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5年6月22日 · 本報綜合各界意見,歸納出曾蔭權在2年任期內需要解決或至少要著手解決的10大施政難題。 共識政治和諧社會 回看回歸後7年,香港始終伴隨著不絕 ...

  2. 2007年3月30日 · 曾蔭權已在競選政綱中表明了處理民主與管治關係的基本原則:「發展民主十分重要但民主不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香港市民對普選有所期盼但同時注重保持政治穩定與經濟繁榮因此在邁向普選的過程中要重視制度的配套發展尤應注視制度演變對政府施政效率的影響避免因權力過分分散而癱瘓政府施政拖慢經濟發展。 」始終保持這種清醒的頭腦將是曾蔭權未來五年牢牢把握管治主動權確保香港政治社會經濟穩定的關鍵。 四是需要處理好與市民的關係,做到施政以民為本。 曾蔭權在競選宣言中表示,民意將成為政府決策的核心基礎,在決策不同階段,社會上將有充足的討論,從利益團體到政黨,從區議會到立法會,一層層地受民意考驗,鼓勵政府官員從政策的主催者變成利益的協調者,角色是鼓勵民意表達,提供選擇,平衡各方利益,確保決策實際可行。

  3. 2001年4月26日 · 曾蔭權說他當時想到的是香港剛剛回歸一年,「一國兩制香港人自己管理自己的財政這麼快就被人玩完」,實在令人不忿。 由於當時香港有良好的金融和經濟基礎,因此最後還是決定「博一博」。 在決定入市之前,他向特首董建華匯報了半個鐘頭就拍板了。 此時記者不禁問財爺當時與特首有沒有不同意見。 財爺笑言,「沒有。 他只是表示支持我的決定。 」特首還問到決定入市的法定責任人是誰,曾蔭權回答說「是財政司司長,出了事責任是我的。 」一番話說得大家都笑了。 他解釋說,他和當時的財經事務局局長野K仁、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都知道,如果入市不成央A他們三個一定「沒得撈了」;但是,他哭的原因並非如此,而是害怕普羅大眾累積下來的錢灰飛煙滅,到時跳樓都沒用了。

  4. 2010年11月18日 · 曾蔭權昨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十二五與香港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機遇與挑戰高端經濟論壇致辭時指出國家計劃未來5年內加大 ...

  5. 2011年1月23日 · 適逢慈幼學校60周年校慶曾在該校就讀一年級的行政長官曾蔭權月初專誠接受母校訪問小師弟細數童年回憶曾特首在訪問中透露當日在慈幼的意大利神父不時鼓勵下他認識了日後影響一生的信仰而且自己在施政時每個政策都以關愛角度出發去思考港人利益而最後的成果都會發現仁愛的痕跡。 說起兒時在慈幼學校的點滴,曾特首別有一番體會。 他在訪問伊始就笑言,自己今年66歲,對於5歲的回憶非常模糊,但卻難忘陳老師的煙味︰「陳老師亦是立法會議員鄭家富的老師,我們有時都會講起他。 我好記得他成日攬住我教寫毛筆字,弄到我成身煙味,又愛又恨。 曾特首早年與父親同住筲箕灣東大街警察宿舍,至1950年因遷居而轉校。

  6. 2003年5月15日 · 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昨日表示香港醫護人員奮不顧身捨己救人的專業精神令人萬分感動SARS至今已奪去了本港兩名醫護人員的生命曾蔭權對此 ...

  7. 2005年6月3日 · 從曾蔭權的參選政綱看他未來的作為我相信他能完成三個任務一是施政以民為本二是推動建構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三是全方位發展經濟曾蔭權昨天公布了施政綱領他在講詞中表示他來自香港一個尋常百姓家曾經是香港的一個平凡的學生為生活而奔波的推銷員後來又成為市民的公僕他與大多數香港人的成長經過一樣遇到過挫折但堅持良知和原則經歷了四十年來香港的風雨。 這一份獅子山下的情懷,令許多市民想起相似的生活和奮鬥經歷。 現在,曾蔭權辭去政務司司長職位,又以一個平民的身份參選特首。 我相信這既是他個人事業上的一個轉捩點,也是香港踏上新征途的一個轉捩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