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蕭邦 ( 法語 : Fr é d é ric François Chopin,1810 年 3 月1 日 - 1849年 10 月17 日 ),原名 弗裏德里克·弗朗齊歇克·蕭邦 ( 波蘭語 :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有時拼作 Szopen ),波蘭 作曲家 和 鋼琴家,他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

  2. 他是史上最少露面,卻又影響最大的「演奏作曲家」,穿越時空到今日仍然魅惑眾生──但可別看他深情溫柔,蕭邦也是大膽銳利的革命家:他的作品大多遵循既有曲式,卻讓原有格局獲得新生。 重新定義又彼此融合的形式與曲類,不只是蕭邦作品的特色,更是劃時代的創意;而那創作努力是何其強悍,彈指就成音樂藝術的歷史新局。 只是這無所不能的浪漫王子,卻心甘情願為鋼琴貢獻一生;而鋼琴也忠實回報演奏藝術的一切秘密,將靈魂與蕭邦合而為一。 蕭邦創作無法與鋼琴分離,若要真正認識蕭邦,也就必須要了解鋼琴演奏技法,輔以鋼琴發展歷史,才能清楚聽見蕭邦的歷史地位及非凡成就,以及人與樂器之間的心靈互通。 焦元溥希望接觸本書的讀者,可以「從蕭邦認識音樂」,更可以「從演奏認識蕭邦」。

  3. 蕭邦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1810~1849),是在波蘭誕生的代表浪漫主義時代的作曲家之一。 他把短短39年的生涯,幾乎都奉獻給鋼琴曲之創作,其音樂詩意盎然,因而有鋼琴詩人之稱。

  4. 這回「名曲漫談」單元,我會挑蕭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1810-1849)「夜曲」(Nocturnes)來寫,主要是因為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 緣起先前,羅曼波蘭斯基拍攝過一部由雪歌妮.

  5. 弗雷德里克-蕭邦-鋼琴詩人1810年3月1日出生於華沙近郊塞拉佐瓦‧渥拉(Zelazowa Wola)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波蘭人,有一個姐姐和兩個妹妹;個性寡言,不輕易談論私事,善於社交,但和人群保持距離;身體自小孱弱,常生病,但容貌和儀態優雅;對自己的

  6. 2016年5月3日 · 蕭邦 ( Fryderyk Chopin ) 共譜有夜曲21首,是甜美旋律的寶庫,是最高度發揮蕭邦被稱為「鋼琴詩人」特徵的一群作品。 夜曲從字面上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暗淡、憂鬱的氣氛,但蕭邦的夜曲作品中,也有清爽如晴朗早晨的樂曲。 因此欣賞蕭邦的夜曲,大可不必拘泥於夜曲這個名稱。 論者咸認蕭邦的夜曲受費爾德的影響很大。 費爾德那種在左手定型伴奏上,由右手唱出甜美而傷感旋律的技巧,特別在蕭邦初期作品中頻繁出現。 因此對於他初期的夜曲,有時被評論為稍缺獨創性,能把不斷湧上來的美麗旋律譜成一首曲子,似乎也最能顯現蕭邦作為鋼琴詩人的天賦。 幾乎所有蕭邦的夜曲,都採用3段曲式,而被稱為傑作的作品,幾乎都由具有優美旋律的主部與熱情的中段成絕妙的對比,使作品顯出更高的成就。

  7. 波蘭作曲家蕭邦 (Frdric Franois Chopin,1810年3月1日- 1849年10月17日,2010年是他200年生誕)一共譜寫18首波蘭舞曲。 其中「序奏與華麗波蘭舞曲作品3」是為大提琴與鋼琴、「流暢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作品22」是為鋼琴與管弦樂所寫外,其他各曲都是鋼琴曲。 所謂波蘭舞曲,是自古在蕭邦的祖國波蘭貴族間流行的民族舞曲,採用比較緩慢的3拍子節奏。 節拍當中還有稱為波蘭舞曲節奏的獨特節拍,強拍不但在第1拍,有許多時候也落在第2拍,並以此為軸心,形成切分音風格的節奏構造。 有時會巧妙使用16分音符或3連音符,作出富於變化又多采多姿的節奏效果,以及華麗的演奏效果。 譜例:典型的波蘭舞曲節奏(自「軍隊波蘭舞曲」) 樂曲結構大多採用三段體,而且差不多都有序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