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6月29日 · 自己真的可以創造什麼成果? 並且在這樣的執行過程中看到自己能夠走到的願景? 有些朋友上過我的課後,常說我講某些方法與工具時充滿熱情,為什麼呢? 因為我在實踐的過程中,相信這樣真的可以改變,相信這樣真的會有成果,並且相信他可以帶我走到我不曾走到的願景。 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自己「擁有熱情」的方法,有興趣的朋友還可參考:「 如何練習自律? 不是用犧牲、克制與紀律,而是確認我想要 」、「 生活現實,總是還有最佳化下一步行動的空間 」、「 設定未來目標的真正價值:「改變當下現實感」的最佳手段 」。 ( 歡迎社群分享。

  2. 2016年10月13日 · 作者: Esor Huang 10月 13, 2016. 有次在一個 30 人會議場合中,抬頭望去,發現拿出紙本筆記做記錄的人不出 5 位,大多數人都用著手機、平板、筆電在做記錄(或是...做自己的事),而我居然是那五位拿出紙本筆記中的一位。. 我現在是一個數位筆記與紙本筆記綜合 ...

  3. 2014年3月15日 · 這是我的方法,在這個方法上我可以獲得最大的工作效率。 於是我自己選擇像是 Evernote、 Google 相簿、 Dropbox 這些「工具」來加入我的流程。 如果有一天這些工具不能用了呢? 那就換個工具吧! 因為在這個雲端的流程裡,資料反而更容易轉移,即使像是 Evernote 都一樣有儲存完整筆記在本機、可以轉 HTML,而且如果有天有更好的筆記服務出現,那這個筆記服務多半會推出「把 Evernote 筆記轉入 XXX 」的功能幫我們移轉。

  4. 2011年10月25日 · 作者: Esor Huang 10月 25, 2011. 上圖是我自己目前使用的稍後閱讀服務:「 Instapaper 」。 之前我曾經在「 在網路上沉迷於閱讀的一天,我對網路閱讀的心得與方法分享 」、「 6步驟解決累積了一週沒看的1000+ Google Reader 教學 」兩篇討論文章裡,都提到了「 稍後閱讀 」這個工具、觀念與方法對於數位資訊管理的重要性。 如果從字面上簡單去理解,那麼稍後閱讀就是說把目前看到的資訊運用某個方法先儲存起來,等到之後再去閱讀;會需要這麼做,有可能是當下的資訊太多,於是選擇把重點先存下來,或是把看不完的做個書籤,讓現在消化不了的東西,以後有時間時可以再反芻。

  5. 2018年9月7日 · 我也回顧自己的日記兩年前的我曾覺得第二部的那8個故事只是有趣的日記範例。 但兩年後的我,卻看見那是本書最精華,最有厚度的部分。 希望你也能從《不成功,因為你太快》當中,找到自己慢下來的方法與勇氣,並且在人生重要的領域中,為 ...

  6. 2015年8月7日 · 作者: Esor Huang 8月 07, 2015. 在這一次「 打開大家的 Evernote 筆記本 」新書採訪企劃旅途中,我有滿滿的收穫,除了見識到各式各樣不同筆記使用者的方法外,也在許多人生的道理上有所啟發。 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到天下雜誌採訪出版前輩伯爵茶先生,一碰面本想從筆記與工作整理方法開始,因為知道伯爵茶前輩之前執行了微笑台灣319鄉這個龐大的專案,總覺得可以在他的 Evernote 筆記裡挖出許多專案管理方法。 但是伯爵茶前輩一碰面,就劈頭跟我說:「你聊太多工作效率的東西了,今天來聽聽我用 Evernote 做不一樣筆記的故事。

  7. 2016年2月5日 · 作者: Esor Huang 2月 05, 2016. 簡單才能專注,不專注不能成事,尤其身處這外在世界愈來愈不簡單的科技世界。 那些網路上眼花撩亂的資訊,每個都誘惑著讓我們難以做下決定,選擇愈多,我們行動愈慢。 那些社群裡朋友的成功與失敗、讚美或批評,牽動著我們一顆顆脆弱的心,雜音愈多,我們自我否定或自我膨脹愈快。 電腦玩物 中常常有讀者寫信問我:「每天面對這麼多工具與資訊,難道 Esor 你不會很焦慮? 」是的,我不會,或者說不常會,就算開始產生焦慮時,我也有一些方法找回簡單專注的自己。 我喜歡善用工具,愛研究新工具,但回到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中,我知道我要過得很簡單。 我可以學習新工具的創意,但不一定要替換工具。 我可以思考更精妙複雜的方法,但會適度調整回歸自己真的做得到的習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