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陳其邁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香港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8日 · disastermanagement. volunteer. 婉玲 2021年2月25日 疫情已持續逾年,市民也儘量減少外出,你是否以為絕大部份的義工都暫停義務工作? 義務工作是指任何人士志願貢獻個人時間及精神,不為任何回報,無償為改善社會或幫助有需要人士而提供的服務。 根據香港超過四千間服務機構的紀錄,2019年義工服務時數共錄得超過2,264萬小時 [1],這數字還未計算沒有登記義工的服務時間,以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數字實在驕人。 Photo by ray sangga kusuma on Unsplash 義工提供的服務非常多元化,從前線服務至後勤支援,從組織服務至專業領域支援等,給予香港社會及受助人士莫大的支持,並能填補現時社會服務和人員的不足。

  2. www.hkjcdpri.org.hk › zh › %E2%BC%BC%E7%90%86%E6%80%A5%E6%95⼼理急救證書課程 | HKJCDPRI

    「⼼理急救」是由美國 National Child Traumatic Stress Network 以及 National Center for PTSD 的災難⼼理健康的專家所設計,是為協助經歷危機後的⼈⼠⽽設的緊急介入⽅式 。 透過「⼼理急救」,經歷危機後的兒童、青年、成⼈及家庭能減低於事件初期的不適感 ,並提升適應能⼒及應對能⼒。 「⼼理急救」所涵蓋的介入要素均來⾃研究實證,理念符合以下四項基本標準︰符合對危機事件後風險因素以及韌性的研究證據; 可於不同環境應⽤; 設計時考量不同發展階段⼈⼠的需要; 以及靈活地因應不同文化作調節。

    • 教師、兒童工作者、醫護人員及有興趣人士
    • 7小時
    • ⼼理急救證書課程
    • 8月17日開始,共3堂
  3. 11月26日的教師講座先由教研中心經理(學校教育)鍾慧欣女士,分享與催淚氣體相關的資訊。其後,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副院長(常務)國齡醫生,以及緊急應變專家關活佳博士分別進行了兩節講座,講解社會衝突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及人群管理和應急計劃。

  4. 課程簡介. 本課程概述全球化及各種強迫遷移情況下,衞生與人類安全的關係,當中特別通過各地衝突個案,檢視不斷變化的人道及人類安全生態、兩者間的關係,以及有關情況如何為衞生與人類安全帶來挑戰。 除講堂及導修課,課程安排從事災難及人道危機工作的講員進行研討會,讓學員了解有關議題的最新發展。 學習成果 /目標. 完成課程後,學員能: 講述及解釋人道及人類安全原則及對公共衞生的影響; 了解現時人類安全情況及如何造成全球公共衞生不公平的情況; 將人類安全理論的框架、工具及方法應用在參加者的實際範疇; 探討衝突與災難導致強迫遷移的影響; 認識人道議題研究的範疇; 反思現今世界處理人道主義議題的重要性。 課程時間表. 費用. 申請費用: HK$100.

  5. 烏克蘭戰爭正在製造當今最大的難民危機之一。 截至 2022 年 5 月,約 1 億人被迫流離失所。 這場危機 導致糧食、燃料和肥料價格飛漲,進一步破壞了供應鏈和全球貿易,擾亂了金融市場,並威脅到全球 糧食安全和援助流動。 由於烏克蘭戰爭和潛在的新一波 COVID-19 大流行病,2022 年全球經濟增長預 測下調了 0.9 個百分點。 世界上最脆弱的國家和人口群體受到了更大程度的衝擊。 婦女失業的比例更大,同時她們的家庭照料 的工作量也在增加。 一些證據表明,大流行病導致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加劇。 年輕人的失業率持續高於大流行病之前,童工和童婚現象也在增長。 最不發達國家正面臨經濟增長乏力、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主要供應鏈中斷、政策不確定和不可持續的債務等影響。 走出危機的路線圖.

  6. 在疫情中與社區同行 (二) – 認知障礙症患者的需要. 經驗分享許思思 (認知障礙症患者照顧者) 專家分享陳燕妮 (呼吸微笑身心正念中心臨床心理學家) 認知障礙症是腦部慢慢退化的過程,患者最初會出現記憶較差,日常自理及生活逐漸會出現困難,例如:會 ...

  7. 2021年3月3日 · 03 March, 2021 Wednesday. 以創新方法及科技,提供以人為本的可持續服務.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婉玲. 在災難發生後,當地政府及救災機構須因應災難影響的情況而作出應變及回應,除拯救傷病者和控制災情外,亦需要協助受災地區的居民儘快回復正常生活,在過程中,須不斷檢視情況的變化,評估風險,並針對問題作出一切可行的解決方法。 在新冠狀病毒病發生初期,大家本來期望會像2003年沙士般,約半年就能控制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