年12月22日 · 偶像名人猜謎遊戲. 作者: Esor Huang 12月 22, 2008. 今天要介紹一個很有趣的網頁遊戲:「 Akinator 」,是我朋友說看到在PTT日本版等地方好像滿紅的一個小遊戲, 網頁中的神燈精靈會詢問你幾個問題,然後設法猜出你心中想的偶像、名人是誰! 我朋友說他玩了像二宮和也、戶田惠梨香、長澤雅美、松山健一等等明星,居然都被Akinator猜中了他心裡所想的角色,雖然Akinator會透過詢問你一些問題來篩選,可是當看到神燈精靈抓住問題核心時,還是 會忍不住讓人驚呼:還真的被你猜對了耶! 其實這種類型的猜謎遊戲應該大家多少有和朋友玩過吧?

  7. 2018年3月12日 · 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我發現自己更少生病。 因為我開始感受到當自己生病的話,就沒辦法照顧孩子,這會讓孩子跟老婆的生活節奏受到很大的影響。 所以,我開始變得更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更注意天氣的變化(還因此裝了好幾年沒用的 天氣 App ),甚至開始 養成散步運動的習慣 ,而這確實讓我生病的次數變少了,之前會因為生病而浪費的休息時間,現在反而多出來了。 再者,我也不是完全不生病,但是偶有一次生病的時候,我會變得很緊張,立刻跑去看醫生,用最快速度認真吃藥、休息,想讓疾病趕快復原,而確實也因此更快的復原。 如果是以前,我可能會覺得不一定要看病吃藥,讓身體抵抗力慢慢復原就好,或許不一定會第一時間就立刻去做診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