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李承晚( 韩语: 이승만 / 李承晩 Yi Seung-man [註 3],1875年3月26日—1965年7月19日),初名承龍(韓語: 승룡 ),號雩南(韓語: 우남 ),韓國 首任總統(1948年-1960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首任总统(1919年-1925年),亦曾被推舉為朝鲜人民

  2. 2024年6月1日 · 工具. 李承 ( 韓語:이승만/李承晩 Yi Seung-man [註 3] ,1875年3月26日—1965年7月19日),初名 承龍 (韓語: 승룡 ),號 雩南 (韓語: 우남 ), 韓國 首任總統 (1948年-1960年)、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首任總統(1919年-1925年),亦曾被推舉為 朝鮮人民共和國 首任 國家主席 (1945年-1946年,未就任)。 1875年出生在 朝鮮國 黃海道 平山郡 ,曾就讀於 培材大學 (時稱培材學堂),1905年獲得美國 喬治華盛頓大學 政治學 學士 學位,1910年獲 普林斯頓大學 國際政治 博士 學位。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为政举措
    • 轶事典故
    • 历史评价
    • 个人作品
    • 人际关系

    韩国首届至第3届总统

    李承晚(韩语:이승만,1875年3月26日一1965年7月19日),韩国近现代史上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独立运动家,大韩民国首任总统。原名承龙,号雩南,本贯全州李氏,生于黄海道平山郡。早年研习汉学,科举屡试不第,1894年进入培材学堂(后来的培材大学)就读,后参与独立协会运动,1899年被大韩帝国政府逮捕判刑。1904年获赦,并作为高宗皇帝李熙的密使出使美国。1905年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学士学位,1910年相继获得哈佛大学硕士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并投身韩国独立运动。

    李承晚在美国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并标榜外交独立路线,企图通过外交活动、仰赖美国等列强的干涉来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1919年参与巴黎和会未果,提出了饱受争议的委任统治案,同年当选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总统,1921年在华盛顿会议的外交活动中再次失败,其活动陷入消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再度活跃,日本投降后回到南朝鲜,作为右翼势力领袖展开反托管运动,主张南部单独建国。1948年,李承晚在美国的支持下当选总统,于8月15日宣布成立大韩民国。

    此后李承晚连续3届当选总统,并成为自由党的首脑。他对内实施专制独裁统治,严厉镇压共产主义者为代表的左翼势力,同时为保住个人权力,两度强行修改宪法,践踏民主制度。对外依赖美援,坚持武力北进,拒绝与日本建交。1960年,在他第四次出任总统时,发生4.19运动,他的统治被民众推翻。李承晚被迫辞职并亡命美国夏威夷州,5年后死在那里,享年90岁。

    早年生涯

    李承晚出身朝鲜王朝王族全州李氏,是朝鲜太宗李芳远之长子(废世子)让宁大君李褆的16世孙,到他这一代已沦为没落两班。李承晚的父亲叫李敬善,母亲出身金海金氏,1875年3月26日(旧历光绪元年乙亥二月十九日)出生于朝鲜半岛黄海道平山郡。李承晚系五代单传,在他出生前有一兄,因天花而夭折,就在家族面临绝嗣危机而焦头烂额时候,金氏梦见一条巨龙,而后便怀上了李承晚。所以李承晚初名承龙,到1887年时才改名承晚。 李承晚3岁那年,举家搬到朝鲜王朝的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承晚的父亲李敬善沉溺于风水之术,很少在家;李承晚的姐姐也早已出嫁,因此他是与母亲金氏相依为命而成长的。金氏读过一点书,又笃信佛教,李承晚从其母那里接受了汉字启蒙,接触了佛教。佛教对李承晚的影响很深,即便后来他皈依基督教,也表示“走进寺庙就像回到自己家中一样”。 [3]李承晚是家中独子,为维持家道必须经常抛头露面,自幼养成“公鸡型”的外向性格和唯我独尊的习性,“公鸡型”的性格特点是好斗、高傲、永远高高在上和唯我独尊。 [3]后世学者认为,李承晚既从母亲那里熏陶到了独善其身的清高,又从父亲那里养成了家长式威权主义,这就形成了其性格中的马基雅维利式的君主主义思想。 李承晚像当时其他朝鲜年轻人一样,自幼接受汉文教育,企求考中科举,走一条仕宦的道路。他在家塾中学习儒家经典,并在1887年首次应举。遗憾的是到1894年为止,他参加的11次科举考试无一不是名落孙山。 [5]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朝鲜实行甲午更张。在这次改革中,科举考试被废止了。李承晚生路已断,而转型中的朝鲜亟需外语人才,他为了做官,便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监理会在汉城创办的教会学校——培材学堂(培材大学的前身,当时朝鲜规模最大的新式学堂)就读。他在培材学堂学习英语,开始广泛接触西方人士、沐浴西方文化,完成了由儒生到开化派的“华丽转身”。于是,李承晚脱胎换骨,并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民权斗士

