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3年12月31日 · 梅艷芳 (英語: Anita Mui Yim-fong ;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香港女歌手、演員、社會活動家,有「樂壇大姐大」之稱。 她的形象百變,獲獎無數,是香港 粵語流行樂壇 輝煌鼎盛期的標誌性人物,也是香港演藝界第一位同時取得「歌后」及「影后」級殊榮的女藝人。 梅艷芳的歌曲路線冶艷前衛,舞台衣著華麗大膽,風格千變萬化,被喻為「 百變天后 」及亞洲 麥當娜 。 在演藝圈外,由於梅艷芳曾經歷坎坷童年,被母親送到荔園獻唱,但不計前嫌致力供養母親,被 長者安居協會 等組織視為孝道楷模 [來源請求] 。 2003年,梅艷芳因 子宮頸癌 併發肺衰竭病逝,享年40歲。 離世前對事業上的輝煌與感情生活上跌跌撞撞時有所憾。

  2. 梅艷芳 (英語: Anita Mui Yim-fong ;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香港女歌手、演員、社会活动家,有「樂壇大姐大」之稱。 她的形象百變,獲獎無數,是香港 粵語流行樂壇 輝煌鼎盛期的標誌性人物,也是香港演藝界第一位同時取得「歌后」及「影后」級殊榮的女藝人。 梅艳芳的歌曲路線冶艷前衛,舞台衣著華麗大膽,風格千變萬化,被喻為「 百變天后 」及亞洲 麥當娜 。 在演藝圈外,由於梅艷芳曾經歷坎坷童年,被母親送到荔園獻唱,但不計前嫌致力供養母親,被 長者安居協會 等組織視為孝道楷模 [來源請求] 。 2003年,梅艷芳因 子宮頸癌 併發肺衰竭病逝,享年40歲。 離世前對事業上的輝煌與感情生活上跌跌撞撞時有所憾。

  3. 2021年11月4日 · 梅艷芳》傳記電影中深刻描繪了梅艷芳與恩師 Eddie 劉培基的友情,但兩人的友情卻遠超過電影故事。 與梅艷芳合作設計了無數款戰服,劉培基最喜歡、投入最多的就是最後演唱會上的那件婚紗了,Eddie 說:「這件婚紗在我設計生涯裡,幾乎是用了我心中所有的愛。 因為我知道這件婚紗是沒有新郎的, 我知道這件婚紗是死別的。 」他認為這是他這輩子最好的設計,而做得最成功的是她的頭飾,「因為沒有新郎,沒有人會為你掀開頭紗,所以你只能看到她一半的臉⋯」、「這是一件淒美的婚紗⋯」 instagram @eddielau223. 等不到梅艷芳的《十面埋伏》b 張藝謀:沒人可以替代她.

  4. 2021年11月9日 · 梅艷芳出生於 1963 ,童年家境清寒,父親很早就過世;因此 4 歲開始就與姊姊「梅愛芳」一起在母親創立的歌舞團表演。 「 從小我就很懂事,下課時間別人可以玩耍,我卻都在寫功課,因為放學回家後就要開始練歌。 同學都覺得我是怪物,因為以前的歌星不叫歌星,叫『歌女』。 在他們眼中,歌女是不正當的行業。 」她曾在訪談中分享。 不論是同儕的耳語、繼父的欺凌,還是經常三餐不繼的日子,在她的成長過程都從沒少過。 但好強的梅艷芳不想妥協、也不喜抱怨;只想靠自己的努力改變。 也正因如此,她在小小年紀就看過人生百態,擁有早熟又超齡的細膩心思,亦為往後的演藝生涯帶來不少幫助。 2. 18 歲歌唱比賽出道,《壞女孩》奠定歌壇地位.

    • 生平
    • 私人生活
    • 參考

    童年

    1963年10月10號,梅艷芳喺旺角花園街嘅屋企出世,佢阿媽梅覃美金係歌舞團搞手,阿爸早死,有4個仔女。其中三個仔女係大陸出世,得佢先係香港出世。梅艷芳4歲就同家姐梅愛芳登台,喺阿媽創辦嘅「錦霞歌舞團」唱歌。佢中一輟學,喺香港荔園嘅表演場、酒廊、歌廳表演。 佢曾經憶述呢段時間,話最難忘係着住歌衫走場,冇司機接送,冇錢坐的士,要着住誇張嘅舞台衫搭巴士,乘客都望住佢;又試過趕去酒店演出時被流氓辱罵,佢想發火鬧人、佢想喊,但最後忍住。佢喺電台訪問中講:「以前唱歌嘅人唔被尊重,被叫做『歌女』,家人都唔畀同學同我來往,睇住同學玩,我永遠孤單一人。」

