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教育是民主深化的基礎工程,讓人更能勝任民主社會的公民身分. 郭駿武接著談起民主,他認為民主絕對不只是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咱們井水不犯河水。 身為民主社會的公民,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平等和尊重。 沒有平等的心態,就沒辦法肯定彼此的價值;不懂得尊重,就沒辦法和對方產生有意義的對話。 而奠基在平等和尊重之上,經過深刻的對話、思辯之後,獲致的社會整體提升,才是民主的真義。 對平等和尊重的追求,後來就衍生成為共學團的核心理念:不打、不罵、不威脅、不恐嚇、不利誘。 其中的核心精神,就是以溝通取代控制、用理性取代暴力。 而教育,正應該作為民主深化的基礎工程,讓人更能勝任民主社會的公民身分。 在充分對話、思辯的前提下,行使權利、負擔義務。

    • 為什麼要「包」這些東西呢?
    • 藝術家怎麼想呢?
    • 從年輕執行到老的批判者
    • 包裹凱旋門從發想到完成,跨越半世紀

    「包裹」是 Christo 和 Jeanne Claude 創作裡很重要的行動,小至物品,大到建築、島嶼、海岸,但為何要「包」住這些東西呢? 平時人們習以為常的景物,被包裹後遮掩、隱藏了複雜的細節,卻更容易顯示最基本的形體與特徵;壯闊的建築瞬間具有柔軟、輕盈的特質。醉翁之意不在酒,藝術家「打包」作品,是希望透過「改變環境」影響人們的感知。 Christo and Jeanne Claude 的地景藝術有個共通性:都是以「布」作為創作材料。布料具有柔軟、感性的特質,並且可以無限延伸,以大面積「暫時」改變環境。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觀眾必須親臨現場才能感受到當下的藝術,這份藝術的影響力之深遠,即使撤除藝術作品,被包覆的本體恢復原樣,人們舊地重遊仍會想起 Christo 和 Jeanne Clau...

    Christo曾表示,這件作品將讓巴黎凱旋門「像個活生生的物體」,會受到風的刺激,並會反射光線。 Christo 曾於《紐約時報》中說:「對我而言,『美』是創作過程中涉及的所有事──包括工人、政治、溝通、建造所遇到的困難、與許多人打交道,整個過程都是『美』的一部分,我很喜歡這個過程。」 《凱旋門,包裹》裝置計劃,以 2.5 萬平方公尺的銀色可回收聚丙烯織物, 7 千公尺長的紅繩包裹,凱旋門包裹起來的日子總共 16 天(9/18–10/3)。Christo 和 Jeanne Claude的地景藝術作品,因規模相當大,展出的時間也相對短暫,作品皆使用回收材質的布料,將其覆蓋於河流、海岸、島嶼等自然環境,曾被多次質疑不環保。對此,Christo表示,他們在創作《Surrounded Islands...

    出生保加利亞的 Christo 為逃離極權體制,在 21 歲時來到法國巴黎,與 Jeanne Claude 展開浪漫的藝術創作歲月,他們倆後來以「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為名共同創作。 早在 1961 年,德國建蓋柏林圍牆,當時的巴黎正進行對阿爾及利亞戰爭的抗議遊行,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當時的作品《Wall of Oil Barrels – The Iron Curtain》,在巴黎街道築起「鐵幕」,刻意露出油桶上的品牌商標(如SHELL、ESSO、BP) ,表達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希望透過公共藝術促進人們思考。 當時他們向巴黎政府申請公共藝術裝置時寫著:「這個『鐵幕』可以在街道上的公共工作期間用作路障,或將街道變成死胡同。最後,其原...

