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1日 · 香港繁體. 工具. 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 ( 土耳其語 : Recep Tayyip Erdoğan , 土耳其語發音: [ɾeˈd͡ʒep tajˈjip ˈæɾdo.an] ( ⓘ ) ;1954年2月26日 — ;又譯 艾爾多安 [1] ), 土耳其 政治人物 、 伊斯蘭主義 者 [3] 、 新鄂圖曼主義 者、 伊斯蘭民族主義 (英語:Islamic nationalism) ( 2011年 後) [4] 及 大西洋主義 者 [5] [6] [7] ,2003年至2014年間連任三屆 土耳其總理 ,自2014年起轉任 土耳其總統 ,現任 正義與發展黨 領袖 。 他是土耳其第一位通過直選方式先後擔任總理、總統職務的政治人物。 早期生活 [ 編輯]

  2. 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 ( 土耳其語 : Recep Tayyip Erdoğan , 土耳其語發音: [ɾeˈd͡ʒep tajˈjip ˈæɾdo.an] ( ⓘ ) ;1954年2月26日 — ), 土耳其 政治人物 、 伊斯蘭主義 者 [3] 、 新鄂圖曼主義 者、 伊斯兰民族主义 (英语:Islamic nationalism) ( 2011年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從政履歷
    • 人物經歷
    • 熱點事件

    土耳其現代史上第12位總統、正義與發展黨(正發黨)主席,土耳其第59和60屆總理,出身於貧寒穆斯林家庭,早年是職業足球隊員,後畢業於馬爾馬拉大學經貿學院。1994年3月當選伊斯坦堡市市長。1998年因當眾頌揚宗教詩篇被判刑入獄10個月,2002年大選獲勝,2003年底單獨組閣至今,土耳其在他的帶領下,人均收入翻了三倍,對內鎮壓庫爾德起義,對外激烈反對以色列,並謀求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領導者。2011年,當選美國《時代》雜誌年度人物。埃爾多安試圖恢復奧斯曼帝國,被《經濟學家》稱為“新時代的蘇丹”。埃爾多安打擊利比亞,並且派兵進入伊拉克及敘利亞,且表示不會撤軍。埃爾多安及親屬參與走私極端組織的石油,以此手段為其提供資金。

    埃爾多安是土耳其政壇老將。2001年,埃爾多安創建了正義與發展黨(正發黨)並任主席。2003年3月,他出任土耳其政府總理。此後,執政的正發黨又贏得2007年和2011年大選,埃爾多安連任總理。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正發黨)主席埃爾多安在10日舉行的首次總統直選中獲勝。

    土耳其總理當地時間2016年7月15日晚稱,土武裝部隊部分軍官於當天企圖發動軍事政變。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已返回伊斯坦堡。2018年6月24日,埃爾多安在總統選舉中獲勝。 埃爾多安2018年7月9日晚在安卡拉宣誓就職,並介紹了其新內閣成員。

    2019年6月25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宣布: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土耳其共和國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將於7月2日訪華。

    •中文名: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

    •外文名:Recep Tayyip Erdogan

    •別名:埃爾多安

    •國籍:土耳其

    •民族:土耳其族

    •出生地:伊斯坦堡

    在馬爾馬拉大學經貿大學讀書時,埃爾多安加入主張政教合一的土耳其繁榮黨。

    1994年3月當選伊斯坦堡市市長。

    1998年1月,繁榮黨被土耳其憲法法院取締,埃爾多安就和其他成員一起轉入土耳其美德黨,並任伊斯坦堡黨部主席。

    1998年4月,他被土耳其國家安全法院以“發表煽動宗教仇恨言論”為由,判處了10個月監禁,5年內不許從政。

    2001年8月,美德黨也被憲法法院取締。埃爾多安與美德黨主張革新的少壯派共同創建正義與發展黨並任主席。

    2002年11月,正義與發展黨贏得議會選舉,隨即著手修改憲法條款,推翻了限制埃爾多安從政的判決。正義與發展黨副主席阿卜杜拉·居爾出任總理。其後國會對相應憲法條款進行修改,從而恢復了埃爾多安的從政資格。

