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17日 · 2003 年,香港出了兩個「香港的女兒」,一個是在沙士疫情中殉職的醫生謝婉雯,另一個是梅艷芳。. 為何在 2003 這一年,香港人突然渴望「香港的女兒」?. 作為一個藝人,梅艷芳的人生何以緊扣一種香港精神與香港論述,進而代表香港?. 謝婉雯固然 ...

  2. 2021年4月30日 · 正是梅豔芳的果敢操持,才有今天《胭脂扣》雙星的完美輝映。. 他們倆,之於上個世紀末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只有「傳奇」二字能夠形容。. 或者已經成為傳說,就像八十年代樂隊 Raidas 的《傳說》(林夕填詞)所唱:「重合劍釵修補破鏡,只有寄情 ...

    • 這是一個學習如何愛自己的愛情故事
    • 瑞德曼蛻變成丹麥女孩
    • 用小說記錄這段差點被忽略的歷史
    • 延伸閱讀:小說果然是電影最堅強的故事後盾!

    導演霍伯認為,埃恩納的性別意識是流動的,同時,他在電影中,細膩地鋪陳葛雷塔和埃恩納、莉莉之間的糾葛,讓葛雷塔跟莉莉具備同等份量,都是勇敢追求自我的女性。 飾演葛雷塔的維肯特說:「這是關於學習如何愛自己的愛情故事」。 關於這段歷史,《每日電訊報》分析,埃恩納感覺到自己內在變成女人的慾望,他充滿勇氣,他沒有自我了斷而選擇動手術,讓自己變成莉莉,變成莉莉之後,她既感覺到當女人的狂喜,卻也深知世人不能容她,有深深的無根之感,更覺得自己「謀殺」了埃恩納。 報導引述她在死前三個月寫給朋友的書信提到,她證明了自己有權這樣過生活,「也許說,14 個月並不長,但是,對我來說是完整和快樂的生活。」

    電影是視覺藝術,必須得讓瑞德曼成為「丹麥女孩」。劇組從歷史照片注意到,埃恩納習慣穿高領襯衫,用來遮掩長頸,因此,在設計造型時,造型師錫威爾(Jan Sewell)讓瑞德曼從怪異長頸,轉變為天鵝般優美的頸子,以突顯女性特質。 此外,錫威爾說,變性人剛開始會極端放大女性特質,因此埃恩納剛開始化身莉莉,喜歡誇張造型,會戴上紅色假髮,但隨著內心真正成為女人,假髮越接近自然。同時,他也修去瑞德曼嘴角的稜角,增添女性化的噘嘴感。

    《丹麥女孩》小說早在 2001 年就由藍燈書屋出版,也是現任藍燈書屋執行總編輯埃博雪夫(David Ebershoff)當年初試啼聲的創作作品,驚艷四方。 他回憶創作源起,當年自己在讀性別理論,一看到莉莉的名字就愣了一下,「她做了極有勇氣的重要行動,但我卻第一次聽到這名字,歷史幾乎遺忘了她。」 為此,他提筆創作,參考莉莉的自傳《Man into Woman》,再運用文學想像力,細膩描繪埃恩納轉變成莉莉的心理轉折。

  3. 2016年7月11日 · 《 梅岡城故事 》裡有身為律師的小女孩絲考特父親阿提克斯這樣的少數良心,為一黑人冤案奔走,而《 呼蘭河傳 》裡的所有人卻以看熱鬧、不關痛癢的方式眼睜睜地讓虐待媳婦等等慘劇發生。 同樣有著「集體獵巫」的情節,卻因為故事中出現了那個深受煎熬、攻訐,挺身而出的少數人而有了不同的溫度。 《 梅岡城故事 》是熱的,《 呼蘭河傳 》很冷,而且如其漫長的冬季一樣讓人的心結凍。 記得在 IC 之音「經典也青春」節目中和佳嫻聊《 呼蘭河傳 》時,她特別提起小女孩那位深受地方人士愛戴的祖父對於身邊發生的「惡」是看得一清二楚的,但是他也只是看著,什麼都不做,連帶地,小女孩對於周遭一連串的悲慘事件,也只是覺得一切就是這樣,生在這塊土地的人,面對折磨,一向逆來順受、知命認命,人生本來就是如此,樂少苦多。

  4. 2019年8月22日 · 觀念傳統的梅格,便是以奧爾柯特的妹妹安娜做為參考對象,她曾在日記中提及自己的心願,並視婚姻為脫離貧困的唯一出路。 奔放不羈、渴望打破傳統女性束縛的喬,則是奧爾柯特自己的翻版。 她因猩紅熱 22 歲便過世的妹妹伊莉莎白,則和四姐妹中的貝絲相同。 而書中最年幼的艾美,則是以她在波士頓學習、旅居歐洲,並曾在 1877 年舉辦畫展的妹妹梅做為參考範本。 奧爾柯特以驚人速度撰寫《小婦人》 就如同讀者欲罷不能地翻閱書頁,露意莎.奧爾柯特也已經驚人速度撰寫該書,也許是因為她對於當中主角、所寫內容瞭如指掌,自下筆寫第一章起,短短十週便完稿交付出版社,四個月後《 小婦人 》便已上架販售。 《小婦人》原本分為兩冊出版.

  5. 2016年6月20日 · 去不了百老匯,至少還有原著可以配音樂──21部改編成音樂劇的經典作品大集合. 日前,本屆東尼獎揭曉,融合饒舌、嘻哈、節奏藍調,講述美國國父之一的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生平的同名紐約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不出所料,共獲得 11 項 ...

  6. 2015年3月4日 · 文/楊念穎. 《莎菲女士的日記》寫於 1928 年初,作者丁玲以日記體和第一人稱的口吻,塑造了一位個性鮮明的女大學生莎菲。. 莎菲在五四新思潮的洗禮下,向自我發出呼喊,她要藉由追求理想愛情以試圖掙脫和衝破傳統文化的束縛。. 「我斷定,假使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