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米路士·科曼 ( 捷克語 : Miloš Forman ,1932年2月18日—2018年4月13日 [1] ),原名 揚·托馬什·科曼 (Jan Tomáš Forman),生於 捷克斯洛伐克 恰斯拉夫 , 猶太人 ,捷克裔美國籍電影導演、編劇,曾兩奪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2. 荷里活捷克裔導演米路士科曼Miloš Forman逝世享年 86 歲。 在冷戰時代的西方有兩名大師級的導演出身東歐除了名震電影史的匈牙利裔鬼才大師寇比力克就是米路士科曼。 寇比力克的「風雲群英會( Spartacus )」是年輕時的作品講斯巴達克斯反抗羅馬的奴隸起義這齣戲已被視為東歐導演對共產帝國強權的意識反抗。 至於科曼,捷克出生,對於共產制度之禁錮人性一樣有深刻的體會。 70 年代的「飛越瘋人院」,借美國的精神病院處境,歌頌大鬧精神病院、尋求人性解放的孤獨英雄 McMurphy(積尼高遜飾),黑色幽默之中,表達反抗專制的悲情,也是劃時代激勵人心之作。 電影「飛越瘋人院」劇照。 科曼時隔近十年,又執導了另一齣不朽傑作「莫扎特傳( Amadeus )」。

    • 《飛越瘋人院》與《發條橙》中的規訓
    • 不可靠敘事的技巧
    • 《不赦島》與《飛越瘋人院》的主觀與客觀
    • 可靠/不可靠敘事技巧,與精神病/正常界線

    基本上,《飛》跟同為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另一經典電影《發條橙》(The Clockwork Orange, 1971)是異曲同工。McMurphy 和《發條橙》的惡棍主人翁 Alex 都是破壞法規的混蛋,他們樂於違反法紀、禍害人間,讓執法者感到氣憤(打個岔說,儘管《飛》描繪的 McMurphy 叫人喜愛,但別忘了這位人物亦是曾侵犯未成年少女的性罪犯;這種整體敘事氛圍與角色品格(persona)之間的不協調,也是筆者著意想探討的,詳見本文的下半部分)。 然而,兩人受到的懲罰——或準確地說,「治療」——卻衍生更大的問題。就此,兩齣電影已清楚地交待矯枉過正的可怕後果:McMurphy 變成痴呆的植物人,不懂反抗的 Alex 則任人宰割。總之,前者被逼切除腦額葉和後者遭受的洗腦療法,全因執法機關想根本地...

    以上的觀賞角度都很合理,但忽略了精神病理方面的探索,目前也鮮有談論《飛》此面向的文章。為此,筆者特意提出一條問題供大家深思:McMurphy 真的不是患有嚴重精神分裂症和反社會人格障礙患嗎?當然,我深信會有讀者表示反對,指出《飛》的重點並不在此,接著說它亦不是《不赦島》(Shutter Island, 2010,下稱《不》)那樣的電影,而是採取相較客觀、平實的角度來敘事,是一部寫實主義風格電影。這裏便牽涉一項基本的文本分析概念:可靠敘事者/不可靠敘事者(reliable narrator / unreliable narrator)。 一般而言,讀者要根據敘事者(簡稱為 N)提供資料來判斷其敘事是否符合(文本所預設的)現實。比方說,一個不可靠的 N,其主觀因素(精神障礙、心理疾病、持有遍見或...

    筆者之所以提起《不赦島》,因為這齣心理驚慄片恰巧與《飛》有類似的故事主題和背景,但採納完全相反的敘述方式。按照電影鋪陳的時序,《不》的主人翁先以偵探 Teddy 的身份,登上位於孤島的精神病治療院,調查第67號囚犯的失蹤案件。最後,透過心理醫生 Dr. Cawley 的細心解讀,揭曉主角正是失蹤的第67號病患,「偵探 Teddy」不過是虛構的身份,整項調查任務也是病院同仁串連合作的扮演遊戲,目的是誘導主角克服弒妻引致的精神分裂型妄想症,恢復原來身份。 儘管這位悲慘的主角毫不可靠,但我們沒法把《不赦島》放在「不可靠敘事」的範疇之中。因為從始至終,《不》是採取疏離主角個人視點的形式主義(荷里活心理驚慄片的公式化表現)呈現上述故事。故此,有大量明顯的提示暗指主角的偵探身份成疑。換言之,除非電影結局...

