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0日 · 《再繫「腦」朋友》故事講述12歲少女阿B (姬莉費林明飾)得悉父親 (尊卡辛斯基飾)入院接受心臟手術,於是重返祖母舊居暫住,再次勾起童年喪母的不快回憶,情緒低落之際,偶然認識樓上鄰居卡芬 (賴恩雷諾士飾),發現彼此都有「看見」其他兒童幻想出「腦朋友」的異能。 隨着年紀愈大,童心消逝,這班「腦朋友」最終難逃消失世上的宿命。 為了拯救他們,阿B與卡芬決定為「腦朋友」配對合適的新主人,好讓他們能夠繼續履行陪伴兒童健康成長的偉大使命。

  2. 2022年3月9日 · 劉易斯曾參與2019年保守黨黨魁競選從政界無名小卒到進行一場廣受讚揚的競選活動而為人認識她的競選聚焦於國家和黨派團結以及其社會保守價值觀包括反對墮胎自此之後她因質疑新冠肺炎疫苗政策而備受關注其中包括為兒童接種疫苗的 ...

  3. 2022年11月29日 · 1. 人各有其本性,各有志趣,並能樂在其中. 鳶飛魚躍,各適其性. 《詩經》有詩句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意思是鷹在天空飛翔,魚在水中騰躍。 這是比喻萬物按其本性而動,各適其性。 我們不會勉強魚於天上飛,不會妄議鷹何不在水中游,便是此理。 〈吾廬記〉作者魏禧所說也是同理,他說若有人終身不欲出門,走路要瞻前顧後,遇三尺寬的溝渠便恐懼,他不會勉強這個膽小的人出門闖蕩,因為出門並不符合他的本性,他不會樂在其中。 反之,若如弟弟般喜歡縱情山水,尋訪良朋,採集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決不會勉強他坐守家中。 為實踐志向死而無怨. 〈吾廬記〉作者引用了孔子的話:「志士不忘在溝壑。 」說有志之士並不懼怕為志向而死在山溝,同樣道理,他弟弟季子禮的志趣是外遊,若是因外遊而死了,亦當死而無怨。 為保志向與友絕交

  4. 2024年3月11日 · 生於溫哥華的荷李活明星賴恩雷諾士 (Ryan Reynolds)公司拍攝一則廣告主張廢除夏令時,其合作對象是一間棺材舖。 據Postmedia報道,在該個瘋傳的廣告中有曾經參演《奥本海默》 (Oppenheimer)和《沙丘》 (Dune)的大衛達斯馬齊連 (David Dastmalchian),並指出一些與調整時間有關的健康議題,由賴恩雷諾士的電影公司製作。 該廣告還帶着一個網頁連結,內容是倡議民眾一起努力,一勞永逸地埋葬夏令時。 早在2019年10月,時任省長賀謹 (John Horgan)及其卑詩新民主黨政府通過法例可停止調時間,但美國西岸州份,如華盛頓州、俄州和加州都尚未改變,本省因而沒有按計劃停止調校時間。 賀謹指只要該些西岸州份停用,本省才會停。

  5. 2022年3月18日 · 《正氣歌》是他在獄中所作,強調自持一股浩然正氣,持節秉義,生死無悔,始終不向敵人屈服。 內容分析. 「節」就是約束。 人無不追求財富,愛惜自己生命,但為了堅守道義,我們有時不得不放下求取富貴的欲望,甚至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這是一種多麼奇妙的內在約束機制! 當我們懂得道義所在,這一顆追求道義的心靈,就會約束種種不義行徑。 不過,遇上困頓的處境 (窮),它就會受到更大的考驗。 有些人平時總能見義勇為,給老人家讓座,做義工服務,甚或捐血,都沒有太大損失,可以不拘小節;一旦遇上生死利害關頭,在義利之間,或者道義和性命之間作出抉擇,就是另一回事了。 《論語?泰伯》記載了曾子一句話:「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君子人與? 君子人也。

  6. 【明報專訊】教育大學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為今年書展5名歷史文化推薦作家之一,他最為人熟知的著作之一是2007年出版的《四代香港人》 (下稱《四代》),談及香港社會世代輪替停滯的現象,當年引起社會討論。 事隔15年,呂大樂再談新一代香港人,他認為年輕人在網絡時代下長大,欠缺「力排眾議」的態度;同時理解新世代成長,面對社會事件及疫情,「客觀環境是很悲觀的世界」,勸勉年輕人尋找自己感到舒服、「過癮」的事去做。 呂大樂專研香港社會狀况,由一國兩制、到香港各個世代的特徵都有其觀察。

  7. [2020-01-16] 明醫網 > 傅卓明物理治療師. 古典體操是一種源自古希臘的體能訓練方法。 相傳古希臘的斯巴達人 ( 即三百戰狼)為了訓練戰士對抗入侵的波斯大軍而發展出古典體操這種獨門鍛煉方法。 古典體操的特點為無需使用任何健身器械,就算獨處狹小的室內空間亦能進行訓練,其透過以自身重量抵抗地心吸力達到鍛煉效果。 有別於現代體操 ( 現代體操演變自古典體操) 以比賽及觀賞為主,古典體操的每項鍛煉均以發展實用力量為原則。 筆者自從於幾年前讀過美國Paul Wade 所著有關古典體操的入門書籍《Convict Conditioning》之後,便一直轉研古典體操的各種訓練方法,發覺古典體操能真正令習練者的體能變強,令身體變得更健康更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