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28日 · 明報即時新聞. 前公民黨新界東執委彭顯圖日前於德國獨遊期間意外暈倒失救離世其友陳奕文今日28日於facebook公布彭的死訊指彭日前到多哈支持香港足球代表隊首場亞洲盃分組賽後前往德國獨遊期間意外暈倒失救離世。 入境處昨回覆本報查詢指,接獲死者家屬求助後,已即時透過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及中國駐慕尼黑總領事館跟進,並已按家屬意願提供適切意見及可行的協助,會繼續與當事人家屬、公署及總領館保持緊密聯繫。

  2. 2024年1月29日 · 其友陳奕文昨於facebook公布的死訊,指日前到多哈支持香港足球代表隊首場亞洲盃分組賽對阿聯酋隊後,獨自往德國旅遊期間暈倒失救。 將軍澳民生關注組昨亦發帖稱曾於將軍澳從事地區工作,感謝他願意挺身服務艱困的選區,對他突然離世深感難過,並 ...

  3. 3 天前 · 據悉文鳴約兩個月前已辭職。 文鳴家庭原因決定離任. 稱將來如背景合適或重返. 文鳴昨書面回覆本報,她正離港出席內地會議。 她提到一直享受在港的工作和生活,因家庭原因決定離任,為此感到非常遺憾(feel very sorry)。 她續稱,今年初已決定請辭,強調與港大中央管理小組(SMT)最近人事變動的新聞「絕對沒有關連(absolutely not connected)」,她稱將來如有合適她背景的機會,將會重返。 文鳴提到,她會永遠關心港大,並衷心希望看見港大健康、可持續及蓬勃地發展。 港大昨凌晨3時許向社科院教職員和學生發電郵,校長張翔宣布文鳴以家庭原因請辭,明年1月1日生效。 張翔感謝貢獻 下任全球招聘. 張翔感謝文鳴由2022年起領導社科院,並貢獻大學。

    • 新選舉制度強化了關係政治?
    • 以「政治為終身志業」的院系教育
    • 「資本是沒有祖國的」
    • 「平等政治」與「希望政治」

    「完善選舉制度」落實,需通過「選舉委員」提名方能獲參選機會,門檻提高。不少人直觀認為「素人」及「新秀」更不易獲選委青睞,變相有利「政商後代」。政治領袖不取決於門第,重要的是,是否懂民生、有手腕、具遠見。本文想探討一個過去鮮有觸及的課題:究竟在香港有否條件在「政商後代」培養出政治領袖? 「貴族參政」在不少政體屢見不鮮。貴族參政歷史根深的英國,過去多屆首相都來自中產或以上家庭,部分更是富甲一方的貴族之後。可合理預期他們生活無憂,並與上層名流及跨國企業高層擁有特殊私人及家庭關係。簡單地說,英國首相年薪約170萬港元(香港特首年薪約500萬港元);實際上要維持上流社會生活,根本不可能沒家族支持參政,僅依賴微薄薪俸明顯是杯水車薪。 綜觀大部分政治領袖一生仕途,都要廣結人緣,累積口碑是很重要條件。無疑出...

    除了人脈,政治領袖能否具感召力,組建有相同理念的團隊,亦是重要條件。筆者發現,學院的教育,實際帶來相對穩定及公平的政治培養機制。比較英國的政治領袖及港督,會發現在學歷及學科專業上都有很特定方向。英國本地常有說法形容,牛津大學是國會議員的搖籃;工黨領導則有不少來自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內地政治也有相似情况,政商領導不少出自「北清」兩所國家頂尖學府。 有云「學而優則仕」。收分要求最高的學府,吸納的都是被社會認可的精英。其一,不論出身,都需通過公開考試而被取錄,確保公平性及個人能力。其二,同窗在求學時期坐而論道,建立識於微時的信任;也對當下時政、未來政局產生共同理想與社會關懷,為團隊建立雛形。其三,個別學院的政治學科訓練定位明確,培養世界各國管治人才;學科設計上兼備理論和實用。 顯然香港各大院校的政治...

