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4日 · 蘇洵先提出秦亡六國的真正原因,乃六國割讓土地給秦國,而非關軍事力量比秦國弱。 其中分兩種情况,韓、魏、楚是亡於直接割讓土地,齊、燕、趙則因唇亡齒寒,間接亡於韓、魏、楚割讓土地。 蘇洵分別闡述兩種滅亡情况的因果細節。 割讓土地的後果,不但強秦弱己,更養大秦國慾望。 蘇洵直接抄引《戰國策》說話為類比,指出兩後果之間的惡性循環,以至割讓土地的韓魏楚三國必然滅亡的唯一終局,同時論證了秦亡三國非全因軍事力量。 至於間接情况的齊燕趙,則各有國情: (1)齊國被秦國收買,起初,秦國滅韓時,齊國沉默了,當秦國滅趙魏楚燕的時候,齊國沉默了,最後當秦國來滅齊時,再也沒有諸侯可以為齊抗秦了。 (2)燕國太子丹怨恨兒時好友嬴政翻臉不認人,催促荊軻行刺,是先私讎而後國家之急,沒有抗秦全盤計劃,倒加快了秦國滅燕的步伐。

  2. 2020年12月15日 · 這個故事說明了孔子創造性地以仁——即人關懷他人的內心情感尤其對親人生命消逝的悲慟來解釋禮——即對行為的外在規範,「把原來是外在的強制性的規範改變而為主動性的內在欲求」 (李澤厚《美的歷程》)。 以生活為例,交通工具上見老弱或孕婦站立,不忍心他們辛苦,主動讓座,放棄一時舒適,乃內心情感表現在外的行為,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合理的規範,而不是沒有道理的強制律令。 仁內禮外,孔子把二者鑄成一個錢幣的兩面。 孔子回答宰我問喪,是從仁到禮;回答愛徒顏淵問仁,則是從禮返仁。 禮是關懷別人有諸內而形諸外的行為表現,人只要遵循禮的規範 (復禮),便能克制自己對享樂物慾的追求 (克己),盡情呈現和發揮對他人由衷的關懷,達至仁的境界 (為仁)。

  3. 2023年5月2日 · 吳醫生無論在真實的動作上還是夢中,就像不可救藥的癡戀,只是作者書寫起來卻是自然不過,輕描淡寫,娓娓道出同性之情感交流。 加上,小說中刻意加插了一段吳醫生與女子有緊密身體接觸的片段,女子是印度妓院裏的人,「她張着嘴,呲着一口白牙在打呼,全身都是黑得發亮的,兩個軟蠕蠕的奶子卻垂到了他的胸上,他聞到了她胳肢窩和頭髮裏發出來的汗臭」。 這種人物設定,無疑是要塑造女子身體的醜陋,呈現主角的厭憎,甚而「趴着顫抖起來」的反差,從而強調異性不一定相吸,同性才會相引。 【5】

  4. 2015年5月15日 · (1)本篇異文頗多,今擇善而從,限於篇幅,不一一註明。 (2)解:肢解。 (3)支解:即「肢解」。 支,「肢」的古字。 (4)從寡人始:景公以「從寡人始」回答「堯舜支解人,從何軀始」問題,文意並未圓足,或有缺文。 (5)以屬獄:即「以之屬獄」,「以」相當於「將」、「把」,「以」的對象 (即「養馬者」)承前而省。 屬,「囑」的古字,囑託、交付,引伸為送交監獄治罪。 (6)數:列舉。 (7)善:喜愛。 語譯填充: 齊景公 (a)_____人飼養他的愛馬,馬 (b)_____病死了。 景公大怒,命令侍從拿刀肢解養馬的人。 此時晏子在景公跟前侍候,景公身邊的侍從拿着刀向養馬的人走去。 晏子阻止他們,並問景公:「 (c)_____請問聖上一句,古代堯舜肢解人,從誰的身軀開始?

  5. 2017年9月22日 · [2017.09.22]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 (第1段)奴才總不過是尋人訴苦。 只要這樣,也只能這樣。 有一日,他遇到一個聰明人。 (第2段)「先生! 」他悲哀地說,眼淚聯成一線,就從眼角上直流下來。 「你知道的。 我所過的簡直不是人的生活。 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這一餐又不過是高粱皮,連豬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這實在令人同情。 」聰明人也慘然說。 「可不是麼! 」他高興了。 「可是做工是晝夜無休息的:清早擔水晚燒飯,上午跑街夜磨麵,晴洗衣裳雨張傘,冬燒汽爐 [1]夏打扇。 半夜要煨 [2]銀耳 [3],侍候主人耍錢 [4];頭錢 [5]從來沒分,有時還捱皮鞭……」 「唉唉……」聰明人嘆息着,眼圈有些發紅,似乎要下淚。 「先生! 我這樣是敷衍不下去的。

  6. 2016年9月30日 · 簡述自己身為罪人的身份和心情,在公餘跟朋友到永州附近的山水尋幽訪勝。 可是,這些山水景色未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為下文遊西山作鋪墊。 內容分析. 1)交代身份. 作者因為革新失敗,被貶永州,一直被投閒置散。 由於自己是帶罪之身,因此自稱「僇人」,至於「恆惴慄」,就是指終日戰戰兢兢的心情。 2)遊歷過程. 作者在公餘與友人結伴,在永州附近遊歷。 作者寫一行人遊歷了「高山」、「深林」、「迴溪」,並自言是「幽泉怪石,無遠不到」,自以為已經盡覽永州奇山異水。 3)宴飲過程. 作者在遊歷的時候,跟友人「披草而坐」,甚至是「傾壺而醉」,喝醉後就「相枕以臥」,平日思慮的事情,在夢中也會出現,醒來之後,就想離開當地。 佈局重點. 作者撰寫這一段的目的: 1.交代身份,並為遊西山作鋪墊。

  7. 2017年1月7日 · 香港中文大學粵語研究中心主任鄧思穎話,「秘」係上古音,因為先秦時期漢語沒有F音,例如孔子時代,「使費」會讀作「使秘」,但到了隋唐等中古時期,開始出現F音,開始有「沸」嘅讀法。. 但鄧思穎認為「名從主人」,讀作「沸」或「秘」,好視乎姓「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