    1896年,著名开化派人士徐载弼从美国归国,创办《独立新闻》,组织独立协会,在朝鲜播种民权思想。徐载弼对李承晚影响至巨,可以说是青年李承晚的导师。徐载弼从1896年5月开始的1年时间里,每周都要给培材学堂的学生开展一次关于世界地理、历史、政治及西方启蒙思想的讲座,同时在他的建议下培材学堂内部也展开了名为“协成会”的定期讨论会,由讨论内容均为社会与政治改革问题,徐载弼经常亲临“协成会”指导。李承晚是协成会的13名发起人之一,担任该会书记的职务,在徐载弼的熏陶下,李承晚立志为民权与独立而奋斗。 1897年7月8日,李承晚从培材学堂毕业,并以优等生作为毕业生代表对培材学堂师生、徐载弼及政府大臣及美国驻朝外交官发表题为“朝鲜的独立”的英语演说。此演说回顾了传统的中朝关系、因为甲午战争而实现的朝鲜独立及将来的朝鲜应该做些什么来挽救危局,被评为“这天毕业典礼上最有野心的作品”。 [6]此后他担任培材学堂的教师,并积极投身启蒙事业。1898年1月1日,《协成会会报》创刊,李承晚参与编辑工作,常在该报发表爱国文章。1898年3月,独立协会为排斥俄国干涉,召开万民共同会,李承晚参与了这次盛大的群众集会,并在集会上发表了呼吁同胞团结一致守护主权的慷慨激昂的演讲,这可以说是他迈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步。 此时独立协会运动方兴未艾,李承晚亦加入了独立协会,并多次被选为独立协会的总代委员,向大韩帝国政府质询出卖国权之事,成为独立协会中激进之少壮派的代表人物。1898年11月独立协会遭政府迫害以后,李承晚牵头率数十名青年学生去警务厅抗议,又参与万民共同会,要求韩国政府平反独立协会,并与御用打手皇国协会抗争。在李承晚等人不屈不挠的斗争下,高宗皇帝李熙不得不作出妥协,暂时放过独立协会,并于1898年11月29日任命包括李承晚在内的17名独立协会会员为中枢院议官。 当时逃亡到日本的开化党人朴泳孝之部下李圭完、黄铁等潜回国内,与李承晚等独立协会少壮派取得联系,试图利用韩国乱局浑水摸鱼,促使朴泳孝回国执政。李承晚等被收买后,于1898年12月召开万民共同会,继续展开反政府斗争,并且扬言要召还朴泳孝回国。当时独立协会会长尹致昊对李承晚的激进冒险活动极其不满,评价李承晚“很没理智,做事不计后果”。 [9]朴泳孝是高宗的心腹大患,坊间亦流传开朴泳孝回国做总统或当皇帝等阴谋论,因此高宗断然对独立协会采取镇压政策,于1898年12月22日动员军队将独立协会召开的万民共同会强制解散,并于12月25日下旨取缔独立协会。李承晚在独立协会的活动虽告一段落,但作为他在历史舞台上的崭露头角亦具有深远的意义。

