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16日 · 全球當政最久的國家領導人94歲的馬來西亞馬哈迪在接受路透社專訪談到馬林時說他欣賞年輕人的理想主義但考量長者的經驗也很重要。 芬蘭公共廣播公司(YLE)的政治線記者托琦(Kristiina Tolkki)告訴英國國家廣播公司 BBC:「政治愈來愈難了我們需要一些年輕人可以一周7天天天24小時待命的新面孔即時反應而且不會口出蠢言! 這樣的全新氣象,實在令人好奇,是什麼樣的成長歷程,造就出馬林的今天。 令人意外的是,她不是含著金湯匙出身的富二代,更不是背景雄厚的政二代。 她的原生家庭一直為錢所苦,爸爸還有酗酒問題。 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分開了。 媽媽獨自撫養她長大,因為家境不好,她從出生的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搬離,幾經遷徙,最後才落腳在工業城市坦佩雷(Tempere)。

  2. 2012年7月1日 · 美國《紐約時報》曾報導,許多大學新生的父母陪孩子報到後,因擔心孩子而在校園裡徘徊不願離去,甚至在學校附近租房子住,以便隨時提供協助。 《紐約時報》更形容,多年前引起全球熱烈討論的「直升機父母」,已經升級成更為貼身且難以擺脫的「魔鬼沾父母」了。 「這話或許父母不愛聽,但有時你必須對孩子放手,讓他們單飛,他們才能長大,」加拿大心理學博士湯姆森(Michael Thompson)說,父母必須開始學習如何慢慢往後退。 說「放手」談何容易? 轉身一看,書店裡充斥著「孩子的成功九九%靠媽媽的努力」、「怎麼樣的媽媽教出怎麼樣的小孩」之類的「勸進文」,似乎暗示著父母(尤其是媽媽):如果你不努力,你的孩子就完了! 在退與進之間,什麼時候該扛起責任? 什麼時候該放下負擔? 已經成為現代父母必修的「放手學」。

  3. 2020年5月19日 · 馬哈老師回答:「老實說我是一個很嚴格的媽媽如果有長輩或家裡其他人要給我小孩零用錢都要先經過我的同意。 」如果不這樣做,媽媽先規定好不可以亂花錢,阿公卻一直多給零用錢的話,孩子的金錢教養就無法同步化,反而會讓小朋友產生 ...

    • 小朋友把錢花光光!馬哈老師卻說「贊成孩子亂花錢」?!
    • 二、52%小學生會借錢給同學!家長記得提醒孩子,只能借給「兩種人」
    • 認識「父母銀行」,讓孩子從小輕鬆學會理財儲蓄

    媽媽經的媽媽代表Elma,最近開始給女兒零用錢,沒想到,正在念小學一年級的女兒,一拿到500元大洋,興奮地說:「便利商店的餅乾零食都可以買了耶」,還指著一個要價520元的佩佩豬鉛筆盒說:「這個也好便宜」!差點讓媽媽沒昏倒,這樣下去給零用錢真的對嗎? 沒想到,馬哈老師一聽居然表示「其實我贊成一開始讓孩子亂花錢」。原來,馬哈老師的兒子以前也遇過類似的狀況,當時兒子花了百元以上「夾娃娃」,老師當下不動聲色,過了幾天,母子倆談笑風生時,馬哈老師順便提起「兒子啊,我那天在網路上看到你夾的那隻娃娃,一模一樣只賣30元欸,你覺得…下次是不是乾脆用買的會比較划算?」 從夾娃娃一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孩子「亂花錢」時,馬哈老師按兵不動,過一段時間再跟孩子討論,讓孩子自主思考「原來我上次是不是浪費錢了?」馬哈老師...

    除了「花錢」,Elma還發現一件令人驚訝的事,女兒有一次去參加學校的戶外活動,回到家裡身上卻多了一個漂亮的瓶子,一問之下,原來是同學借錢給她去買水,還跟她說:「錢不用還了」。難道現在小學生互相借錢不還,是很正常的狀況? 馬哈老師表示,其實小朋友之間互相借錢的行為「早已發生」,根據2018年中小學生理財現況大調查,52%的小學生會借錢給別人,有3成拿不回就出去的錢;中學生更誇張了,83%都曾借錢,僅一半的國中生有拿回借款。 就算只是銅板,也要有借有還,否則從小養成欠錢的壞習慣,長大更容易有卡債或金錢糾紛!馬哈老師透露,自己的兒子借錢只會借給「兩種人」,父母應注意孩子借錢給別人之前,有沒有掌握「兩大前提」,答案就在這一集的影片裡!

