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馬諦斯在漫長的一生中嘗試了各式各樣的風格和技法。他最初迷戀於新印象主義風格,並且借用和改編其他畫家、時代和文化內容,不斷地探求令他感到滿意的繪畫表現方法。馬諦斯的多樣性令我們無法定義他的風格,無法將他歸入到現已規範分類的領域中。

  2. 西元1942年,二十一歲的年輕護士莫妮卡.布爾喬斯(Monique Bourgeois),認識了七十二歲、剛動完手術的老先生諦斯。 兩人在沒有親人的陪伴下,逐漸發展出深厚的友誼。 幾年後,莫妮卡成為道明會的修女,那裡的生活很清苦,修女們也只能在殘破不堪的舊車庫裡讀經、禱告。 為了感謝修女們對他的照顧,諦斯決定興建凡教堂;由莫妮卡(後成為潔可.馬西修女Sister Jacques-Marie)設計的彩繪玻璃,也在玫瑰經禮拜堂裡於焉誕生。 1951年,在凡教堂的開幕典禮上,諦斯和莫妮卡這段真實感人的故事,才流傳開來。 本書中,作者安荷特仿照諦斯「用剪刀畫畫」,將拼貼藝術巧妙的融合在圖畫裡。 除了諦斯著名的畫作外,玫瑰經禮拜堂裡的彩繪玻璃,也以真實照片的方式忠實呈現給讀者。

  3. 辛序: 一日看完電影《壞教慾》後,再上網看麥米蘭的新聞時,才赫然發現,劇中的費雷提涅茲長得與麥米蘭有幾分神似,以下圖片,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在網路上費雷提涅茲的照片真是少之又少,所以只能找出這張劇照給大家。可能是因為頭髮的關係,加上他

  4. 大學時代一個表演係的師兄想把《思凡》編成話劇,讓我充當他的文學師,結果沒能如願,因此《思凡》的本子我反復讀過幾十遍,幾乎爛熟于心了。倒是那個夭折了的計劃,成了我們的心病,還記得按照師兄的意思,最喜歡“把袈裟扯破”這一句,說是極具戲劇的張力。 京劇裏

  5. 2022年2月4日 · 然而須知自讚毀他,罪惡極重,將來「當墮三惡趣中」,經過「無量千歲,受」盡「諸」般慘痛「劇苦」。. 不但地獄、餓鬼中多苦,就是「受」完了「劇苦」果報,「從彼」惡趣「命終」,又「來生人間」。. 或「作牛、」、駱「駝」、「驢」子等 ...

  6. 大藏經16,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七.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七.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無染著陀羅尼品第十三. 爾時世尊告具壽舍利子:「今有法門,名無染著陀羅尼,是諸菩薩行法。. 過去菩薩之所受持,是菩薩母。. 」說是語已,具壽舍利子白佛言:「世尊 ...

  7. 此一社會交換理論分析範式(圖1)係做為馬凌諾斯基、牟斯、布迪厄所探討的庫拉交易或禮物交換儀式提供一個比較的基模(scheme),於此謹就三位人類學家的庫拉觀點摘述如後。 參、 馬凌諾斯基來自美拉尼西亞新幾內亞的庫拉交易觀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