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1日 · 鄭世華自承做事要精算每一個環節務期效益最大化用最少的錢賺到最大的利益。 但是為人就不是這樣,要盡可能寬待每一個人。 而李嘉誠先生的作為,正是這8個字的最佳寫照。 在購併過程中,他的團隊早已從生意面進行精算,做出購併價格,這是處世與生意的精明。 但李先生從為人的角度出發,他能體會未來要一起打拚的團隊心情,他願意放棄精明的計算,以換取人的認同與共識,這是「為人厚道」的最佳註解。 太過精明的計算,可以得到短期的生意,但卻無法得到雙贏與人和。 「為人厚道,處世精明」,這是十分簡單且有點八股的格言,但卻讓愚鈍的我歷經幾次事件後才能體會。 處世精明是簡單的「獲利極大化,效益極大化」的邏輯,很容易體會,但如果也用這種方法來對人,那可能淪於小氣刻薄,因小失大而不自知。 (本專欄文章已受何飛鵬先生授權)

  2. 2023年7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7 月 1 日. 0. 1141. 鳳凰花開,驪歌響起,畢業生紛紛高拋學士帽。 走向職場的畢業生,每一年都為保險團隊裡注入新血和活力,但是社會上卻有不少聲量指出Z世代說話直接、離職率高,甚至不容易融入團隊中等特質。 究竟該如何善用Z世代的族群特質,打造出有創造力、榮譽感,並且優秀的保險團隊? 試著想想,你身邊剛畢業的年輕夥伴有什麼樣的特質? 他們是不是充滿熱情,但是容易挫折? 是不是說話直接,其實沒有惡意? 又或者充滿創造力,是團隊中的開心果? 在網路發達的時代,只要敲敲鍵盤就可以找到滿山滿谷的描述。

  3. 2023年2月1日 · 王總監是一位75後的團隊長。 近年來,隨著團隊不斷有新鮮血液加入,團隊中85後、90後夥伴的占比不斷提高。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發現自己與團隊夥伴難以打成一片。 比如,對於年輕夥伴口中的許多詞彙,他根本無法理解;夥伴們也常常不理解自己的決策,這讓王總監非常困惑。 一天,他看到與自己同齡的總監在玩一款時下十分流行的手機遊戲,便詢問:「你怎麼突然玩起這些年輕人愛玩的遊戲了? 「你知道什麼是『跑圖』嗎? 意思是把遊戲地圖的所有位置都走一遍,因為遊戲裡的一些資源、裝備隱藏得比較隱密,如果沒有人帶著『跑圖』,剛進入遊戲的新人很難找到。

  4. 2023年7月1日 · 一場車禍讓鄭淑娟的小腿重傷甚至讓她領取了第8級失能的證明。 「我算是一位身障人士! 」在期間,她共經歷4次住院及7次手術。 然而這樣巨大的變故並沒有將她打敗不僅繼續從事保險業更報名參加鐵人3項游泳1.5公里自行車40公里跑步10公里鄭淑娟只為了讓她的客戶知道她不是會輕易放棄的人。 也正因此,鄭淑娟成了客戶口中的「鋼鐵娟」。 會對保險事業如此堅定,是因為鄭淑娟想透過保險完成她的使命,也就是孔子在《禮記》中提到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鄭淑娟將上述內容及得獎紀錄等搭配圖片,整理成一張獨一無二的心智圖名片,這張心智圖與純文字相比,無疑更可以走進客戶的內心,也會留下更深的印象。

  5. 2018年7月1日 · 1978. 欲完成、做好一件事情可粗分為3個階段:良好的開頭、有效的執行,以及達成目標。 一位新人進入保險業的最初養成階段,黃金90天可以左右其日後展業生涯是否順利,甚至能否永續經營。 「人如果對了,事情就對了」這是大家時常聽到、口耳相傳的一句話,人要如何「對」,除了在增員選才環節,挑選人格特質適合,抑或具備旺盛企圖心的人才外,進入保險業之初的輔導及教育訓練,亦是讓人才能否繼續定著於保險業的一大關鍵。 保險業界一直有所謂的新人「黃金90天」,意指新人在進入保險業的九十天內,所被建立與培養的觀念及習慣,會徹底關係到業務人員的塑型及職涯發展狀況。 「無規矩不能成方圓」,正確價值觀及良好習慣猶如尺規,雖然無尺規依然能畫方畫圓,但是畫出來的方圓必定不工整,亦不能次次相同,無法複製及延續。

  6. 2018年5月1日 · ★專長是為資產高淨值富豪個人或超級富豪家庭提供投資及理財規劃服務,客戶遍布53個國家. ★擁有2個學士學位、3個碩士學位,2018年拿到金融保險博士學位. 關於「為什麼『不』購買人壽保險? 」這個問題,請先看以下6點: 1.你「不介意」你的家人掙扎。 2.你的收入對家庭並「不重要」。 3.你的家人「應該負債」。 4.遺產稅? 你「不在乎」是否把房子賣掉來支付那些稅務。 5.你的配偶在你死後「應該」工作。 6.沒有人應該記住你,因為你不重要。 如果上述任一理由都沒有的話,你就應該 購買保險! 當我初次與客戶見面的時候,首要任務是想辦法理解他們相信的保險是什麼? 其中有一個特別好的方法:透過探討實際案例來檢示,好比我會談到在服務其他家庭時,幫助他們確認內心深處,到底是什麼令他們感到擔心與害怕?

  7. 2019年4月1日 · ①如果一個組織是健康的,那每年就會自動成長5%到10%左右,這樣的成長完全不具挑戰性。 ②當組織給我設定了目標,可是我自己通常會在組織的目標上,再向上提升30%,做為我自己的挑戰,因為訂了更高的目標,通常要達成組織的目標,就相對容易得多。 ③加30%設定目標,迫使每個人都要使出洪荒之力才能完成。 (本專欄文章已受何飛鵬先生授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