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2年6月29日 · 《蓮香》中的韋亦奇為得到愛慕已久的方琳,採用卑鄙手段去令方琳失身於,這正反映人心的陰暗面! 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正是人的劣根性所在。

  2. 2020年11月24日 · 早前,2020 The best of the best MASTERCHEF亞洲推介餐廳頒獎典禮落下帷幕,逾百間亞洲人氣餐廳成為本年度推介餐廳,並於典禮上獲得殊榮。. 獎項以食材 ...

  3. 2018年9月22日 · 新蒲崗讓人想起什麼?. 或為梁秉鈞寫於1974年7月的詩作《新蒲崗的雨天》,那一天應為《中國學生周報》易手前最後一日,此詩即景抒情,當中多所 ...

  4. 2010年8月4日 · 議員指最缺人才 增資源難換經驗. 葵盛東邨居民驚魂未定 (圖) 今年涉疑精神病患者血案事件簿. 精神病患者管理及跟進5大建議. 富家子曾做義工 無牌醉駕判社服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5. 2019年9月6日 · 其中,福禍相倚之理,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說明凡事皆相對而生,做人處事亦理應相對而論,不可盲目 ...

  6. 2016年12月20日 · 作者提供. 黃仲鳴. 一九三零年代,香港有兩位報人疑因以文賈禍,兇手何許人也,仍是個謎。 他們是黎工佽和蘇守潔,同屬當年一份小報《探海燈》的勁筆。 黎工佽的正職是《工商晚報》總編輯,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十六日下午一時,黎工佽報館下班後,遭兇徒連轟兩槍斃命。 至於蘇守潔,筆名豹翁,文名比黎工佽更響,下筆可柔可剛;「柔」者寫出《黃鶴樓感舊記》,「剛」者評粵港時局毫不留情;可能就是這「剛」,害得他人間蒸發,不知如何失蹤,如何死去。 當時是陳濟棠做「南天王」的時代,省港人來人往,兩地報紙互通。 時人對政海秘聞一類的稿件極感興趣,《探海燈》以此為「職志」,揭發了不少時弊,銷數極佳,成為「小報之王」。

  7. 2015年3月3日 · 寶珊道位於港島區西半山。 韋玉(1849年-1921年),字寶珊,祖籍香山(今中山),十八歲負笈英國,畢業於蘇格蘭著名的大來書院,是最早留歐的華人之一。 一八七二年回港後加入有利銀行,協助父親發展業務,娶立法局第二任華人議員黃勝長女為妻。 他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參與創辦了保良局和團防局,還被推舉為東華三院主席。 一八九四年香港爆發鼠疫,他奔走呼號,向華人解釋港府措施的必要性,化解了華人不滿。 一八九六年他被任命為第四任立法局非官守議員,逝世前兩年成為第二位華人爵士。 他死後極盡哀榮,港府將西半山一條小街以他的名字命名。 寶珊道往西行,便是四百米長的旭龢道。 羅旭龢(1880年-1949年)是帕西華人混血兒,前立法局第七任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對香港教育和文化事業貢獻良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