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馬勒是很早慧的音樂家他的第一號交響曲 (1888),是他28歲時所寫就已經是流傳後世的傑作了這曲子已經確立了他的個性而且處處充滿著新鮮及優美的音響雖然初演並不成功還被攻擊的很慘但現代的愛樂者卻非常喜歡。. 而於同年首演的歌劇「三個 ...

  2. 馬勒1910年在船上,這年他完成第九號交響曲. 馬勒第九號交響曲寫於他身體健康走下坡事業不順利的晚年於一九0九年夏天在義大利北部的Dobbiaco完成草稿只花了僅僅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妻子艾瑪因為生病沒有隨行總譜裡有著馬勒所寫對生命的呼喚對愛 ...

  3. 2013/02/28 23:32. 瀏覽 11,227. 迴響 0. 推薦 25. 引用 0....

  4. 馬勒創作的近五十首管絃樂伴奏聲樂曲中,可說是最能展現馬勒文學素養與音樂詮釋功力的精品。 五首《呂克特歌曲》,堪稱浪漫樂派最後的壓軸大作;《年輕旅人之歌》讓我們看到二十三歲的馬勒戀人琵琶別抱時,為愛人心碎的青春悲喜:哀嘆、失望與難以言喻的痛苦。

  5. 現在最受歡迎的交響曲作家,應該是古斯塔夫‧馬勒 (1860-1911)了,他的九首交響曲,是音樂會上常見的曲目,就連未完成的第十號交響曲 (1910年),也有學者把它續完,並受到許多著名樂團的認可與演出,但這樣做是違反作曲家生前的願望,對自己要求很高的馬勒 ...

  6. 引用 0. 悲嘆之歌原版聲樂譜 (1880) 馬勒的文學素養雖然很,但他很少自行作詞,這齣「悲嘆之歌」是罕見例子,參考了德國格林童話「唱歌的白骨」的故事。. 馬勒認為這是自己的第一號作品,先前的都不算數~於今觀之,確實展現了他的個性,很多手法沿用 ...

  7. 馬勒的音樂涉及的不是音符而是生活於社會中的人以及最根本的之理解的深感深思他對生命的感知及對時代和社會及人的生存的疑問及探究涉及的是超越禁錮以及自我設置的麻痺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