    回到本地,政商二代何以多年難有政治領袖?筆者私下訪談,歸納了幾個主要問題。 第一,政商二代對參政或加入「熱廚房」都心存顧忌,機會成本較高。大部分香港「政商家族」都有商業背景,即使不考慮自身情况,也要顧及企業或家族利益。過多參與政治,有機會影響企業發展。有時高調的表態更像是為滿足組織要求及需要,參與政治更像是社交、維持政商關係。 「資本是沒有祖國的」。香港絕大多數企業都涉及全球業務,香港只是板塊其中一部分;他們的利益不一定與中央及港府完全一致,缺少誘因共同維持管治;港英政府年代的匯豐銀行、怡和洋行的業務則全賴於亞洲和香港,有很大動機與港英政府同心同德。同樣情况與英國本地政治人物相似,大多是百年家族,家族利益已經在政商界盤根錯節,在情在利也需要共同維持管治。 第二,即使有意培養「政商後代」作為政...

    未來的政治制度,顯然已經為「愛國者治港」,定下政治底線及制度保障機制。「政治議題」將不會是未來選舉主要裂隙;取而代之理應是在民生、經濟、發展、環保、社會福利等問題上的完整構想和識見。 對港部門及建制陣營也應該與時並進。有意識地改變用人思維,放棄「計劃式」的培養,轉為循「市場式」的風險投資。根據不同政策領域中的表現及潛力,招徠在該領域中的人才,平等對待、長期關注和聯繫,作適當政治引導,並給予足夠空間和機會。尤其明確了「愛國者治港」的制度底線後,是時候減少以諮詢委員會及各類公職作為政治培訓場或友好酬庸——現時這些做法,有時反而削弱這些崗位的權威、信任及「行政吸納政治」的重要功能。 筆者一直認為香港有很多了不起的政商家族,如何在香港這個複雜的政治和經濟環境自處,一直游刃有餘。然而,新國際形勢已至,...

  4. 2024年4月8日 · 暫委法官彭亮廷指案中三名關鍵警員於2021至2022年間記起更多資料錄取口供,「對於警方處理手法本席不想再多說」。 彭官認為,警員證供不可靠,因拒納他們辨認出兩名被告說法,於是裁定兩人罪名不成立。 被告范紫雪(現年23歲,下同)及杜美宜(23歲)不認罪,盧靖婷(21歲)則認罪。 3人被捕後曾踢保,事隔兩年半再次被捕及起訴。 盧今撤銷擔保,還押至5月6日求情,以及於6月3日判刑。 本案爭議在於范、杜曾否身處隧道收費廣場,以及警員對她們身分辨認。 彭官指,負責制服盧的警員9019錄取3份口供,該警員在當天的口供紙稱目睹兩名女子於天橋跑在人群隊尾,於1年8個月後再落口供才首次提及三名女子。 該警員庭上解釋,因事後收到通知而提供資料。 辯方質疑,警員當時知悉拘捕杜的女督察已離職,並不願作供。

  5. 2023年10月1日 · 【明報專訊】青年事務是本屆政府重點工作,首任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青年專員劉家麒擔任新職未滿一年,近月被傳遭挖角到法定機構,民青局昨回覆本報查詢確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秘書長陳瑞緯將在10月3日(周二)調任青年專員。

  6. 2024年1月12日 · 即時港聞. 2024年1月12日星期五. 下一篇 上一篇. 15歲女生校運會中風 留醫一日後不治 (18:37) 圖1之1 - 15歲女生在灣仔運動場暈倒昏迷,留院一日後不治。 (資料圖片) 一名15歲女生昨早(11日)於灣仔參與校運會期間不適後暈倒昏迷,送院搶救。 據悉,姓女生後腦血管瘤爆裂,懷疑中風。 她留醫一日後,今日(12日)下午1時許證實不治。 據了解,15歲姓中四女學生昨在灣仔運動場參與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校運會,在場內負責維持秩序。 昨早10時許,同學留意到身體不適,遂通知教師。 她被帶到觀眾席休息,曾透露頭暈、頭痛及嘔吐,及後情况轉差,送到運動場急診室後開始昏迷,一度停止呼吸和脈搏,有人為其施行心肺復蘇並報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