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日 · 壽險業因而面臨利差損的威脅持續擴大,為了讓保險公司經營能夠永續發展,主管機關順應趨勢宣布調降責任準備金利率,2020年7月1日起適用之各項新措施,顯示出政府希望保險公司儲蓄險轉型的決心。 面對如此重大的轉變,短期而言勢必會對保險公司產生非常大的衝擊。 為了接軌IFRS 17與ICS 2.0,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與商品結構將進行大幅調整,加上疫情爆發的影響,去年保費收入較前年同期下降,以往透過儲蓄型商品快速累積保費收入的方式,也因為其對利率敏感的特性,在利率持續下探的現今,讓保險公司的穩健經營更添變數。 黃敏義認為,與其追求較不可控的「利差益」,如何轉向改以變數較低的「死差益」及「費差益」為主要獲利來源,將是壽險業下一步應該審慎思考的,而這也與主管機關希望保險公司儲蓄險轉型的態度不謀而合。

  2. 2019年11月1日 · 這是規劃財富傳承中,最常見也是最大觀念及認知落差,最好的財富傳承規劃方案必須要保障到2個部分:第一點是保障資產的收入,第二點是保障資產,其中資產又包含2種,一種是人力資源,一種是實質物產。. 「人」是創造實質物產價值的主體,所以在規劃 ...

  3. 2018年3月1日 · 金融科技趨勢模糊了原本劃分明確的金融業務界線,也將各種新技術帶入法遵、監理的領域。. 讓金融業者為了達成法遵要求,不得不提高法遵人員、治理、風險管理的成本,各種因素催生出監理科技(Regtech)一詞。. 隨著監理沙盒機制的通過,很多人都把重心 ...

  4. 2017年9月1日 · 二 一六年一鼓作氣第二次拿下IDA百人團隊。. 走過兩年確實不容易,但是從參與者到成為IDA百人團隊台上的分享者,全因為在三年前的杜拜IDA年會上,潘立紅有感於在香港陸續有IDA百人團隊的誕生,她身為中國人壽(海外)區域執行總監,認為自己肩上 ...

  5. 2019年10月1日 · 推廣玻璃工藝,關懷地方文化和綠色公益的林肇睢董事長,擁有和保險一樣的大愛精神,堅持做對的事,即便花費許多金錢和精力,仍甘之如飴。 對於保險,就和對待工作一樣,先做好準備,以面對未知的風險。 對林肇睢董事長來說,臺灣是他的故鄉,玻璃則是一生發展的事業,用一生的志業推動臺灣,讓家鄉成為更好的地方,這讓他感到責無旁貸。 從鹿港出發,在地經營四十幾年玻璃工廠的同時,也推展地方文化,關懷環境,根留臺灣。 定位價值,根留臺灣. 大學畢業當兵退伍回來,20多歲的林肇睢開始接手家中的台明將玻璃公司,而有機會到世界各國去做產業行銷。 過程中他發現不論是先進國、開發中國家、未開發國家都有傳統產業。

  6. 2019年11月1日 · 這位同仁在電話中一方面一樣樣地幫客戶尋求解決之道,同時不斷地說明該次活動的內容、專題精華及該保險商品功能的特性,並誠懇表達希望客戶能如期出席。 就這樣,客戶說小孩放學沒人接送,她跟客戶說她來讓自己先生去幫忙接送;客戶說晚餐沒來得及準備,她說那她就去客戶家協助作好晚餐,再一起載客戶至活動會場。 客戶問題一項項的提,這位同仁一樣樣的解,最終客戶感受到她的熱忱與積極,真的在「盛情難卻」下答應出席當天活動,也在當晚簽下了那張高額保單。 當這個同仁跟我說完這一成功案例的幕後插曲後,我敬佩又感動地望著她走出我辦公室的背影,我當下拿起筆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這一句話:「我們總以為成功來得太晚,其實往往是我們放棄得太早! 我當時一直在想,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我會如何應對?

  7. 2019年2月1日 · 我認同保險業,是因為它有著「利人、利己、利眾生」的特性。除了自己的切身體驗及經歷外,每一年簽批無數死亡、殘廢、重疾及保單滿期的支票和批文,審閱那以億元計的理賠數額,所收到許多感激、感恩的回饋,總會讓自己情不自禁地感動,慶幸自己身在保險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