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4月19日 · 電腦玩物站長 Esor (異塵行者),在電腦玩物上的文章有別於單純的軟體和服務介紹,而是更強調軟體和服務背後的數位工作思維及方法,並說明實際應用後帶來的生活改變。 著有《電腦玩物站長的筆記思考術》、《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用Evernote打造快狠準系統》、《比別人快一步的Google工作術:從職場到人生的100個聰明改造提案》等暢銷書籍。 Esor Huang. 匿名. Esor Huang. F.L. Esor Huang. 匿名. 感恩.

    • 劉偉強1
    • 劉偉強2
    • 劉偉強3
    • 劉偉強4
  2. 2016年8月23日 · 1. 用「玩」幫妳做到,特別適合 低動力 的日常任務. 我不會說任何事情一定要遊戲化才做得到,我也不會說遊戲化就是更好的學習方法,因為要達成目標本來就可以有很多方式,例如你真的有「強大心理動機」時,不需要遊戲化你一樣會充滿動力去做。 就像我之前討論時間管理技巧時,談到理性朋友適合的「 1-3-5 時間管理方法 」,或是感性朋友適合的「 自動聚焦時間管理法 」,方法本來有很多樣,最重要的是「可以做得到」。 而「玩」這件事,就我這一年來的經驗,特別適合用來解決下面這樣的日常任務: 「低動力」 「低成就感」 「有點討人厭但知道必須去做」 例如「 知道要早起但有點討厭 」、「 需要減肥但每日的成就感很低 」、「 想要讀點書但動力不高 」,這時候,遊戲化一下,會把討厭的事情變得不是那麼討厭。

  3. 2021年2月2日 · 步驟1:快速獲得 YouTube 影片的完整字幕. 首先,當想要看一部 YouTube 影片,但實際上不是真的需要「看影片」,只是想要更快速獲得影片中的知識內容時,要怎麼「閱讀」這部影片比較快呢? 如果影片有提供字幕,或是影片是英文可以自動轉換出英文字幕時,都可以採用下面的做法。 可以利用「 You-tldr 」這個網站 ,不需註冊登入,只要使用最基本功能即可。 把 YouTube 影片網址貼上,按下「 Transcribe 」,就能導入右方的「完整」字幕欄(預設每 15 秒一欄字幕)。 支援英文、中文字幕,只要影片本身有字幕。 但是預設只能導出影片的主要字幕(例如影片同時有中英文字幕,但英文字幕為主要字幕,就只能導出英文字幕)。

    • 劉偉強1
    • 劉偉強2
    • 劉偉強3
    • 劉偉強4
  4. 2018年5月31日 · 《 知識內容寫作課 》這本書,就是要提供這套系統化方法。 另一個讓我深感認同之處,則是這本書談論的「個人知識品牌經營方法」。 我自己在工作上也製作過不少社群行銷主題的書,但一個產品、企業、網紅的行銷手法,和一個專業知識的行銷手法,有相同,一定也有不同的地方。 我自己多年來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分享我的知識內容,隱隱感受到這中間的不同,但並沒有深入思考方法論上的差異。 而泛科學總編同樣用其精準而深入淺出的論述能力,為我點破其中許多行銷方法的關鍵差異,這部分對我來說非常有收穫,對於想要單純依靠你的知識力量來發揮影響力的朋友,我相信也一定會有收穫。 因為這本書的知識品牌經營法,是為專業者設身處地著想,最「舒服自在」但又有效的經營方式。 這本書其實已經推出一個多月,目前也進入二刷。

  5. 2017年12月26日 · 1. 做最有價值的事. 這幾年我有兩個列清單的習慣,可以很有效的幫助我擺脫雜亂事情的干擾。 在「真正的待辦清單」上只列少數有價值的事情. 每週做好下一週的行動清單計畫. 關鍵是,我非常現實的認知到,不是要完成所有的雜亂事情,我只有完成裡面最有價值的事情,才能真正創造價值。 所以我不再把所有事情都列在我的待辦清單。 我還是會收集所有想做、要做、可能可以做的事情,我也會拆解每一個專案任務的步驟清單,並且把所有別人交代的事情都收集好,這總是讓我的專案、任務筆記看起來非常多未完成的任務。 這就是「現實的雜亂」,我一樣都收集,這可以讓我減少忘記的壓力,但是我統一把他們放在收集箱,而非待辦清單。

  6. 2016年9月14日 · 步驟1. 設定「準備時間」的提醒,而非「出發時間」 當你知道自己有一個行程時,你會怎麼給自己一個時間提醒? 最可怕的遲到者可能是「應該到達的時間」才開始出發! 但有些愛遲到的人確實就是這麼做的。 好一點的情況則是會先查一下交通時間,然後在「應該出發的時間」開始出發,這看起來很合理? 但卻依然很容易遲到,為什麼? 因為當你被提醒應該開始出發時,你發現自己還沒準備好東西! 你手邊正在做一件事情! 你還需要梳洗一番! 於是就算盡快準備、趕快收尾,還是比出發時間晚了,於是就容易或必然遲到。 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 從「開始做準備的時間」的時間提醒自己 。

  7. 2018年9月7日 · 這本書最終提出了一套獨特的日記方法論。 你可以在章節編排上看到他的結構,但我這裡用不一樣的角度,重新幫大家看到方法論深沈的意蘊。 首先是「SLOW(慢)日記法則的三重性」。 第一重是要怎麼寫出能檢視人生的好日記? 這是本書第一部中所討論的,個人寫日記的SLOW法則。 第二重是如何能夠維持長期的寫日記習慣? 累積得愈久,反饋的能量愈大,這是本書第三部用SLOW法則延伸出來的習慣養成方法。 第三重是永錫令人驚豔的又一個獨創,他將SLOW日記法則擴充到他的企業顧問領域,在真實企業中帶領團隊去每日覆盤,並創造工作上最強大的溝通、目標訊息流,這是本書第四部分的重點。 SLOW法則從個人到企業,從內容到習慣,也從自我檢視到完成自我價值,這就是他的三重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