    貧家子弟

    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 (Recep Tayyip Erdogan) ,現任土耳其總統。反對派稱他為“土耳其第一狂人”。1954年2月26日生於伊斯坦堡一個虔誠的穆斯林家庭,兒時家境貧寒。在一個盛產美男子的國度,他的長相頂多算周正,但他從小就有著過人的抱負,並在多個領域“全面發展”:學習方面,他畢業於馬爾馬拉大學商學院;體育方面,年輕時他曾是個職業足球運動員,一直以加入國家隊為目標;政治領域,他在15歲時就加入了支持政教合一的土耳其繁榮黨青年預備隊。 在埃爾多安出生前兩年,土耳其就加入了北約;在他5歲的時候,土耳其表達了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的興趣,當時,歐共體只有區區六個會員國。可以說,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埃爾多安見證了土耳其這個國家“脫亞入歐”的艱辛歷程。 1963年,土耳其與歐洲經濟共同體簽訂了結盟協定,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成員、歐洲委員會首任主席沃爾特-霍爾斯坦稱頌此項協定是對“土耳其是歐洲一部分”的明確承認。可悲的是,那似乎成了土耳其與歐洲關係最近的一刻,半個世紀過去了,霍爾斯坦的同黨後輩默克爾明確表態,不支持土耳其成為歐盟正式成員國。 國內政治也一樣,在土耳其,政黨出現得快,消失得更快,形形色色的政治聯盟組建了,又反目成仇,軍隊時不時還會出面將出格的政府趕下台。幾十年的政治生涯里,這些挫折埃爾多安全都經歷過。 1994年,40歲的埃爾多安當選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市的市長。當時土耳其剛剛經歷了長達15年同庫爾德分裂勢力的戰爭,內戰導致3萬多人死亡。上任後,埃爾多安把一個擁擠喧囂的第三世界大城市治理得整潔、乾淨,甚至一度解決了腐敗問題,他當市長期間,伊斯坦堡經濟繁榮,治安良好,外國遊客紛至沓來。但一場巨大的挫折也正在等待著他。

    虔信宗教

    美國《時代》周刊這樣評價埃爾多安:他表面上是個世俗派,骨子裡是個伊斯蘭保守派。他總是西裝革履,也主張婦女在公共場合不要蒙面紗,但他的妻子不論什麼時候都會用頭巾嚴嚴實實地裹住自己的頭髮。在反對派眼中,埃爾多安是一個狂熱的宗教主義者。他不抽菸、不喝酒,每個星期五到清真寺做禱告。國父凱末爾規定土耳其是個政教分離的世俗國家,要土耳其人拋棄阿拉伯文,改用拉丁文;取消一夫多妻制,讓男子剃掉鬍鬚,讓婦女摘下頭巾,甚至規定,婦女在政府機關及學校佩戴頭巾為非法。然而,這一規矩遭到埃爾多安夫人和女兒的挑戰。她們佩戴傳統的頭巾出現在各種公開場合。外人或許很難理解一條小小的頭巾竟然會成為土耳其政治鬥爭的焦點,但很多土耳其人的確把頭巾看作是“保守”和“世俗”的分水嶺,更擔憂這背後有西方女權勢力的入侵。 1998年,他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引用了一首古詩:“宣禮塔是我們的劍,穹頂是我們的頭盔,清真寺是我們的兵營,信徒們是我們的士兵,”這首詩因為隱含原教旨主義的極端思想,一直被主導世俗化的土耳其軍方認定為“禁詩”。剛講完這幾句,就有幾位秘密警察衝出來拉住埃爾多安,在被拖走前,他大呼:“這首詩還沒頌完!” 隨後,埃爾多安因“反世俗罪”被判處4個月監禁,剝奪政治權利5年,他所在的政黨也被取締。但在這段時間裡,他率領相對溫和的舊黨派同僚創建了土耳其正義與發展黨,該黨成立不久就在2002年的議會選舉中獲勝,隨後對相應憲法條款進行修改,恢復了埃爾多安的從政資格。2003年3月9日,埃參加地方議會補選並當選議員,同月11日,原總理,正義和發展黨副主席阿卜杜拉·居爾辭職,艾哈邁德·內傑代特·塞澤爾總統任命埃為總理並授權組閣。遭遇牢獄之災5年後,埃爾多安終於成功的邁上了政治生涯的頂峰。

    經濟奇蹟

    埃爾多安能夠捲土重來,是因為土耳其在1999年和2001年連續經歷了兩次經濟危機,通貨膨脹率接近40%,100萬土耳其里拉只能兌換1美元,成為全球最不值錢的貨幣之一,銀行利率一度高達1000%,但依然無法阻止大量資本外逃。無奈之下。土耳其只能接受國際貨幣基金條件苛刻的110億美元緊急援助方案,同意推動私有化改革,政府也開始了緊縮政策。軍隊干政的情況才有所收斂。 上台之後,埃爾多安和他的正義與發展黨一直牢牢把持著土耳其的政權。對此,卡內基基金會的土耳其專家亨利·巴爾基評價說:“大多數人看自己的錢包投票。”埃爾多安任總理後,不僅成功地將通貨膨脹率控制在5%-8%左右,還讓土耳其GDP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7.3%,速度超過俄羅斯、巴西和韓國。從2003到2011年,人均產值從2500美元增加到10522美元。 來自沙特和阿聯等富裕阿拉伯國家的投資源源而來,土耳其的企業也和伊朗、敘利亞、伊拉克等國做起了生意。可以說,土耳其就是中國在中東的翻版。它的製造業、建築業快速發展,土耳其建築公司還成了中國企業在中東地區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2007年7月17日,土耳其議會大選前夕,他再出狂言:“如果我們不能獨立組建政府,我將從此退出江湖,再不過問政治。”23日,選舉結果揭曉,他領導的正義與發展黨大勝,在550個席位的大國民議會中獲得340席,穩居議會第一大黨地位,並將繼續單獨組閣。

