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歌劇綜觀—看四百年來幾個改變歷史的關鍵轉折. (圖為林伯杰所著【一夜變成歌劇通】) 歌劇起源的那ㄧ個精確點,如今看來有點模糊,不一定那麼容易考證,或那麼必要。. 但有種說法表示,「歌劇的前身就是希臘悲劇」,希臘悲劇當年的樣貌,就是帶有音樂的 ...

  2. 再看一次《大公司小老闆》這部片子時,因朋友有類似影片裡的遭遇,心裡有極深的感觸。. 片中的卡特‧杜亞 (Topher Grace飾)從全球通訊空降至《運動美國》雜誌擔任廣告業務主管,頂替丹佛曼 (Dennis Quaid飾)原有的職位。. 初見面的兩個人,從問候對方的年齡開始 ...

  3. 1967年克路易坦這位領法國樂壇風騷十數年的傑出指揮大師,因為罹患癌症不幸去世,年僅62 歲,對指揮家來說實在太早太可惜了,對所有喜歡法國音樂的樂迷來說都是可無法挽回的遺憾,所幸他留有不少精采的錄音傳世。. 奧芬巴哈「霍夫曼的故事」,克路易坦 ...

  4. 因此管絃選曲成為熟悉全劇,以及理解華格納綿密且充滿變化的「主導動機」的重要入門磚。. 「指環」在拜魯特劇院的表現形式必須連演四夜,「萊茵的黃金」稱為序篇,「女武神」為第一部、「齊格菲」為第二部、「諸神的黃昏」為第三部。. 全套「指環 ...

  5. 簡單來說,這首作品有源自俄羅斯國民樂派的血液,又加入法國印象派的清新音色,滿是複雜節奏交錯,卻又不乏優美旋律。 另一方面,「火鳥」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藝術成就,就是節奏方面的表現,由於芭蕾音樂在節奏上的要求多樣複雜,而「火鳥」正好符合這樣的特質。 而且過去的芭蕾音樂多附庸於舞蹈之上,缺乏自己的精神,「火鳥」則打破這樣的局面,成為擁有音樂獨立的靈魂,一個可以自外於舞蹈的藝術本體。 此曲發表時,雖然史特拉汶斯基也是初來乍到巴黎,卻馬上受到巴黎人極大歡迎。 公演的前一天,戴亞吉列夫跟當時擔任火鳥的舞者卡薩維娜,在後台介紹史特拉汶斯基時說:「好好注意他,這個處於成功前一夜的男人。

  6. 而將近代的俄羅斯古典音樂逐步推向高峰. 這俄國五人組分別是: 巴拉基列夫(Mily Balakirev, 1837-1910) 鮑羅定(Alexander Borodin, 1833-1887) 庫宜(César Cui, 1835-1918) 穆索斯基(Modest Mussorgsky, 1839-1881)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 1844-1908) 然而,提到俄國五人組, 又不能不提一代大師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且容後再敘柴氏豐功偉業。 綜觀葛令與俄國五人組,

  7. 本片一開聲,哈利斯「第三號交響曲」開始的大提琴solo,所散發出的高貴堂音,就注定本片的發燒經典的地位。 底特律交響厚實的銅管中低音部,讓人想起萊納、蕭提時代的芝加哥交響,而綿密細柔的弦樂織度又有著歐洲百年老團的韻味,管絃交織的張力令人難忘。 葉維端正深刻的詮釋,重新定位了哈利斯「第三號交響曲」的價值。 至於柯普蘭的「第三號交響曲」,重炮型的鼓聲敲擊自然是免不了,深沉渾厚有彈性的擂擊貫穿全曲令人難忘。 整體管絃樂的分離度、層次感相當好,木管群通透的聲音得以不淹沒在銅管與弦樂的夾擊之中。 旋律熟悉的第四樂章,號角鐘鼓齊鳴的場面更是不可錯過。 協奏曲上榜三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