    經過使人頭暈顛倒的黑格爾式辯證,筆者不志在消解「可靠/不可靠敘事」作為分析工具的有效性(雖然值得另文商榷),而是要強調「精神病/正常」界線的蒙糊(當然,假如認為劃分「正常與不正常」、「把不正常歸咎成疾病」的舉動本身成問題,可返回上半部分引介傅柯、法蘭克福學派的詰問,他們就此已作出一系列相當豐富的深思)。 上一段的結論之所以「有效」,只因很多精神疾病不如一般生理病,患者鮮有物理病徵的呈現,導致我們難以準確地診斷。所以《不赦島》的乖張敘事也好,《飛越瘋人院》的平實鋪陳也罷,我們都能輕易地後設這項疑問:決非電影有意賣弄,實情是精神疾病本身就令人困惑。 有趣的是,影史上有紀錄的首部「不可靠敘事」電影是德國默片《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 1920)...

  3. 2018年4月15日 · 米路士科曼於1975年執導飛越瘋人院》,由著名影星積尼高遜主演為米路士科曼贏得首個奧斯卡最佳導演小金人

  4. 2018年4月14日 · 米路士執導改編自 Ken Kesey 小說的經典影片《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4年)是最佳例子。 《飛》以男主角McMurphy(Jack Nicholson 飾)為逃避獄中工作而裝瘋,被送進精神病院後,跟院友建立情誼,跟醫護爆發的矛盾,以及連串紛亂及死亡事件,隱喻了當代社會中,當權者對人民的監視與操縱,還有異議者的垂死鬥爭, 在尋常生活中,處處皆是、從不陌生。 《瘋》尤如一則自由的寓言與輓歌,放映後深受影迷愛戴,也成為奧斯卡史上,連奪最佳電影、導演、男女主角及劇本等5項大獎的3部電影之一(另外兩部為《 #一夜風流 》及《 #沉默的羔羊 》)。 另外,米路士的另一部經典《莫扎特傳》(Amadeus,1985),亦為人津津樂道。

  5. 2018年8月19日 · 導演: 米路士科曼. 美國, 1975, 133分鐘分鐘, DCP. 攝影機置於瘋人院,鏡頭卻對準當代美國社會的壓抑病態,擎起自由精神的火炬,至今不滅。 為逃避獄中強制勞動而裝瘋扮傻的麥梅菲,被送進精神病院,叛逆態度一石激起千層浪,帶動病人一連串反抗:要求看球賽、爭取投票權、甚至偷走出海遊船河。 威權體制容不下挑戰,護士長以嚴懲打壓,血肉之軀難擋迫害,不受羈絆的靈魂卻召喚院友覺醒。 史上第二部囊括奧斯卡五項大獎的經典,抗爭者積尼高遜與當權者露薏絲菲莉莎,演技一外露一內斂雙雙榮登最佳主角寶座;年初離世的最佳導演米路士科曼借捷克逃亡經歷,在沉重飲水台為自由主義立下註腳──「至少我曾嘗試」,高舉永不言敗的精神。 1976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改編劇本.

  6. 2018年4月14日 · 2018-04-14 19:01. 1/1 米路斯科曼AP資料圖片飛越瘋人院莫扎特傳兩奪奧卡最佳導演獎的捷克導演米路斯科曼Milos Forman於美國時間周五病逝享年86歲其妻Martina向當地傳媒證實死訊出生於1932年的米路斯科曼是土生土長的捷克斯洛伐克人猶太教徒的父親和清教徒的母親在二戰死於納粹集中營他從小在布拉格親戚家長大路斯科曼於19歲進入著名的布拉格電影學院,攻讀電視電影,並於上世紀60年開始他的電影事業。 見同事跳槽成功 劉錫賢搭路被嫌「亞視味濃」 孖老婆上堂學湊B 陳柏宇有板有眼. 最新回應. 憑《飛越瘋人院》和《莫扎特傳》兩奪奧卡最佳導演獎的捷克導演米路斯科曼(Milos Forman)於美國時間周五病逝,享年86歲,其妻M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