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的100% FPL. 如何依照貧窮標線來計算醫療保險減免? 收入介於100% – 400% FPL: 如果收入介於這個範圍,可以在健康保險市場 (Health Insurance Marketplace)獲得保費稅收抵免 (Premium Tax Credits)。 收入介於 100% – 250% FPL: 如果有購買健康保險市場 (Health Insurance Marketplace)的白銀計畫 (Sliver Plan),可以獲得分攤成本減免 (Cost Sharing Reductions)。 收入低於 138% FPL:

    • 什麼是wic?
    • 如何使用

    WIC是美國農業部的食物援助計畫,全名是Special Supplemental Nutrition Program for Women, Infants, and Children (婦嬰幼兒特殊營養補充計畫) ,簡稱WIC。 補助的對象是懷孕婦女、嬰兒與5歲以下的兒童,WIC每個月會發給食物劵,提供營養補助。食物劵上有姓名、有效期限、最高補助金額、食物種類等。 食物劵分兩種,一種是食物劵上有食品的名稱及數量,例如1加侖牛奶兩桶、雞蛋一盒、麵包兩條等,這些食物劵可以在各大超級市場換取食物。另一種是上面有金額,例如$10,用來換蔬菜水果,可以自己搭配,只要金額不超過$10。 食物的種類可以選擇,要與WIC營養師討論,但是有範圍與品牌的限制 (通常是價位最便宜的品牌或是超市自己的廠牌),不是任...

    通過審查後會拿到一張封套與食物劵,封套上面要簽名,兌換食物時需要對照簽名。 每個州的食物劵樣式不一樣,但主要注意使用期限,通常是一個月,還有可以兌換的商品項目。 大部分的連鎖超級市場都會收食物劵,例如Walmart、Kroger、Schnucks…,如果不確定可以先詢問賣場人員。 WIC的手冊上會有能夠兌換的廠牌與商品清單,可以依照上面的指示購買。 有些賣場會有自己的牌子,這些不會在清單上,但會有WIC的標示圖案在商品架上。 如果是蔬菜水果卷,就要自己計算價錢,總金額不要超過劵子上的金額即可。 拿完商品後就可以到櫃檯結帳,出示封套,並在食物劵上簽名。結帳的流程需要些時間,如果要兌換很多張,可以請收銀員先把櫃台關閉,才不會讓後面排隊的等太久。

  2. comments. 在美國打電話是門學問,尤其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隨身物品,我將與你分享如何挑選適合的電信公司與方案。 我剛到美國時,第一代的iPhone剛問世,行動網路還沒很發達,所以我們只需要撥打電話的功能。 我上網很快地搜尋美國的電信公司,找到了AT&T,因為我在台灣有聽過這間公司,所以就到AT&T通信行申請了門號。 我們自己有帶手機,所以只需要插入AT&T的SIM卡就能使用,每個月費用$29.99,可以打300分鐘,打不完的時間可以累積到下個月 (Rollover)。 當時我很怕接電話,因為聽不懂,就會一直”哈喽!哈喽…” ( 聽不懂千萬別說OK或YES ),然後對方以為收訊不好就會掛掉了。 電話英文要進步,除了多打電話,還是多打電話。

  3. Campus Lake. 申請非姊妹校: 你可以嘗試申請非姊妹校的大學,我們錄取的美國大學並非姊妹校,只有簽備忘錄。 但要注意的是,非姊妹校的學費可能無減免。 我們原本以為要繳學分費,結果到會計室繳錢時才被告知學費減免,這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讓我們有多餘的旅費去旅行,但我還是建議在申請前先詢問清楚學費是否有減免。 為何申請交換學生? 申請交換學生可能會延後你畢業的時間,但絕對值得! 以下列出參加交換學生的好處: 雙學位. 有些的學校提供學分抵免,除了母校的學位,還能拿到美國姊妹校的學位 (常見的是MBA學位)。 除了不用延後畢業,還多了一張文憑。 入學門檻低. 美國大學對於交換學生的審核沒留學生高,你的語言能力只要能應付日常對話即可。

  4. Pay Check上的OASDI就是社會安全稅. 401 (k) / 401 (a) / 403 (b) 退休計畫. 除了社會安全福利,401K是最普遍的退休金計畫,如果是在私營公司工作,公司都會提供此計畫。 如果在非營利組織,例如學校或教會工作,則是403 (b),政府機關則用401 (a),但運作方式大致相同。 這個退休帳戶是由員工與公司共同存入,員工每月從薪水提撥百分比至帳戶,公司依照員工的百分比給予配比 (Match),存入的退休金可以延緩課稅 (Tax-deferred)。 退休金無法於在職中領出,除非離職或是退休,但可以用來貸款。 公司配比 (Match) 公司配比如何運作?

  5. 經過了漫長的等待,終於在四月初拿到了美國公民,申請的流程費時7個月又17天。因為忙於工作,且護照也已過期,索性 […]

  6. 取得綠卡的方式. 取得綠卡就等於是移民美國了,以美國為主要的居住地。 以下是常見的華人移民方式: 依親移民 (Family-based Immigrant) 透過親屬方式申請綠卡,是移民中最多的,又分為下面幾類,依照優先順序排列: IR – 公民的直系親屬: 最快取得身分. 子女: 未滿21歲未婚子女. 配偶: 例如跟美國公民結婚. 父母: 滿21歲的美國公民可以幫父母申請綠卡,所以很多人來美國生寶寶。 F1 – 公民的未婚子女 (滿21歲) F2A – 永久居民的配偶、未滿21歲未婚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