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6日 · 2019-03-06 03:18:26 大公报. 字号. 许廷铿右二视何哲图右一为自己的伯乐\资料图片. 近年香港常见的一个形容词是人生胜利组”;作为不少年轻人偶像的歌手许廷铿就被归纳到这个组别当中皆因他是难得能在梦想与现实中双线行驶的一个成功例子现实中他在名校港大毕业成为牙医同时间他参加歌唱比赛入行圆梦花上十年夺得男歌手奖本月更将踏上红馆舞台。 难得的是,两边他都应付自如。 \大公报记者 温颖芝 (文) 蔡文豪(图) 今年三十一岁的许廷铿,2019年是他入行的第十年。 一切像早有安排,去年公司首次为他入纸红馆申请举行演唱会,幸运地一次便成功,就在这个别具意义的年份,他终於举行自己第一个红馆演唱会。 许廷铿早前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分享开骚的感受。

  2. 2020年8月29日 · 2020-08-29 04:23:57 大公报. 字号. 民主党立法会议员林卓、许智峯在内的16人,分别涉及去年7月21日西铁元朗站暴乱及去年7月6日屯门骚乱,干犯暴动、企图妨碍司法公正等罪被捕,有10人已被检控。 林卓被捕后,反对派群情激愤,指责警方“滥捕”,将林卓原告变被告,是指鹿为马云云。 警务处处长邓炳强强调,警方是基於事实及证据採取行动,不是报案人就有免责条款,即便是报案人犯了法也要拘捕。 “黑衣人”真是无辜遇袭? 所谓元朗“721事件”,是“修例风波”中一场引起极大争论的事件,各方根据各自的立场而作出不同的诠释。 要还原真相,除了要建基於事实外,更要破除一些人先入为主的看法。

  3. 2022年1月20日 · 2022-01-20 04:24:27 大公报. 字号. 【大公报讯】记者常彧璠报道:立法会选委会界别议员马逢国昨日在立法会上表示,建议将所有“中港两地”的描述都改为“内地与香港两地”。 他说,这个描述源于殖民地政府要作出政治分割,把香港放到和中国平等的地位,以此来增加回归时的谈判筹码。 他提出,许多人将“中港两地”解读为“中国内地与香港”,看似没有问题,但亦可误解为香港与中国在概念上对等,理应规避。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林琳亦指出,“中港”实属用词不当,她引述新华社对于新闻报道中相关用词做出发的规定,“不得将香港与中国并列提及,如‘中港’,亦不宜将内地与香港简称为‘内港’,可以使用‘内地与香港’,‘京港’、‘沪港’才是正确表述。 ”她呼吁官员与议员以身作则,积极改正惯性错误。 相关内容.

  4. 字号. 图:23条立法咨询工作将于下周结束,绝大部分意见都支持立法保护香港免受破坏。 【大公报讯】记者龚学鸣报道:特区政府昨日就“香港监察”和其他组织有关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联署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联署声明充斥刻意抹黑和与事实全然不符的言论,特区政府必须进行反驳,以正视听。 外国政商对立法表理解.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同日表示,“香港监察”赞助人有很多反华政客,其顾问有很多已潜逃逃犯,参与联署的80多个所谓组织大部分都是反中乱港组织,联署背后就是外部势力,呼吁市民不要被误导。 政府亦已经向外国领事和商会讲解立法,他们听完之后都感到非常清楚,表示明白。

  5. 2024年2月14日 · 2024-02-14 04:02:51 大公报. 字号. 三年前曾预言“美元崩盘”的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罗奇(Stephen Roach),近日又语出惊人,声称香港受三因素影响,所以判定“香港已经玩完”。 罗奇曾有“中概好友”之称,长期受惠于中国发展红利,近年却一改立场,对中国及香港特区不断作出负面评论,背后原因为何不得而知。 “看空”中国、“看衰”香港,罗奇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但正如无数个“中国崩溃论”不断破产一样,“玩完论”只会沦为世人笑柄。 更何况,香港什么风浪没有见过,历史上无数例子说明,香港总能在变局中开新局,筑牢国安防线、完善选举制度、轻装上阵的香港,发展才刚刚起步!

  6. 2023年11月11日 · 【大公报讯】记者李清报道:香港法律周2023昨日闭幕,在以“法展未来”为主题的闭幕活动上,香港特区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潘兆初发表主题演讲。 他指出,《基本法》保障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法官受司法誓言约束,行使公义,无畏无惧、不偏不倚,按法律行事。 作为香港国安法指定法官的他表明,法官发挥司法功能,公开透明,香港长久以来的普通法制度,法庭程序完善公开,判词一定公开,展示法庭如何执行法律及相关精神,只会考虑事实,不受其他事情影响。 潘兆初说,香港有联通世界和背靠祖国的独特地位,成为中西文化的桥梁。 面向未来,法治是很重要的基础,香港将继续巩固法治。 他强调本港的法律需要稳定、透明,不偏不倚处理纷争。 他指出,法治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世界的动荡带来巨大的挑战,香港要继续重视法治,保证社会公平。

  7. 2018年11月16日 · 从上海到香港,从外电翻译到副刊编辑,对他来说,1948年来香港工作,1955年开始写作新派武侠小说,这两次人生的重大契机,都发生在《大公报》。 在这样一个舞台上,他奠定了一生事业的根基,人生画卷自此翻开熠熠生辉的一页。 回首往事时,金庸曾充满感情地说:“我现在拥有的一切,虽有自己的辛勤努力,但更多是香港这一环境所赐。 我要感谢《大公报》派我来香港!”/大公报记者 李磊泽. 金庸与大公报. 1924年3月. 金庸(查良镛)出生於浙江海宁,是海宁查氏第二十二代孙。 海宁查氏世居海宁县袁花镇,为书香门第。 明清兴盛期,查家共出了22个进士,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 金庸本人是清代翰林、书法家查昇的后裔。 1947. 金庸考入上海《大公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