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9月7日 · 這本書最終提出了一套獨特的日記方法論。 你可以在章節編排上看到他的結構,但我這裡用不一樣的角度,重新幫大家看到方法論深沈的意蘊。 首先是「SLOW(慢)日記法則的三重性」。 第一重是要怎麼寫出能檢視人生的好日記? 這是本書第一部中所討論的,個人寫日記的SLOW法則。 第二重是如何能夠維持長期的寫日記習慣? 累積得愈久,反饋的能量愈大,這是本書第三部用SLOW法則延伸出來的習慣養成方法。 第三重是永錫令人驚豔的又一個獨創,他將SLOW日記法則擴充到他的企業顧問領域,在真實企業中帶領團隊去每日覆盤,並創造工作上最強大的溝通、目標訊息流,這是本書第四部分的重點。 SLOW法則從個人到企業,從內容到習慣,也從自我檢視到完成自我價值,這就是他的三重性。

  2. 2023年10月12日 · 作者: Esor Huang 10月 12, 2023. 前一陣子 Open AI 宣布 ChatGPT 將要加入 DALL.E 3 最新 AI 繪圖引擎 ,從 2023/10 月份開始,陸續提供給 ChatGPT Plus 或企業版帳戶使用,也就是說,可以直接在 ChatGPT 中使用 GPT-4 來生成圖片了! 前幾天,我也在自己的帳號中獲得 AI 生成圖片新功能,馬上實際試試看,發現 ChatGPT 的 DALL.E 3 除了圖像品質提升外,還有一些特殊應用可以超越我已經使用了半年以上的 Midjourney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跟大家一一分享這些特殊應用案例。

  3. 2016年6月9日 · 我會把要寫一篇文章的過程拆解出很多步驟,包含構想大綱、思考最佳主題、修正標題文案、收集組合相關材料,分段撰寫開頭、正文與結尾。 而當我有完整的計畫去拆解困難任務,我就可以利用各種「 零碎時間 」幫這件困難任務做準備,例如我通常會在通勤時想大綱、修正標題文案,我也可能在辦公室或家裡有空檔時先在筆記寫出忽然想到的一小段內文。 因為有這樣的拆解、計畫與準備,所以每天早上當作坐上書桌時,其實面對的是一份已經完成 20% ~ 40% 的草稿,我只要補齊他們即可。 這樣一來困難任務的難度再次降低,並且事前準備可以讓這件任務的方向性與成就感再次提升,例如我在之前零碎準備時間已經想到很棒的文章標題主題,恨不得立刻寫出來。

  4. 2017年1月31日 · 這個理財計畫有幾個重要欄位與填寫步驟,我一一說明如下。 1. 你想要「完成什麼」? 這個計畫表不是一般的存錢計畫,而是針對「 有特殊花費需求的 」儲蓄目標來設計的,例如我除了一般的個人理財投資外,想要在下半年帶家人出國旅遊,那麼我應該「額外設定什麼樣的儲蓄計劃」,可以讓我更沒有負擔的達成任務呢? 首先我們可以在「短期」、「中期」、「長期」計畫中,寫上分別是半年內、一年內、一年以上想要達成的「額外花費目標」,實際範例可參考上面我表格中的示範內容。 一般儲蓄理財的方法,則可以參考我寫過的:「 丟掉記帳軟體與 App ,轉個彎,我養成了記帳的習慣 」一文。 2. 你還「需要」多少「額外的金錢資源」來讓其完成? 接著在「預估目標金額」填寫要達成這個額外花費需要的總金額是多少?

  5. 2017年8月30日 · 既然沒辦法堅持每天寫日記,那有沒有辦法換個方式獲得寫日記的好處呢? 其實我隨時隨地在「收穫著」寫日記的好處,即使我沒有一般所謂的每天寫日記的習慣,我是怎麼做的呢?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分享我的方法,也提供可能無法養成一般寫日記習慣的朋友,一個變通參考。 我們或許無法堅持每天單獨空出時間寫日記,但可以在本來的工作與生活流程中納入寫日記方法。 寫日記的價值: 首先,我問自己為什麼要寫日記? 我的 三個「目的」 是: 1.記得自己做過什麼,以後可以回憶。 2.反省自己做過什麼,下次可以改進。 3.在心無旁鶩的時間深刻認識自己。 而這三個目的,如果也可以在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的進行中」「同時」達成,這樣就不用另外空出時間寫日記。 工作即日記:

  6. 2016年2月5日 · 作者: Esor Huang 2月 05, 2016. 簡單才能專注,不專注不能成事,尤其身處這外在世界愈來愈不簡單的科技世界。 那些網路上眼花撩亂的資訊,每個都誘惑著讓我們難以做下決定,選擇愈多,我們行動愈慢。 那些社群裡朋友的成功與失敗、讚美或批評,牽動著我們一顆顆脆弱的心,雜音愈多,我們自我否定或自我膨脹愈快。 電腦玩物 中常常有讀者寫信問我:「每天面對這麼多工具與資訊,難道 Esor 你不會很焦慮? 」是的,我不會,或者說不常會,就算開始產生焦慮時,我也有一些方法找回簡單專注的自己。 我喜歡善用工具,愛研究新工具,但回到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中,我知道我要過得很簡單。 我可以學習新工具的創意,但不一定要替換工具。 我可以思考更精妙複雜的方法,但會適度調整回歸自己真的做得到的習慣。

  7. 2016年12月21日 · 我在製作永錫老師《 早上最重要的 3 件事 》這本書時,老師引用蘇格拉底的一段名言:「缺乏回顧的人生,不值得活。 」老師說這也是時間管理中很重要的「覆盤」工夫。 這段話,不知道為什麼,時不時就自動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於是我就跟老師說,明年《早上最重要的 3 件事》第二集,我們就來聊「回顧」,談「覆盤」吧! 老師說:「好! 」,但其實在 2016 年初進行這本書時,我就開始為今年的覆盤做出一些準備,建立起我的覆盤系統。 所謂的「 覆盤 」,是 圍棋 的術語,指對弈結束後,將剛剛的棋局重新一步一步地擺出來回顧,對棋手來說,這可以檢討得失,並且從鳥瞰的視野找出自己大局策略上的毛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