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6月22日 · 歷史與空間:蘇東坡與竹的不解之緣. 吳曉彬. 蘇東坡的家鄉四川眉山有一個東坡竹園。. 園不大,景雅致,專為東坡鍾愛竹而建,在全國都不多見 ...

  2. 2019年7月20日 · 「同心護港」成員昨日亦冒雨到英華女學校,譴責蘇瑋善涉嫌非法囚禁他人,並聲討有關的暴行,要求校方辭退涉事教師,以正視聽。

  3. 2017年10月11日 · 2017-10-11. 歷代文人觀察萬物時,會生出不同聯想和感興,他們把這些熔鑄了思想情感的事物用在文學作品中,以象徵某些情感或志向,這就是「意象 ...

  4. 2018年1月10日 · 一談及「勇敢」,我們多以動機與結果論人,具備良好態度並能做到某事的便稱作「勇敢」,否則將稱為「怯懦」。. 對於這種判斷,洵有不同的 ...

  5. 2011年8月8日 · 施叔青。 尉瑋 攝. 著名作家施叔青出生在台灣的鹿港,17歲就已經發表了處女作《壁虎》,作品曾被白先勇評為「有夢魘鬼氣」,更將她的作品與唐朝詩人李賀相比擬。 在台灣文壇,「施家三姐妹」可是赫赫有名。 本名施淑女的大姐施淑早期寫小說,後來從事文學研究,是著名的教授,小妹施叔端則正是名作家李昂。 施叔青登上文壇,卻特意把名字中的「淑」字改成「叔」,她覺得作家就是作家,不應該有性別之分,也不喜歡別人稱呼她「女作家」。 訪問中,一頭銀髮的施叔青語調爽朗,人如其名,透著一點英氣。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用妓女比喻香港. 施叔青把香港當作是自己的第二故鄉,在這裡,她曾生活了17年。 1977年,她來到香港,1979年開始在香港藝術中心做亞洲表演藝術節目策劃的主任。

  6. 2016年6月11日 · 這篇妙文的結尾很有趣,他先是嗟歎竹子不過是植物而已,與人有什麼關係呢? 還不是因為它與賢人相似,人們才愛惜它、培植它,何況對真實的賢人呢? 然後又借題發揮說,竹與其它草木,就像賢者同普通人的關係一樣。 竹子不能將自身跟其它草木區別開來,要靠人來區別;賢人也不能將自己與普通人區別開來,要靠用賢者來區別。 故作《養竹記》,書於亭之壁,以便留給以後住在這裡的人,也是要當今那些用賢者能夠聞知。 這樣的文字,名曰養竹,實則是弘揚竹子的美德,並曉諭世人以竹為賢,任人唯賢。 「根生大地,渴飲甘泉,未出土時便有節;枝橫雲夢,葉拍蒼天,及凌雲處尚虛心。 」這副化自宋人徐庭筠詩句的對聯,將竹子的品質刻畫得形神備至。 從歷代詩文中,我們至少可以概括出竹子的四大美德。 一曰正直,二曰堅貞,三曰虛心,四曰清雅。

  7. 2012年12月10日 · 未能在深圳展出的作品. 與容浩然先生暢談港深兩地文化,令人想起香港文化的定位。 香港的「文化沙漠」一詞,實際上是來自於上世紀早期的中國內地南來文人。 當時包括張愛玲、錢穆等內地知識分子,都將香港視為一個沒有文化的地方。 因此,可以確定地說,「文化沙漠」一詞,是在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精英的角度,來解讀香港的文化生態。 這是最早的「文化沙漠」解讀。 照理說,隨著旅居香港的內地文人逐漸作古,文化沙漠的概念應該走進歷史文化的博物館。 但是,「文化沙漠」一直沒有從香港的文化社會中退出,相反,不時會有人以這一概念來對香港的文化現狀與發展進行反思。 這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注意的現象。 換句話說,文化沙漠,已經從南來文人的香港印象,轉化為香港本土文化人的一種反思和憂慮。

  1. 相關搜尋

    蘇晏霈三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