    Christo 於 1960 年代到巴黎時,就在凱旋門附近租屋,當時就萌生了將最具法國代表性的地標包裹之創作構想。兩位藝術家雖在這一年間相繼過世,但卻留下了他們一心想要完成的作品。 無數的人來到凱旋門下,除了拍照打卡,也坐在凱旋門下拿起畫筆紀錄這一刻、撫摸換了新皮膚的凱旋門、調皮地拉一拉打包紅繩。兩位藝術家送給了全世界一個最浪漫的禮物。

  2. 2016年1月5日 · 文/ 凌宗魁. 二 年阿扁執政,本土化的政治思潮似乎見到曙光。 在臺北故宮空間不足及南北平衡的考量下 ,出現了故宮分院的構想。 歷經政策酬庸與配合高鐵特定區等選址考量決定落腳嘉義,因大清江浙提督太子太保王得祿故居所在而得名的太保,竟也與清朝宮廷文物遙遠的扯上關係。 當時的故宮定位——試圖打造一座涵括亞洲文化、放眼世界的博物館. 二 四年透過國際競圖,美國建築師安東尼普里塔克(Antoine Predock)以玉山為主題,本土象徵意涵強烈的方案雀屏中選獲得首獎。 當時的故宮院長杜正勝致力呈現故宮與中國以外文化體系的關係,試圖打造一座定位為含括亞洲文化、放眼世界的博物館,在競圖緣起與目標中說得很明白:

  3. 2020年11月5日 · 英國作家Amber Fossey,曾是NH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的醫生,她專門從事法醫精神醫學研究,長時間與監獄、醫院和社區中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一起工作,而這樣的經歷也促使他寫下《Be Wild Be Free》這本療癒人心的圖畫書。 Amber 對於那些被社會拒絕、無視以及為精神疾病所困擾的人有著很深的同情與理解,而這些情緒也在他的作品中一覽無遺,你能夠看見他對於「生命」的詮釋,在他的畫裡,所有的人與動物,都擁有相同的愛及平等的對待。 這本精美的「生活指南插畫」透過詩歌、寓言、喜劇小說和異想天開的水彩插圖的混搭 ,讓心重新變得狂野和自由。

  4. 2018年6月22日 · 5月24日晚上6點,建築師黃聲遠穿了不太合身的西裝,走進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簡稱普宮)的審判室,長桌上的左、右方各擺著中華民國和義大利國旗。 儘管模樣不像,當 黃聲遠一開口,就有了像是外交使節在公開場合「行銷」台灣的架勢 ,「大家在看展覽的同時,不要忘記買一張機票飛到亞洲,來看看我們的大自然。 」反倒真正「外交」出身的文化部次長楊子葆站在一旁帶著笑,對黃聲遠說的每句話,他都頻頻點頭。 先談台灣 再談團隊. 今年是台灣第10次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這個展覽每兩年舉辦一次,與同樣兩年一度的美術展輪替,台灣館今年由建築師黃聲遠及田中央工作群,以「活在宜蘭—連接山海水土」為題代表參展。

    • 弗雷德里克·布斯凱1
    • 弗雷德里克·布斯凱2
    • 弗雷德里克·布斯凱3
    • 弗雷德里克·布斯凱4
    • 弗雷德里克·布斯凱5
  5. 2017年8月2日 · 分享本文.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現在世界討論度最高也最被看好的幾家公司:Amazon、Facebook、Tesla,他們的創辦人都是使命感無比明確的人。 貝佐斯賠錢20年都不怕,無比專注於帶領 Amazon 奔馳成長,堅持打造一個「什麼都能最低價買到的網路商店」,一躍成為電商和科技巨頭。 而祖克柏堅持 Facebook 不能被收購,只為「連結更多的人」,一個人咬緊牙關帶領 Facebook 成長茁壯。 而馬斯克就更不用說了,是著名的夢想家和實踐家,創造各種傳奇。 而使命感是什麼? 如何建立目標和使命感? 這篇文章告訴你! (責任編輯:劉庭瑋) 光你自己有目標是不夠的,你必須為身邊的人創造目標感. 1、僅有目標是不夠的.

  6. 2019年5月14日 · 長年往返於英國日本兩地的作家井形慶子,對於英國人的生活哲學有番研究,她發現英國人習慣過著簡單生活,細心維護上了年紀的貴重物品,重視精神娛樂超過物質。 在英國人身上,她找到了「不靠錢財也能過的幸福生活」。 (責任編輯:翁筠茜) 人生哲學.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