    出道

    1982年,梅艷芳18歲時參加無綫電視同華星唱片主辦嘅「第一屆新秀歌唱比賽」脫穎而出,以圓潤沉厚嘅聲線喺電視上唱出徐小鳳名曲《風的季節》,摘下新秀冠軍,正式踏上星途,初出道時被冠以「小徐小鳳」嘅稱號。 阿梅第一首唱得街知巷聞嘅歌曲,係卡通片《IQ博士》嘅主題曲。1983年,阿梅以《交出我的心》嘅日文版到日本參加東京音樂節,漸展星光。同年,首張個人唱片《赤色梅艷芳》推出,隨即創下五張白金唱片嘅銷量,而且入選年度十大金曲,一炮而紅。

    事業顛峰期

    梅艷芳喺八十年代開創嘅「壞女孩」形象,喺禁播及爭議聲中,反而令佢迅即竄紅。 1985年,《壞女孩》唱片推出,一舉創下8張白金唱片嘅銷量記錄,同年12月,佢喺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首場個人演唱會,連演15場,創下當時嘅紀錄。兩年後,「壞女孩」嘅歌唱風格進一步演化,《似火探戈》同埋《烈焰紅唇》兩張唱片問世,梅艷芳以性感形象演出,引起哄動。此後佢再創下於紅館舉行演唱會最高場數紀錄,被喻為「梅廿八」同「梅三十」,代表佢連開28場同30場演唱會,事業如日中天。由於佢喺85至89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中連續五屆攞「最受歡迎女歌星」,所以唔單只被視為樂壇巨星,亦被稱為「樂壇大姐大」同埋「樂壇女王」;喺舞台上,因形象百變,服飾領導香港潮流,形象前衛大膽,唔單只被稱為「百變天后」,而且係大中華地區首位喺同一個演唱會換幾套衫、喺唔同專輯封面同埋MV有唔同造型嘅歌手。 其影壇事業同樣觸目。早喺1984年,佢憑《緣分》一片獲得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1988年,同好友張國榮同演《胭脂扣》,獲得第二十三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亞太影展》「最佳女...

    梅艷芳嘅人生一如星途,傳聞多,緋聞多,不時成為香港傳媒追逐嘅話題。佢初出道時以「壞女孩」形象示人,引人瑕想,嗰陣香港曾盛傳佢臂上有紋身。1980年代嘅香港,紋身仍然係黑社會嘅象徵,呢個消息令唔少樂迷感到困惑。

  5. 2024年1月22日 · 你是怎樣認識梅艷芳的? 你後來投身保險界,如何跟她變成好友? 我1978年入讀TVB藝員訓練班,在電視台工作了幾年。 1982年畢業後,我決定投身保險業。 一開始,我找TVB的舊同事買保險,賈思樂及斌仔(羅君左)都在我入行的第一年幫我買保單。 當時斌仔搞聚會,介紹了一些新秀朋友給我認識,包括阿梅。 談到保險,她很快就決定要買,受益人寫她媽媽,並要求保額增加一倍。 她當時只是十八、九歲,經濟環境根本不好;她剛入行,收入少但支出大,她要買很多衣服飾物,又沒有錢,往往是華星先代付款,然後再從薪水扣錢,所以有時根本沒什麼薪水,處於餐搵餐清的狀態。 但是,她竟然提出加大保額,真的好疼家人。 之後,我們常常聚會,又夾錢一起坐的士回家,慢慢就成為好友。

  6. 2003年12月31日 · 梅艳芳 (英语: Anita Mui Yim-fong ;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香港女歌手、演员、社会活动家,有“乐坛大姐大”之称。 她的形象百变,获奖无数,是香港 粤语流行乐坛 辉煌鼎盛期的标志性人物,也是香港演艺界第一位同时取得“歌后”及“影后”级殊荣的女艺人。 梅艳芳的歌曲路线冶艳前卫,舞台衣着华丽大胆,风格千变万化,被喻为“ 百变天后 ”及亚洲 麦当娜 。 在演艺圈外,由于梅艳芳曾经历坎坷童年,被母亲送到荔园献唱,但不计前嫌致力供养母亲,被 长者安居协会 等组织视为孝道楷模 [来源请求] 。 2003年,梅艳芳因 子宫颈癌 并发肺衰竭病逝,享年40岁。 离世前对事业上的辉煌与感情生活上跌跌撞撞时有所憾。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