    狱中蜕变

    独立协会运动被镇压后,李承晚躲进了美国医生萨曼家中,与躲在日本租界的全德基、朴容万等组成“青年会”,企图配合李圭完等武力推翻高宗。然而很快阴谋泄露,李承晚于1899年1月9日在从日本租界回美国人家的途中被别巡检逮捕。但由于李承晚“阴图不轨”的证据不足,再加上美国驻韩公使安连(霍勒斯·艾伦)照会韩国政府释放李承晚,因此李承晚在狱中过的算比较自由。此时培材学堂学生周相镐(周时经)等将两把手枪转交给与李承晚一起被捕的独立协会会员崔廷植的门客崔鹤柱,委托他在探监时把手枪偷偷送到崔廷植和李承晚手中,两人得到手枪后于1899年1月30日越狱(还有一名犯人徐相大也跟着越狱)。结果崔、徐二人成功翻墙到培材学堂,被美国人保护起来,李承晚则在逃跑过程中不幸被捕。 [10]后来崔廷植在偷渡日本时被抓回来,于1899年7月与李承晚一同受审。结果崔廷植以越狱主谋及开枪伤人的罪名被判死刑,李承晚则以越狱从犯的罪名被判无期徒刑,而他“阴图不轨”一事则因缺乏证据而没有追究。当年12月又减刑为10年惩役。 当时,李承晚在狱中广泛地汲取各国知识,特别对国际关系与外交倾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除了如饥似渴地涉猎西方学问,李承晚还笔耕不辍,1900年翻译了《清日战记》,1904年编撰了韩国历史上第一部《新英韩辞典》,著述了风靡韩人社会的《独立精神》一书。最重要的变化是李承晚在狱中改信了基督新教,他在培材学堂时就已接触美国的基督教,在监狱里则完全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在信仰上朝美国靠拢。 这一时期,西方政治思想和基督教对李承晚的影响甚大,而且李承晚的英文水平突飞猛进,已经达到熟练应用的地步。李承晚的政治外交思想在狱中写的两部书籍《清日战记》和《独立精神》中有显著的体现。《清日战记》是李承晚节译中国蔡尔康与美国传教士林乐知编纂的《中东战纪本末》一书并附上自己的评论而成,李承晚在书中一方面揭露日本的野心,另一方面则批判清朝与朝鲜的不开化,如果两国都是文明开化之国的话,就会放弃上国与属国之分,清朝也不会愚蠢地跟日本纠缠,体现出他蔑华反日的对外观。不过他的反日并不彻底,事实上他在日俄战争时祈祷日本胜利,还认为日本在《江华条约》中使朝鲜获得独立地位、在甲午更张时为朝鲜引入文明开化的风气,这些是值得感谢的。 [12]李承晚在日俄战争期间写就的《独立精神》一书里,阐述了清国是顽固的、俄国是强暴的、日本是狡猾的观点,而将美国称为“人间极乐国”而绝对信任,并对基督教极为推崇,主张通过基督教化来实现韩国的文明开化。 [13]后来他也立誓将韩国改造为东洋第一个基督教独立国。 [14]在书中他表达了依靠外交手段获得独立的思想。《独立精神》是李承晚思想定型的结晶,被他的追随者捧为“民族的圣经”。总而言之,狱中生涯是李承晚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不仅更加倾向西方政治外交思想,而且树立了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救世主式的使命感,成为他一生中极为重要的转折点。

    政治

    李承晚大力鼓吹“单选单政”的主张,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了大韩民国。李承晚建国后首先面临法统问题,按理说他应承认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但因为他曾被临时政府罢黜总统的不光彩经历,他否认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合法性,而宣称大韩民国继承自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之前的汉城政府,然后是他的欧美委员部维持汉城政府的法统。如此一来,他就彻底得罪了金九等临政派。在他统治时期,各种宣传物也对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讳莫如深。直到李承晚倒台后,韩国才承认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并奉其为法统。 李承晚虽标榜民主自由,却行专制独裁之实。首先表现在他的反共政策,李承晚对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左翼势力实行无条件镇压,并诉诸法制化,1948年11月,李承晚政权出台《国家保安法》,该法成为李承晚肃清异己的工具,频频逮捕国会议员;1958年11月,李承晚的亲信李起鹏亲自率警察强迫国会通过《新国家保安法》,该法规定凡是反对李承晚的个人或团体,均视为反政府嫌疑,最高可处死刑;国家机密和情报的概念扩大至军事以外的社会各方面;诽谤总统者以不敬罪处10年徒刑。如此一来,李承晚借反共之名将韩国变为到处抓人的警察国家。 其次,他发挥权术,牢牢把住个人权力,他善于操纵政党,在各个政治集团之间制造分裂,使一个集团反对另一个集团,当个人争斗和仇恨激化成各集团之间的冲突之后,他又公开地批评他们没有为民族的利益而联合起来。 [57]他麾下还有各种右翼青年团体,用以维护统治。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官员均由李承晚任命。他用人的标准是“忠诚”,他害怕下级威信升高而影响他的权力,所以频繁地更换官员,在他执政12年时间内先后有200多个内阁成员,平均每人只干了不到11个月。 [58]在他的独裁统治下,韩国官场贿赂公行,裙带成风。 第三,他为了保住权力,两度强行修改宪法,即1952年的“拔萃改宪案”和1954年的“四舍五入改宪案”,公然践踏民主制度。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也被限制,各种笔祸事件层出不穷,又在1958年1月1日与民主党和政友会两个在野党达成协议,规定禁止新闻发表有利于在野党的批判,从而换取李承晚政权不动员警察干预选举的承诺,引发新闻界的轩然大波。 李承晚亦制造个人崇拜。在自由党的运作下,宣传他是“反共英雄”、”自由明星”的海报铺天盖地,他的铜像被建起,《我们总统之歌》、《独立协会和青年李承晚》等歌颂他的文艺作品相继问世。 [60]但远不如朝鲜对金日成的崇拜。此外他在1957年收亲信李起鹏之子李康石为养子,并让他入读首尔大学,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盛传李承晚将立李康石为接班人。后来李康石迫于压力从首尔大学退学并参军,四一九革命爆发后杀光全家后自杀。

