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8日 · 序言. 李煥 (1917年9月24日—2010年12月2日), 字 錫俊 , 湖北 漢口 (今 武漢市 )人,曾經擔任 行政院院長 、 總統府資政 、 教育部 部長,並負責籌辦 國立中山大學 的 在臺復校事宜 ,並任復校後首任 校長 等職,為 中國國民黨 的資深黨員,長期受到 蔣經國 的提拔。 涉入國民黨 二月政爭 ,失敗後淡出政壇。 生平 [ 編輯] 李煥畢業於 上海 復旦大學 法律系,並於 抗戰期間 參加 國立政治大學 前身的中央幹部學校研究班,隨後又於 美國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 取得 教育學 碩士學位 ,並於國立政治大學擔任 教授 。 在對日抗戰爆發之後,即擔任 國民黨 青年工作及宣傳要職,在1946年至1948年擔任《瀋陽日報》的報社社長,之後進入國民黨中心。

  2. 李煥. (台灣地區政治家、前“行政院長”) 鎖定. 李煥1917年9月24日2010年12月2日字錫俊), 漢口市 (現屬湖北省武漢市)人,國民黨籍、台灣地區政治家。 曾經擔任台灣地區“行政院長”、“總統府資政”、“教育部長”,並負責籌辦 台灣中山大學 在台覆校事宜,並任覆校後首任校長等職,為國民黨的資深黨員,長期受到 蔣經國 的提拔。 涉入國民黨二月政爭,失敗後淡出 政壇 。 中文名. 李煥. 外文名. Lee Huan.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7年9月24日. 逝世日期. 2010年12月2日.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 、 哥倫比亞大學. 職 業. 政治家. 主要成就. 台灣中山大學校長 “行政院長” 出生地.

  3. 2024年5月18日 · 简体. 工具. 焕 (1917年9月24日—2010年12月2日), 字 锡俊 , 湖北 汉口 (今 武汉市 )人,曾经担任 行政院院长 、 总统府资政 、 教育部 部长,并负责筹办 国立中山大学 的 在台复校事宜 ,并任复校后首任 校长 等职,为 中国国民党 的资深党员,长期受到 蒋经国 的提拔。 涉入国民党 二月政争 ,失败后淡出政坛。 生平 [ 编辑] 焕毕业于 上海 复旦大学 法律系,并于 抗战期间 参加 国立政治大学 前身的中央干部学校研究班,随后又于 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 取得 教育学 硕士学位 ,并于国立政治大学担任 教授 。 在对日抗战爆发之后,即担任 国民党 青年工作及宣传要职,在1946年至1948年担任《沈阳日报》的报社社长,之后进入国民党中心。

  4. 2011年8月2日 · 李煥是前總統蔣經國的子弟兵在政壇素有蔣經國意旨的最佳導體之稱不但深受蔣的信賴也是催台青政策的重要推手當時為了落實本土化政策大力提拔本省籍人士當時的李煥就負責相關工作期間包括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前考試院長許水德等都獲李煥提拔而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也是在李煥的推荐下被國民黨提名當選省議員。 但民國66年許信良脫黨參選桃園縣長,引發「中壢事件」,這件事使得李煥受牽連去職,離開國民黨組工會,一度遠離政治核心。 蔣經國晚年,李煥重回政壇,擔任了國民黨秘書長的重要職務。 蔣經國去世後,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總統,新舊勢力展開政爭,舊勢力為主的李煥在當時國民黨十三全會上,以第一高票當選中央委員,聲勢直逼李登輝,也讓閣揆俞國華知難而退,請辭行政院長。

    • 出任艱巨
    • 持有尚方寶劍
    • 結樹政敵

    長期維持一黨優勢的國民黨,近兩年來面臨社會急遽變遷,及新興在野反對力量的競爭,不僅黨內幹部對加速權力結構及黨務革新多所期望,關心國是的人更深切盼望主導國內政治發展的國民黨,能加速黨內的自由化、民主化、本土化,帶動民主政治健全發展。 形象開明的李煥適時地「出任艱巨」,成為國民黨蔣故主席推動民主化政策及黨務革新的重要股肱,一般相信,將是他政治生涯蓋棺論定的一仗。 在秘書長的交接典禮上,他強調自己會以「為國家而生,義無反顧」的心情,全力以赴。各界也都殷切期望他以更開明、更創新的做法,打破政治革新的僵局。 資深的黨政記者,甚至替他開出一張任務清單。舉凡大陸政策的研定、民主化的推動、朝野兩黨互動的正常化,乃至於執政黨體制架構的調整、人才幹部的培訓、整個權力結構的新陳代謝……,都被羅列為他無可迴避的責任...

