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23日 · 兩位90後青年鍾穎軒和蔡子瑩向中醫拜師學藝後,創辦全港唯一,以中醫經絡知識配合拉筋運動的紓痛運動中心拉筋薈,打破傳統健身室的伸展運動形式,針對人體經絡設計一系列專業拉筋動作,紓緩都市人痛症。 幸得業主體諒 停業期間收半租. 鍾穎軒和蔡子瑩兩位創辦人同為公屋出身計劃創業時只有十多萬儲蓄其後向家人借得部分資金又向幾位朋友集資入股促成創業大計。 子瑩憶述,現址業主相當信任兩人,雖然知道兩人創業資金不多,仍決定將鋪位租出,而且在疫情期間健身室被強制停業,更只收半租,共度時艱。 拉筋薈在成立初期於灣仔一個不足300呎的空間上課,去年6月,即本港第三波疫情爆發前,決定搬到超過千呎的炮台山現址,並在今年6月再擴充多一層,兩層運動中心合共近4000呎。 目前公司月賺6位數,新鋪一年營業額亦達7位數。

  2. 2022年6月10日 · 李氏父子在商言商無情講. 不過,薑餅人發現,新計劃可任用數據的影片APP,不包括Now TV、黃ViuTV及藍ViuTV,可見兩父子也無情講。 今次和記出招的目標雖然是百佳50年,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先下手為強,以免被香港寬頻搶走客戶,因為香港寬頻早前已推出月費188元包60GB數據及任用社交及影音本地數據。 但對3香港來說,香港寬頻也是其5G合作夥伴,兩個台到底是攜手做爛市,來迫對手落價,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對薑餅人來說,5G至今仍未有殺手級應用,任用數據睇片只是延續以往4G時代的做法,反映網絡商仍未找到新的收入模式。

  3. 2024年4月14日 · 有個股神鄰居幫你理財是什麽體驗? 這則來自《紐約時報》的故事,揭示在巴菲特年輕時,曾有鄰居請他管理6.7萬美元(約52萬港元)積蓄,30年後這筆錢變成了價值2500萬美元(約1.95億港元)的巴郡股票。 私交甚篤 交巴菲特管理52萬元積蓄. 1960年代,巴菲特夫婦結識了猶太拉比Myer Kripke和Dorothy Kripke夫婦,兩家人同住美國奧馬哈,只相隔一兩個街區,很快成為朋友。 Dorothy Kripke患有腦部疾病,巴菲特妻子Susie會定期開車送她去做物理治療。 四人時不時會聚在一起打橋牌,巴菲特還邀請Kripke夫婦到家中吃感恩節晚餐,更特別為他們單獨準備食物,以尊重其猶太飲食習慣。 Kripke夫婦積累了大約67,000美元(約52.26萬港元)。

  4. 2023年12月15日 · SPY是全球最大的標指ETF,市值逾4,460億美元。 正如其名所指,該ETF擁有構成標指的所有股票的倉位。 Citadel單單持有SPY不足以跑贏大市,但2023年無疑是該ETF的豐收年,其股價勁彈逾21%。 該對沖基金還持有其他標指ETF,包括iShares Core S&P 500 ETF(美:IVV)和Vanguard S&P 500 ETF(美:VOO)。 第2位:波士頓科學(Boston Scientific,美:BSX) Citadel多年來一直持有醫療技術公司波士頓科學的股票,是其第二大重倉(若計及動視暴雪,則是第三大),佔比1.21%。 自2013年建倉起,該對沖基金買入該公司逾2,100萬股,股價累升約六倍,截至第三季末的價值為逾11億美元。

  5. 2024年5月15日 · 根據澳洲ARC人口老化研究卓越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Population Ageing Research)於2022年發表的 一項研究 ,一個成年人的金融知識和素養 在53至54歲時登峰造極 ,理財狀態最成熟、最精明,在信用卡使用、利息和費用方面犯下的財務錯誤最少。 50出頭正值壯年,已累積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同時分析認知能力未開始衰退,可以作出明智的理財決策。 領導上述研究的澳洲經濟學家Rafal Chomik表示隨着年齡增長,大家似乎更能夠依賴過去的經驗、經驗法則(Rule of thumb)和直覺來判斷哪些理財產品和策略更可取。 但年輕人難度必定要撞板損失慘重才會「學精」? 財務顧問經常教育人生階段各異的客戶,如何提防金錢陷阱。

  6. 2020年6月26日 · 香港經濟正面對技術性衰退,失業率持續攀升,打工仔若擔心自己的競爭力不及對手,宜重新檢視個人能力,培養良好習慣,以提升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外媒CNBC總結了成功人士如「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及Tesla創辦人馬斯(Elon Musk)等人擁有的6個習慣,不妨參考一下。 1. 閱讀與工作無關的書籍. 閱讀的好處不計其數,除了增廣見聞外,亦可從書籍中了解另一角度的生活及觀點,從而培養出成功領袖所擁有的同理心。 閱讀與工作無關的書籍,更能將不同的見解及知識,延伸至工作的專業上。 Tesla創辦人馬斯在接受傳媒訪問時提到,他是由書本養大,其次才是他的父母。 他從小時候開始閱讀大量的科幻小說和人物傳記,造就了現在他天馬行空的創意,並推動他科技事業發展。 2. 走出舒適圈.

  7. 2020年6月1日 · 網絡媒體研究機構MarketCast去年底為《華爾街日報》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千禧世代中大約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有意投資,但不知從何下手。 對這些潛在投資者來說,在網絡上學習金融知識更自在。 調查顯示,46%的千禧世代傾向在網站上學習理財,18%偏好靠社交媒體學到理財知識,僅25%會選擇接觸理財顧問等專業人士。 另外,38%的千禧世代表示會追蹤社交媒體上的理財YouTuber,而X世代(1965年至1980年出生)中,只有16%會這樣做。 KOL與廣告產品的利益衝突. 但是,這些理財YouTuber獲取報酬的方式,可能帶來利益衝突等問題,例如替贊助商推薦他們的產品。 Ryan的網站列有免責聲明,說明若透過該網站的連結購買產品,他可能會拿到佣金,亦強調「僅推薦有幫助和有用的產品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