    反以事件

    經過 2009年1月29日,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和以色列總統佩雷斯因加沙問題發生激烈爭辯,埃爾多安更因憤怒中途退場。 正在瑞士滑雪勝地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29日上演“驚人一幕”。出席關於加沙衝突討論會的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為了抗議以色列總統佩雷斯對加沙動武的辯護、台下爆發的掌聲以及討論會主持人有失公允的做法,憤然退場,在台上台下人們震驚而愕然的目光注視下離開主席台。加沙衝突又起,而戰火已跨越數千里,燒到了阿爾卑斯山深處的小鎮上,這場火藥味十足的討論會成了巴以困局頗為耐人尋味的一個縮影。 討論會被安排在29日的傍晚,主講嘉賓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阿拉伯聯盟秘書長穆薩、以色列總統佩雷斯和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主持人是《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伊格內修斯。潘基文首先發言,他講到發生在加沙的人道主義危機,呼籲以色列解除對加沙的封鎖,號召阿拉伯國家在解決巴以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接著是穆薩和埃爾多安,他們對巴勒斯坦民眾表示同情,呼籲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巴以問題。 這次發言是當天埃爾多安在達沃斯的第二次亮相。當天上午,他在一場討論會上提醒美國新政府慎用“恐怖主義”標籤,用新思路來解決中東問題。他的這個發言被媒體解讀為對哈馬斯的支持。也許是對埃爾多安的表態早已不滿,輪到佩雷斯發言時,這位85歲的中東老牌政治家顯得很激動,他聲音陡升8度,幾乎是怒吼著為以色列對加沙動武做辯護。他說,以色列的動武實非不得已的舉動,因為以色列孩子的生命安全一直受到哈馬斯火箭彈的威脅。他顫抖著拿出一張紙,是以色列兒童寫給他的信,信中訴說了內心的恐懼。 他還說,以色列不要戰爭,而是通過戰爭保障自身安全,和平地生活。巴勒斯坦人要怪也只能怪哈馬斯引來了這場戰爭。說到動情處,佩雷斯說他懷念阿拉法特,因為阿拉法特是尋求和平的。他還讚揚了穆巴拉克對哈馬斯組織的遏制,同時用手指向坐在他右邊的埃爾多安,說他是哈馬斯的後台和支持者。佩雷斯的演講用了25分鐘,結束時台下傳出了頗為熱烈的掌聲。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埃爾多安滿臉通紅,他強烈要求正在宣布討論會結束的主持人給他“一分鐘的發言機會”。 這時,他的措辭頗為嚴厲,指責以色列殺害巴勒斯坦人,犯下了嚴重罪行。在他發言的過程中,主持人伊格內修斯不斷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停下來,這時埃爾多安說了一句“我想我不會再回到達沃斯來了,因為你們根本不讓我講話!”隨即起身,不顧穆薩的勸阻離開。一個小時後,埃爾多安和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將聯合舉行記者招待會。會上,埃爾多安解釋了他發怒的原因。他說,主持人有失公允,潘基文、穆薩和他的發言都歷時10分鐘左右,而主持人卻給了佩雷斯25分鐘。 他還表示,佩雷斯是位長者,對此他給予了應有的尊重,但並不認為達沃斯會場應該出現用手指著對方的教訓人姿態。事後,有關方面都在此事上做起了文章。土耳其媒體在第一時間宣布說,討論會結束後5分鐘,佩雷斯即給埃爾多安打去電話,向他道歉。而第二天,以色列官方發言人對土方說法予以了否定,稱兩者只進行了友好交談,佩雷斯沒有道過歉。哈馬斯則發表聲明,對埃爾多安的“勇敢之舉”表達了“歡呼和致敬”。 評價 通過這件事,以色列可能會覺得老總統捍衛了國家利益,令人敬佩;阿拉伯世界可能會多出一個英難人物,從而增強了土耳其在中東問題上的發言權和砝碼;世界經濟論壇也許會吸取教訓,避免再出現類似的場景。這個頗為戲劇性的事件最直接地把巴以問題的困局展現在了世人面前。巴以因土地問題結怨六十多年,期間爆發多場戰爭和衝突,雙方都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中東問題成為永遠的熱點和解不開的死結。巴以矛盾依然故我,戰爭並沒有帶來和平。巴以現狀充分說明那種各說各的理、冤冤相報、試圖通過武力解決問題的思路必須得到改變,巴以問題需要新思維,任何有遠見的政治家都應為此做出努力。 對於這位政治人物的舉動,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為之歡呼,並高度讚揚其“勇敢的站出來”的壯舉。哈馬斯的發言人巴爾胡姆說,埃爾多安“捍衛了那些在加沙被罪惡的猶太復國運動分子戕害的受害者”,“我們認為他的離席而去是對猶太復國運動者所進行的大屠殺的受害者的支持”。 土耳其曾是以色列在中東為數不多的盟友,但是埃爾多安卻猛烈批評了以色列對加沙城發起的為期22天的軍事行動,這次的軍事行動導致1300多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因會場的表現,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周五回國時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數千民眾聚集在機場歡迎他的歸來。當埃爾多安到達伊斯坦堡阿塔圖爾克機場時,民眾們高舉土耳其和巴勒斯坦旗幟高呼,“土耳其為你自豪。”而土耳其發行量最大的《土耳其自由報》當天頭版標題是“達沃斯精神不復存在了。” 周四晚上,在達沃斯論壇上出現意外一幕。瑞士當地時間18:30時,在討論關於加沙的中東和平的分論壇上,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在與以色列總統佩雷斯激烈爭論後憤然離場。而該論壇的主題恰恰是,如何防止中東和平進程的再次惡化。埃爾多安之所以離開,是因為作為主持人的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大衛,沒有允許他回應佩雷斯總統關於加沙衝突的觀點。 隨後埃爾多安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施瓦布就坐在他旁邊。埃爾多安抱怨說,佩雷斯在論壇上講了25分鐘,比他講的時間多一倍,是會議議程允許的開場演講時間的5倍。當埃爾多安說話逾時時,大衛會拍他的肩膀,提醒他結束。