    经济

    李承晚不重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他的政策是先统一再建设、不统一不建设。李承晚政权宣称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实际上却通过朝鲜战争树立了统制经济,使国家成为韩国经济生活的主导力量。李承晚时期的经济主要依赖美国的援助,整个20世纪50年代,韩国国家财政的50%来自美援。特别是朝鲜战争后,美国加大了对韩国的援助力度,从1953年到1960年,美国给予韩国经济援助17.45亿美元,外加联合国韩国复兴署援助的1.2亿美元。李承晚坐拥美国巨额援助,却不好好利用,一心要武力北进,因此李承晚时期只有最低端的“三白”产业(面粉、制糖、棉纺织)发展较快,从中诞生了韩国最初的财阀。李承晚时代,整个韩国成为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市场,李承晚的选举仰仗七大企业(泰昌纺织、金星纺织、朝鲜纺织、东洋水泥、东立物产、首都物产、中央产业)的政治献金,这些财阀又得到李承晚政权的扶植,中小企业则纷纷倒闭,失业率猛增。由于美国援助粮食导致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价格间出现剪刀差,使韩国农业亦遭受沉重打击。李承晚统治后期更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总之,李承晚时期的韩国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在死亡线边缘挣扎。李承晚倒台的1960年,韩国人均gdp仅82美元,只有朝鲜的1/3,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不过,李承晚的经济政策并非毫无建树。在朝鲜战争前,李承晚政权于1949年6月出台《农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此次农地改革乃是继承美军政时期的政策,将土地有偿分配给农民。农地改革缓解了韩国农村的社会矛盾,极大削弱了地主制经济,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并为韩国的工业化铺平道路。李承晚政权后期还曾制定了“经济开发三年计划(1960—1962)”,并在四一九革命爆发前夕的1960年4月15日被国会通过。这一计划虽未付诸实施,但也是韩国自己制定的第一个经济发展计划,值得肯定。

    军事

    李承晚政府以“北进统一”为目标,对军事高度重视,但其主要途径不是国防现代化,而是大力扩军,朝鲜战争爆发前夕,韩国国军人数还不到10万。朝鲜战争进入边打边谈的阶段后,李承晚就全面扩军,到1953年7月停战时,韩军已经猛增至59万余人。战后一度增加到72万人,但因当时的韩国财政无法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故李承晚政府不得不裁了一些军。即便如此,军队规模仍然不是小数字,到李承晚统治末期有“60万大军”。另一方面,李承晚政府先后派遣约6700名军官去美国接受军事培训,远远超过文官赴美的数字,因此韩国军官比一般韩国人更容易赴美留学,成为精英意识极为浓厚的群体,培养了后来军事政变发生的温床(韩国三位军人总统朴正熙、全斗焕、卢泰愚都曾在李承晚时期赴美接受军事培训)。

    身世相关

    李承晚是朝鲜王朝让宁大君的后裔,但他本人并不张扬这点。他统治韩国后,给其美国顾问奥利华的信中拜托不要提及他的祖先背景,因为这很有可能给其政敌以他要恢复君主专制的把柄。 [2]事实上他对朝鲜王室态度也不好,拒绝滞留日本的李垠回国,并赶走纯贞孝皇后,将皇宫充公。

