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副總裁. 邢先生於2022年加入本集團,為本集團副總裁亦為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主席及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風險管理委員會成員。 在加入本集團前,邢先生擔任中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中國銀行金融技術創新辦公室主任。 邢先生於2000年加入中國銀行總行,曾任信息科技部總工程師、總經理等職務,並曾任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副理事長,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技術標準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網聯技術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銀聯等多家協會技術委員會委員。 邢先生長期負責資訊科技的發展規劃與策略,具有扎實的資訊科技及架構管理專業才能,並具有豐富的業務實踐經驗。 邢先生畢業於北京大學,取得信息科學專業學士學位、應用數學專業博士學位。 王化斌先生. 副總裁. 王先生於2024年加入本集團,為本集團副總裁。

  2. 副董事長. 劉先生於2021年8月獲委任為本公司及中銀香港副董事長、非執行董事。 彼為提名及薪酬委員會和戰略及預算委員會委員。 劉先生自2021年6 月起擔任中國銀行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及自2021年4月起擔任中國銀行行長。 彼現為BOC Hong Kong (BVI) Limited及中銀香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 劉先生於2021年加入中國銀行前,彼於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擔任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執行董事。 於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擔任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光大銀行」)行長,於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擔任中國光大銀行執行董事。 於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擔任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

  3.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銀行(香港)」或「中銀香港」)於200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家在香港註冊的持牌銀行。按資產及客戶存款計算,中國銀行(香港)是香港主要上市商業銀行集團之一,向個人客戶和企業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產品與服務。中銀香港是香港三家發鈔銀行之一。

    • 宋仲基1
    • 宋仲基2
    • 宋仲基3
    • 宋仲基4
  4. 孫昌基先生. 副董事長. 65歲,為本公司及中銀香港副董事長、提名及薪酬委員會主席。 彼亦為中銀(BVI)及中銀香港(集團)董事。 孫先生於2000年至2004年期間曾擔任中國銀行副董事長,並於1999 年至2004年出任中國銀行副行長。 自1999 年至2001年,彼同時擔任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總裁。 於2003年,孫先生當選為.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孫先生是一名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於1998 年至1999年期間,彼曾出任中國國家機械工業局常務副局長;自1993 年至1998年,彼擔任中國國家機械工業部副部長;自1991 年至1993年,孫先生曾出任國家機械工業部生產司副司長。 孫先生於1966年在清華大學畢業,取得學士學位。 和廣北先生. 副董事長兼總裁.

  5. 一站式的創新金融服務. 現金管理: 我們的一站式現金管理方案,能助你靈活管理日常現金流及處理各項財務交易,輕鬆歸集集團內各分公司的資金。 透過子賬戶服務,你可從分行網絡、中銀企業網上銀行、存支票機、匯款及本地銀行轉賬等途徑收款,並實時存入賬戶,你更可透過中銀企業網上銀行即時查詢入賬情況。 託管服務: 我們提供證券託管服務,為你妥善保管相關資產,確保委託資產的完整、獨立和安全。 人民幣服務: 作為香港人民幣外匯交易的主要做市商,我們擁有龐大的服務網絡及外匯交易系統,為你提供外匯現貨及期貨交易。 企業客戶服務熱線+852 3988 2288. 重要聲明. 人民幣投資及兌換的風險聲明. 人民幣投資受匯率波動的影響而可能產生獲利機會及虧損風險。

  6. 中銀香港一直致力於打造全方位數字化銀行,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向全場景智能數字化邁進,以提升客戶體驗和銀行的運營效率。 人工智能 (AI)技術的迭代發展和應用正迅速改變企業的營運模式,銀行業亦無例外。 本屆比賽分成學生組和初創組,以人工智能 (AI)技術為科技主題,融合四大指定場景主題,驅動金融科技的應用創新。 參賽資格. 分成學生組及初創組2個組別比賽, 以隊制形式參賽(人數為 2 至 5 位成員) 並須填妥報名表格及提交 計劃書. 比賽主題. 科技主題. +. 場景主題. 理財. 銀髮. 風險控制. 環境、社會和管治. 獎品豐富. 創新設計金獎. 創新設計銀獎. 創新設計銅獎. 創新設計金獎. 創新設計銀獎. 創新設計銅獎. 除上述獎項外,兩個組別還將根據現場演示環節另設: 最佳團隊演説獎.

  7. 香港金融研究院 香港經濟與政策處研究報告. 2020年 11 月13 日. 經濟研究員 陳蔣輝. 十四五對外開放新趨勢及香港的功能角色. 在中央五中全會通過的“ 十四五” 規劃建議稿( 下稱《建議》)中,對外開放部分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和提法。 與十三五時期相比,十四五 時期面臨的最大差異是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 儘管國際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但中國繼續走向開放、與外部進行深入合作的立場沒有改變。 然而,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建議》強調做好自己的事情。 表現在對外開放部分,相比於十三五規劃建議,十四五規劃建議著墨字數更少,但更加高屋建瓴,新的提法也更有針對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