    卡拉巴赫

    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於2009年12月表示,安卡拉在結束卡拉巴赫衝突前不會通過該檔案。2010年4月,薩爾基相簽署暫停檔案批准過程。薩爾基相表示,土耳其不準備繼續已開始的進程。該檔案在土耳其議會同樣處於"冷凍"狀態。

    擊落俄戰機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表示:被擊落的俄羅斯戰機是蘇-24戰機,稱俄羅斯戰機不理會多次警告。 2015年11月24日,土耳其F-16戰機在敘利亞擊落俄羅斯蘇-24轟炸機,此後兩國關係開始經歷危機。 28日,普京簽署制裁土耳其的總統令,對土實行禁止部分貨物進口、暫停土公民入境等一系列制裁。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就土擊落俄戰機一事致信俄總統普京,並表示道歉。 埃爾多安在信中說:“我想說對不起。我們對俄遇難飛行員家人的傷痛感同身受,我們把他們當作土耳其的家人。我們願意採取各種措施減輕他們的傷痛和損失。” 埃爾多安還表示,俄羅斯是土耳其的朋友和戰略夥伴,土耳其從來沒有想過要蓄意擊落俄方飛機。土方願意盡一切所能恢復兩國關係,並希望雙方就處理地區危機和打擊恐怖主義進行合作。

  3. 2023年5月9日 · 2023年5月29日. Getty Images. 作為土耳其現代化計劃的一部分埃爾多安總統率先開展了許多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執政多年的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贏得又一個五年任期他的支持者徹夜歡慶。 「全國8500萬人全體獲勝了,」他在安卡拉市邊沿的巨大官邸,向歡呼的民眾這樣說道。...

  4. 2023年5月9日 · 過去20年在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的領導下土耳其發生了巨大變化。. 從經濟、婦女權利到宗教、國際關係以及國家控制 ...

  5. 2023年3月1日 · 埃爾多安. 雷傑普·塔伊普·艾爾多安 ( 土耳其語 : Recep Tayyip Erdoğan , 土耳其語發音:[ɾeˈd͡ʒep tajˈjip ˈæɾdo.an] ( 聆聽) ;1954年2月26日 - ),或譯 艾爾段 , 土耳其 政治人物 、 伊斯蘭主義 者、 新鄂圖曼主義 及 民族保守主義 者,曾連任三屆 ...

  6. 2023年5月29日 · 2023年5月29日. 埃爾多安的支持者週日在伊斯坦堡慶祝他的勝利。 Sergey Ponomarev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據選舉官員稱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週日贏得連任在擔任該國最高政治人物的20年裡埃爾多安加強了對權力的控制同時惹惱了他的西方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