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3月17日 · 升職喜訊. 32位任職副房屋事務經理的同事獲擢升為房屋事務經理,包括:楊起聰、李偉健、梁發、李衍宗、周惠芬、楊治強、江珮香、李淑芬、王懿華、黎惠玲、李悅明、鍾蝶芬、馮偉玲、張偉佳、黃淑貞、郭秀芬、利永強、劉兆華、陳韻玉、鄧婉玲、周淑玲 ...

    • 狄志遠1
    • 狄志遠2
    • 狄志遠3
    • 狄志遠4
  2. 2019年4月12日 · 六位高級技術主任(建築設計)獲擢升為首席技術主任(建築設計),包括李偉光、梁國輝、陳良強、楊保康、陳志賢和鄭志光。. 高級技術主任(土力工程)金國燕和技術主任(土力工程)黃詠恩分別獲擢升為首席技術主任(土力工程)和高級技術主任(土力 ...

    • 狄志遠1
    • 狄志遠2
    • 狄志遠3
    • 狄志遠4
  3. 最新情報. 房委會職員同樂會 周年聯歡晚會. 2024 . 香港房屋委員會職員同樂會(同樂會)周年聯歡晚會1. 月12 日在海逸皇宮大酒樓舉行。

  4. |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出版日期: 2019年9月20日. 其他文章: 升職喜訊. 總產業測量師徐素華獲擢升為助理署長(屋邨管理)(二)。 高級工料測量師林清華獲擢升為總工料測量師。 高級屋宇裝備工程師黃沛津獲擢升為總屋宇裝備工程師。 土力工程師李奉華獲擢升為高級土力工程師。 屋宇裝備工程師陳志光獲擢升為高級屋宇裝備工程師。 三位屋宇裝備工程師黎劍明、黃傳瀚和李文聰獲擢升為高級屋宇裝備工程師。 三位屋宇保養測量師趙英翔、卓長基和黃文龍獲擢升為高級屋宇保養測量師。 高級工程監督劉育聰獲擢升為總技術主任(建築工程)。 合約法律主任陳佩玲獲擢升為合約高級法律主任。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列印文章.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 狄志遠1
    • 狄志遠2
    • 狄志遠3
    • 狄志遠4
    • 狄志遠5
  5. 2022年4月22日 · 觀塘區議會主席. 耐心解答議會主席的查詢,工作效率高,富責任感。. 唐家強. 物業服務經理/物業服務/西九龍及西貢(二). 西九龍及西貢區物業管理服務小組. 張志強. 幸福邨福月樓互助委員會主席. 妥善安排屋邨圍封和強制檢測工作,加強邨內清潔和消毒 ...

  6.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 2010年. 2020至現在. 1954年,政府在石硤尾興建首個徙置屋邨以安置大火災民。 且讓我們追溯由當年至今日,香港公共房屋發展的歷史。 50年代初. 內地政局變動,很多人湧入香港,導致寮屋數量激增。 這些擠迫又簡陋的居所,環境惡劣,火警頻生。 1953. 石硤尾寮屋區在聖誕夜發生大火,超過五萬名居民一夜間失去家園。 1954. 政府立即在原址興建多幢兩層高的平房,臨時安置無家可歸的災民。 政府斥資興建多層徙置大廈,並設立徙置事務專員一職,以統籌其事。 成立半獨立的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廉租屋,提供設備齊全的居所予中下收入家庭。 八幢六層高的「第一型」徙置大廈在石硤尾落成,安置火災災民。 政府決定展開一個有系統的徙置計劃。 1957.

  7. 2011年9月2日 · 香港公共房屋的發展始於上世紀50年代。 這數十年來,公共屋邨大廈的外型和設計不斷改進,以配合不同年代社會的需要。 以下為大家介紹一下不同時期的公屋設計特色,窺探其演變。 最早期的公屋主要為安置天災或火警災民,以及因居所遭清拆而無處容身的家庭。 50年代的徙置大廈主要屬「第一型」、「第二型」設計,外狀多呈「工」字型,樓高六、七層。 居住單位只是一個斗室,沒有廚房,居民須在家門外的公共走廊煮食;廁所、浴室、自來水等均是公用的,設於各樓層相連兩翼的中央走廊;當年一個五人家庭單位面積不過11平方米。 建於1954年石硤尾邨的美荷樓,便是本港僅存的「第一型」徙置大廈,經復修活化後將改建為青年旅舍。 到了60年代,公屋大廈以第三至第六型設計為主,由「第四型」開始,每戶都設有獨立廁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