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16日 · 張資平1919年負笈東瀛就讀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地質科但這位理工男卻在此期間展現出卓而不凡的文學天賦。 他寫的《衝積期化石》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 1921年夏,日本東京中國留學生寓所,聚集了可能是中國最早一批文藝青年。 「文青」們包括學醫的郭沫若、學經濟的郁達夫、學軍事的成仿吾,還有學地質的張資平,組成了上世紀中國最有影響的文學社團「創造社」。 學成回國,張資平先後在武昌師大、暨南大學、交通大學擔任地質學教授。 1938年秋,張資平取道香港往廣西大學任教。 所幸的是,他是一個沒有被自然科學耽誤的文學奇才。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文壇健筆如倪匡,在幾家報章的副刊爬格子,賺取的稿費就可以買樓了。

  2. 2021年7月27日 · 黃贊現時身處日本千葉幕張展覽廳奧運賽場參與管理工作昨日他透過電視轉播直擊張家朗奪金一刻稱愛徒在奧運比賽中發揮了其天賦即冷靜高度集中及193厘米高的身高優勢

  3. 在王安憶看來,寫作課可以傳經驗教技巧,探討小説的邏輯,然而卻無法培養出作家。她説:“天賦很重要,可以説是一個決定性的條件”。她直言:“作家根本不是靠挖掘和培養,就得靠他自己生長出來,這真的是一個自生自滅的狀態。

  4. 2021年12月1日 · A A A. 作者:石鳳霞. 中國古代以「士」為先,要進朝為官,不少百姓需要透過科舉制度考取功名,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因此,不少人會拜祭掌管文運與考試的文昌帝君,以求考試順利,取得佳績。 中國古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其名字來源也有不同的版本,有星辰傳說,也有人轉神,其中以四川地區對文昌信仰流傳已久,經過幾個世代的演變及傳說,文昌名稱由來也不盡相同。 根據司馬遷「史記·天宮書」記載,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即北魁鄰近的六星,星名稱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司祿等,統稱文昌宮。 因此,有不少說法指文昌的祭祀是源自戰國時代星辰的信仰。 另一版本為人神,東晉寧康二年,蜀人育起義抗擊前秦苻堅,並自稱蜀王,過程中戰死。

  5. 2019年10月31日 · 著名武術教育家,太極拳家。 號乾坤,河南沁陽人,從小體格強健,個性正直,十分喜愛武術,16歲時,村裡人花重金請八卦掌宗師董海川的嫡傳弟子賈岐山來授拳,傅振嵩家境雖貧寒,但他沒輕言放棄,每天夜裡悄悄地跑到村頭的大廟旁去偷看賈岐山授拳,他對武學的執著追求最終感動賈岐山,破格允許他免費學習。 傅振嵩勤學苦練,寒暑不輟,吃飯睡覺也不中斷練拳,一練就是9年。 由於他練功刻苦,天賦過人,深得賈岐山的喜愛,賈岐山還破例將自己獨門太極球絕技傳授給傅振嵩。 l894年,陳式太極高手陳延熙也被邀請到村中授拳,一見傅振嵩就格外喜愛,將其視為自己的衣缽傳人。

  6. 2021年7月27日 · A A A. 今屆東京奧運在疫情陰霾下舉行,氣氛比歷次奧運冷清,本來估計市民反應未必熱烈,但揭幕之後,社會熱度很快上升,原因是拿到「入場券」參賽的香港運動員人數,破了過往紀錄,共有46名選手參加38項比賽,幾乎每天都見到他們出場,而且不少人過關斬將,不斷晉級,遂吸引了愈來愈多市民觀看,為港將加油。 東京奧運香港劍擊代表張家朗愈戰愈勇摘下花劍個人賽金牌。 這是回歸後香港首面奧運金牌,也是自1996年「風之后」李麗珊(珊珊)在亞特蘭大奧運贏得滑浪風帆金牌後,再有香港運動員踏上奧運頒獎台最高一級。 在這一刻,港人不但放下動亂與疫情帶來的鬱悶,也走出了政治爭拗,全都聚焦於比賽,張家朗這場金牌之戰,把大家團結起來。 珊珊在電視台擔任評述,剛好見證張家朗的奪金過程。

  7. 2021年8月19日 · 張卓立香港的行人天橋有什麼特色? 2021-08-19. 張卓立. 自由身媒體及戲劇工作者. A A A. 早前深水埗一條跨越西九龍快速公路,連接兩條公共屋邨的行人天橋落成,成為全城佳話,原因是這天橋採用了新技術設計,只花一個晚上的時間就完成接合,標誌香港的建築工程,又再邁出了創新的一步。 香港共有700多條行人天橋。 自從1963年,橫跨銅鑼灣禮頓道的行人天橋落成後,行人天橋就如雨後春筍般在香港各區建築,當中許多都具有適應本地行人需要,以及融入樓宇設計的特性。 香港路面狹窄,每一分每一吋的空間,包括路面、架空和地底,都要務求得到善用。 許多人會一下子想到,行人天橋有「人車分隔」的好處,解決行人過路處造成的交通阻塞問題;但也有人指,把路面行人帶到天橋上,會影響地面商店的生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