    陳時中部長近期在記者會中分享一對小姊妹的來信和送來的存錢筒,部長在現場朗誦卡片,笑稱心意收到了,並會將錢和存錢筒退還回去,部長也藉機肯定小朋友的儲蓄行為:「希望孩子繼續存錢、養成一個存錢的好習慣,這是他們阿公、阿嬤、爸爸、媽媽給她們的心意。」 沒錯,存錢的確是讓孩子培養儲蓄觀的第一步,因此,馬哈老師也不藏私分享「父母銀行」的好點子,有什麼比自己當孩子的銀行,還讓人更安心的呢? 別誤會!父母銀行並不是要求孩子把零用錢通通交給爸爸媽媽存起來,而是讓孩子在固定撥款、獲得利息的過程中,自動養成「儲蓄、記賬、預算分配」的好習慣,從小就讓孩子學會用小錢養大錢,未來的理財之路自然更順利,一起觀看完整影片,養出小富翁、小富婆的日子指日可待! *本文由【媽媽經】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4. 2017年12月1日 · Shutterstock. 從最近的幾場親子講座中,我明顯感到現代父母的焦慮,他們每天盯著孩子,若別人的孩子會了什麼,而自己的孩子還不會,就異常焦慮,甚至還會因此打罵孩子出氣。 其實,歷史上很多偉人都是大器晚成的,王陽明就是到五歲才會說話。 孩子開竅的早晚跟基因有關係,教養孩子要像燒東坡肉一樣,「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急不得的。 大腦若還沒有成熟,拚命訓練孩子只會使孩子恐懼學習。 馬友友的母親說她從來不曾因為馬友友大提琴拉的不好而打他,因為打了他,他就對拉琴恐懼,一恐懼,他就不會去練琴,就不可能成為大師了。 孩子若有某方面的天賦,他會學的容易、表現的好。 成就感會使大腦產生正向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 研究發現,成就感愈高,多巴胺愈多,他愈喜歡去做。

  5. 2018年5月17日 · 《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一書提出4個應對方法,提供讀者參考。 Shutterstock. 充滿控制欲的人什麼都要管,無所謂重不重要。 即便子女已經長大成人,做父母的仍常想干涉他們的穿著。 下面是一位母親對她四十歲女兒說的話:「你就喜歡穿這麼不搭的衣服嗎? 你希望自己是這副德性嗎? 如果是陌生人我才不管,我是愛你、關心你,才會這樣跟你講。 另一位孤單住在養老院的女士,她的子女有空就會來看她或帶她出去吃飯,其他親戚則鮮少露面。 五月的某個早晨,姪女南西決定前往探視。 那天熱到不行,南西身著涼爽的洋裝,腳踩白色鞋子,還沒來得及開口問安,姑媽就已經教訓說,白鞋只能過了陣亡將士紀念日才能穿。 南西這才記起,自己為什麼很少來。 你也許會說,這些母親的個性真是挑剔。

  6. 2020年12月24日 · / 中學生. > 學習. 未來人才怎打造? 哈佛教授反對測 IQ:應培養多元智能. 2020-12-24 00:00 更新:2022-08-19 10:29. by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 - 黃敦晴. 是什麼樣的人,會想到要顛覆存在已久、被人們深信與追求的 IQ 測驗? 他不僅不反智,還發掘了人們更多面向的天賦,被稱為「多元智能之父」。 哈佛大學退休教授加德納新出版的回憶錄中,以自己的成長經驗解密,還教大人如何帶領孩子,成為未來所需要的人才。 高穎婕 製圖. 編按:加德納教授將擔任親子天下2022教育創新國際年會講者,與大家分享何謂「Better Education 看見多元智能、人人都是人才」,詳細資訊請參考: 「為幸福而教」教育年會官方網站. 在台灣,曾有「拒絕聯考的小子」發人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