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14日 · 2020-12-14. 孔子向以好學聞名於世,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前兩句是自謙之詞,實際上忠信如孔子的人不常見;末後一句,一改其自謙之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點自鳴得意之態,可見孔子對自己好學的優點是相當重視的。 子曰:「吾十五而志於學。 」孔子十五歲立志求學,且終身不改,對他日後能成為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至關重要,這點和現今香港社會流行「自我增值」與「終身學習」的風氣一致,後世欲學做君子者,當以孔子為榜樣,求學時期的青少年,更應以孔子為榜樣。 君子之學,以什麼為目標呢? 答案是「道」,「君子學以致其道」。 這個可以從《論語》中找到根據。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這一則歷來深受學者重視,視之為《論語》的綱領。

  2. 2019年12月13日 · 2019-12-13. 孟子主張人性本善,他分別以比喻論證如「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以及經驗論證如「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怵惕惻隱之心」等不同論點,說明人生而固有良知善性,故人人皆可以成為堯舜。 然而在現實中,傷風敗德、殘害無辜、惡貫滿盈者,大有人在。 人何以竟會喪失善性? 他們的良心何以隱沒? 《孟子.告子上》釋之曰: 公都子①問曰:「鈞②是人也,或③為大人④,或為小人,何也? 」孟子曰:「從⑤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⑥為小人。 」曰:「鈞是人也,或從其大體,或從其小體,何也? 」曰:「耳目之官⑦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⑧,則引⑨之而已矣。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⑩,不思則不得也。 此天之所與11我者。 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12弗能奪也。 此為大人而已矣。

  3. 2021年1月20日 · 2021-01-20. 原文. 《史記.孔子世家》:「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雖然,夫子推而行之。 不容何病? 不容然後見君子。 夫道之不脩也,是吾醜也;夫道既已大脩而不用,是國者之醜也。 不容何病? 不容然後見君子。 』」 語譯. 顏回說:「夫子之道極大,所以天下無法容納。 縱然如此,夫子仍不斷推許和奉行其道。 不為人所容納什麼不好? 不為人所容納才見到誰是君子。 如果聞道而不修,那是我的不善;如果其道已大有為,而竟不見用,那是國者的不善。 不為人所容納什麼不好? 不為人所容納才見到誰是君子。 釋文. 「夫道之不脩也」及「夫道既已大脩」的「夫」,粵語和普通話都讀如「扶」,陽平聲,發語詞。

  4. 2019年2月15日 · 《老子》第四十九章曰:「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大意類近。 可惜,惠子與俗人始終冥頑不靈,總好以一己之見而沾沾自喜,虛耗身心,離道日遠。 譯文. 惠子對莊子說:「人本該無情嗎? 」莊子說:「是的。 」惠子說:「人若沒有情感,還怎麼能稱為人? 」莊子說:「道賦予人容貌,天賦予人形體,怎麼不能稱為人? 」惠子說:「既然稱為人,怎麼能無情? 」莊子說:「這不是我所說的『情』。

  5. 2020年11月30日 · 2020-11-30. 孔子說:「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論語泰伯》),凸顯了之於修德的關鍵作用。 「是容貌端莊嚴肅恭敬之心是良知的流露合度的表現是教養的結果,「與人恭而有禮」(《論語顏淵》)才能恰當地表現恭敬。 怎樣的表現才算合度? 須用「禮」去判斷。 對父母尊長自應時刻恭敬,然若不以「禮」為節度,則進退應對必陷入繁瑣,失序失節就是失禮。 「禮」起了規範言行的作用。 「慎而無禮則葸(膽怯)」,指處事謹慎,如不依「禮」而行,便變成膽怯畏縮。 「禮」帶出當行之事須前行,謂之當仁不讓。 「勇而無禮則亂」,敢作敢為可說是勇,而勇分大小,「小勇」依恃血氣,橫衝直撞,自無成事之理。

  6. 2019年9月18日 · 2019-09-18.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和王安石)是唐宋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所謂古文就是散文,與駢文相對,其形式自由,語言精煉。 唐宋八大家分別發展出完整的古文理論,並寫下不少優秀古文作品。 八大家中,韓愈可說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 韓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 他的著作種類頗豐,論說文、雜文、敘事文、抒情文、應用文等。 韓愈的古文繼往開來,在文體和語言方面都革新。 文體上,他大膽創新墓誌銘、史傳文、贈序文、壁記文等文體;語言方面,其散文語言精煉準確、氣勢磅礡,為後世表率。 宋代的蘇軾稱頌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7. 2007年2月1日 · 「勤有功」是很多人認同的事實,相信現代人亦不會太多異議;但「戲無益」這句說話卻要斟酌了,遊戲不是全無益處的,不應鑽牛角尖,對它存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