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月3日 · 最近在研究各種 年度計畫方法 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規劃表範本,其中有一個很特殊的方法,叫做:「 Your Life in Weeks 」,用每一週為單位,紀錄與規劃自己的一生。 把一生擁有的 4680 週,變成一張紙就能填滿的 4680 個規劃空格。 這個方法我初次見到,是在「 Your Life in Weeks 」這篇文章中。 做出來的表格如下圖範例,這就是我們一生的縮影。 橫排 是從出生開始,以週為單位,每年有 52 週,橫排於是有 52 個格子。 直排 則是自己的年紀,每過 52 週,自己就增加了一歲,先預留好 90 個直排。 而如果以人生有 90 年來計算,我們擁有 4680 週,也就是這張規劃表上,共有 4680 個空格可以填滿。

  2. 2022年12月13日 · 作者: Esor Huang 12月 13, 2022. 2022 年 11 月初, Notion 發布了「Recurring Templates」新功能 ,顧名思義這個功能可以幫助我們在資料庫「根據循環時間」「自動建立」範本頁面。. 如果仔細思考其應用,這個功能其實可以幫助 Notion 做出更有效的「每週每月計畫 ...

  3. 2018年9月7日 · 這八篇故事,正是本書方法論的最佳驗證。 本書的日記方法論: 這本書最終提出了一套獨特的日記方法論。 你可以在章節編排上看到他的結構,但我這裡用不一樣的角度,重新幫大家看到方法論深沈的意蘊。 首先是「SLOW(慢)日記法則的三重性」。 第一重是要怎麼寫出能檢視人生的好日記? 這是本書第一部中所討論的,個人寫日記的SLOW法則。 第二重是如何能夠維持長期的寫日記習慣? 累積得愈久,反饋的能量愈大,這是本書第三部用SLOW法則延伸出來的習慣養成方法。 第三重是永錫令人驚豔的又一個獨創,他將SLOW日記法則擴充到他的企業顧問領域,在真實企業中帶領團隊去每日覆盤,並創造工作上最強大的溝通、目標訊息流,這是本書第四部分的重點。

  4. 2018年12月30日 · 這張「改變每週時間規劃表」設定好後,那這就是我接下來一段時間決定要貫徹執行的生活流程,利用這樣的生活流程改變,讓自己改變,也讓目標逐步實現。 對生活不滿意,感覺時間無法自己掌控,想要實現的新年計畫沒有進展,工作、家庭與個人時間混亂與迷茫,卻常常在假日、夜晚讓時間不知不覺流逝而懊悔。 如果有上述的問題, 或許可以試試看這樣的解決辦法: 時間無法百分之百掌控,那麼可以掌控幾種基本情境。 對生活不滿意,那麼嘗試把目標放入生活流程中。 時間不知不覺流逝,所以更應該事先設定好利用方式。 時間或許每天都會有一些意外、變動,例如我可能今天九點才吃早餐,但平常七點就會用餐。 但從更大的視野來看,每天吃早餐,則是一個相對穩定,並且可以由我掌控的情境。

  5. 2022年3月28日 ·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實踐兩個月之後,目前的操作方法。 2024/4/21 更新: 待辦清單到底有用無用? 避開完成焦慮,符合人性的使用待辦清單. 「每週子彈行動清單」+「間歇式日記」具體做法: 想了解詳細作法的朋友,還是可以參考兩篇更詳細的文章: 每週子彈行動清單如何安排:「 比較持續 5 年的列每週行動清單習慣,復盤我的待辦清單筆記技巧 」 間歇式日記如何寫:「 用寫「間歇式日記」取代規劃待辦清單,不會再寫了一堆卻做不到 」 這邊我就直接列舉簡潔版的步驟,以免跟前面文章重複: 我原本的每週子彈行動清單作法: 每日晚上,預排接下來一週的行動清單。 每天的行動清單分成三層來思考: 長期目標:每天要採取一兩步行動,推進長期目標。

  6. 2022年6月19日 · 三個有效步驟,一個關鍵心法. 作者: Esor Huang 6月 19, 2022. 經典 GTD 時間管理方法 中有一個關鍵步驟是做「每週檢視」,很多高生產力的專家也往往會提到「 覆盤 」的重要,但光是要實踐這樣的習慣,似乎就已經是特別困難的事情。 所以經過多年的許多客戶案例分析,常常發現最終大家是卡在「知道」每週檢視、復盤的好處,但卻在「執行」上無法養成習慣。 那麼,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每週檢視、覆盤好像很難真的執行? 更難每個禮拜養成持續覆盤的習慣呢? 今天第四集的「高效人生商學院」節目,我和照胤丞老師就要一起聊一聊這個問題,並分享我們如何實踐的具體技巧。 有興趣的朋友,也歡迎聆聽我們的節目: 「高效人生商學院」「EP.004|大家都說覆盤很難,怎麼做比較有效?

  7. 2020年11月13日 · 需要多少時間? 該段時間是否太過忙碌? 等等問題。 例如,我其中一個「高效能職場筆記法」的線上課程,進入最後上架前的準備階段,我在任務頁面的「 Reminder 」屬性中,設定了一個 2020/11/3 到 2020/11/16 的開始與結束時間. 這時候,回到「 Timeline (時間軸)」檢視,就可以看到在時間軸中,這個任務的進度條,出現在簡易的甘特圖畫面。 這是 Notion 「 Timeline (時間軸)」最簡單的功能應用,下面我繼續拆解還有哪些管理的技巧。 02. 專案頁面內,插入甘特圖,直接拆解任務進度. 有時候一個專案中,要執行的任務很多,並且時間安排很重要,這時候與其用待辦清單模式來拆解,不如試試看直接用 Notion 的「 Timeline (時間軸)」來拆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