    「他持有推動改革的尚方寶劍,」期許他的人說。 李煥和蔣經國先生的確淵源深厚。他27歲自復旦大學畢業,便考進培養幹部人才的中央幹部學校,成為當時的教育長——蔣經國的門生。此後,他隨從蔣先生發展,逐步在黨、團、組織三方面寫下紀錄,並在蔣先生所釐定的重大政策上,扮演關鍵性的推動角色。 「他對經國先生的思維、作風和目標知之最深,」政壇人士指出:「幾乎察言觀色,就知道蔣先生想怎麼做、該怎麼做、會怎麼做,並立即為他設計滿意可行的方案。」 具體的實例是本土化政策。民國61年,我國剛退出聯合國,當時人心思變,要求改革及擴大政治參與的聲音此起彼落。行政院長蔣經國以前瞻性的眼光,積極推動政治本土化,身居國民黨組工會主任的李煥,便負責第一線的執行工作。 然而,民國66年,同時身兼組工會、救國團及革命實踐研究院主任...

    十名黨國元老級的政要,親自下鄉調查中壢事件及選舉挫敗的原因,提出不利於他的報告。知情者指出,李煥在執行政策的過程中,結樹了政敵。 例如,國民黨提名政治新秀參選,打破地方派系,便不可避免地得罪了地方派系;他拔擢年輕行政首長及民意代表擔任國民黨中央委員,促進權力結構的年輕化,也開罪了權貴階層。 李煥遠離政治圈,到高雄西子灣畔創辦中山大學,由絢爛歸於平淡。直到六年前,他被徵召入閣任教育部長,才再度成為一看活棋。這期間,觀察的人發現,他的作風變得內斂、謹慎,處事態度也更為幹練、圓熟。 事實上,李煥幾度受重用,幾乎都面臨推動革新的阻力。六十年代初期的本土化政策如此;十年後的政治六大革新,情況亦然。 就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半年以來,李煥心急如焚地推動革新政策。親近他的人透露,推動時遭遇的阻力,已給他...

  5. www.wikiwand.com › zh-tw › 李煥李煥 - Wikiwand

    李煥 (1917年9月24日—2010年12月2日), 字 錫俊 , 湖北 漢口 (今 武漢市 )人,曾經擔任 行政院院長 、 總統府資政 、 教育部 部長,並負責籌辦 國立中山大學 的 在臺復校事宜 ,並任復校後首任 校長 等職,為 中國國民黨 的資深黨員,長期受到 蔣經國 的提拔。 涉入國民黨 二月政爭 ,失敗後淡出政壇。 Quick Facts 李煥, 總統 ... Close.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李煥(1917年9月24日—2010年12月2日),字錫俊,湖北漢口(今武漢市)人,曾經擔任行政院院長、總統府資政、教育部部長,並負責籌辦國立中山大學的在臺復校事宜,並任復校後首任校長等職,為中國國民黨的資深黨員,長期受到蔣經國的提拔。

  6. 李煥內閣 組成於1989年6月1日, 中華民國總統 李登輝 任命時為 中國國民黨 黨員的 李煥 為 行政院院長 ,同時由李煥組成 內閣 成員( 行政院 各部會局處首長),所有閣員並於6月1日上任。 內閣成員以 執政黨 ,即國民黨的黨員為主。 1990年5月初,李煥確定請辭閣揆,不料卻在5月2日從國民黨內部消息傳出李登輝將任命卸任軍職的 郝柏村 繼任閣揆的消息,同年6月1日, 郝柏村內閣 成立。 內閣成員 [ 編輯] 行政院院長: 李煥 ( 中國國民黨) 行政院副院長: 施啟揚 ( 中國國民黨) 行政院秘書長: 王昭明. 行政院副秘書長: 不管部會政務委員:請參見 中華民國政務委員列表. 內政部部長: 許水德 ( 中國國民黨) 外交部部長: 連戰 ( 中國國民黨)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