    反对暗杀

    韩国独立运动中的暗杀事件时有发生,李承晚对此坚决反对。1908年,韩国人田明云、张仁焕追到美国旧金山,刺杀了在《乙巳条约》中为虎作伥的美国顾问斯蒂芬,在美国法庭审判田张二人时,李承晚被邀请为翻译,但被他拒绝;1909年安重根在哈尔滨击毙伊藤博文,李承晚亦持批判态度。他认为杀死西奥多·罗斯福的朋友斯蒂芬及深受西方尊敬的伊藤博文恶化了美国人对韩国的认识,怀疑韩民族为过激派,从而不利于韩国独立运动。后来他甚至因为李奉昌和尹奉吉的义举而向临时政府抗议。 [71]而他的一贯主张则是通过外交手段获得独立。

    释俘事件

    1951年7月以后,朝鲜战争进入边打边谈的阶段。李承晚极力反对美国参与和谈,并扬言停战协定若签署,韩军将脱离“联合国军”,单独北进,但都被美国压服。后来因战俘问题的分歧而迟迟不能停战,中国主张双方战俘全体遣返,美国主张自愿遣返。到1953年5月25日,美国作出让步,同意中朝战俘移交印度为首的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允许中朝对战俘做解释工作,中国也表示同意。眼看停战协议即将达成,李承晚政权于1953年6月17日深夜释放了关押在论山等四处的25000名朝鲜战俘,并与看守战俘的美军交火。事后李承晚亦宣称决不改变立场。此举令美国大发雷霆,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等甚至讨论除掉李承晚的“永备方案”。 [72-73]另一方面,中国也以此事件为由果断发起金城战役,占领192平方公里土地,并质问美国能否管住李承晚。此时美国面临抛弃李承晚与拒绝停战的两难选择,但美国认为共产党仍是主要敌人,李承晚也作出妥协,默认停战,不过要求确保缔结韩美攻守同盟和给韩国提供大量经援军援。结果1953年7月停战,同年10月《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签订,李承晚还是得偿所愿。

    韩国

    李承晚统治时期(大韩民国第一共和国),对他基本都是正面评价,其亲信尹致映更是把他捧为“国父”。但亦有曹奉岩在《东亚日报》发表公开信,谴责李承晚不择手段维持权力、罔顾人民死活。 [77]另外,当时对他的宣传都以独立协会时期为主,而对他在韩国独立运动期间则活动则往往一笔带过。 四一九革命后到90年代,韩国对李承晚的评价转变为负面为主,被定性为反民主的独裁者、野心家。李承晚昔日的政敌金九被更多人视为国父,而李承晚在独立运动期间的糗事也被揭露出来。韩国历任总统对他评价都不高,如朴正熙称之为“年迈的李承晚的愚昧和独裁”、“在李承晚大权独揽的统治下,国家停止了发展。这种大权独揽和非制度化的政党——以个人为中心的贪婪的集团所起的作用,造成了民主政治的失败”。 [78]金大中对李承晚的评价则更低,他说:“第一任总统李承晚背弃他负有的为民主奠定基础的使命,为谋求个人长期执政,重用反民主的前通倭分子为亲信,滥用反共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利益的名义,巩固个人权势” [79],“从他身上根本看不到统一国家的愿望,而只能看到当冷战即将到来时一个政客的冷酷的运筹谋算。他过去曾把自己的身心全部贡献给光复祖国的事业;可是回国后不到一年,他不仅轻易放弃了统一祖国的理想,而且殚精竭虑地设法在这片分裂的国土上巩固自己的独裁统治。只要我们回想一下他的政治生涯的悲剧性结局,回想一下他如何一味主张不惜兄弟阋墙、谋求军事统一,便不难找到我们民族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韩国的民主化和对李承晚研究的深入,韩国学界对李承晚的评价日益多元化和客观化,除了很多人仍认定李承晚为“独夫”以外 [81],对他给予肯定评价的也不在少数,称李承晚是“具有领袖风范的领导人” [82],有的学者称李承晚是韩国现代史上的一棵巨树 [83],更有甚者指出如果没有李承晚,就没有自由民主主义的大韩民国,称他为“建国之父”。 [84]韩国前总统金泳三在晚年受采访时明确指出:“我认为李承晚博士是建国的国父。之后是做过很多错事。这是他年纪大了以后身边的人乱搞的。李博士是建国之父。当时北韩受苏联军队指示,苏联军官金日成组建了北韩政府,而且北方还培养了军队。在这种状况下,李博士殚精竭虑建立政府,这完全是他立下的功勋。” [85]总之,李承晚是韩国近现代史上争议颇大的人物,对他的功过迄今褒贬不一,韩国左右阵营长期对此展开争论。 2006年韩国民调机构“盖洛浦韩国”与“韩国论坛”联合调查显示,韩国青年学生对李承晚的评价低于金日成,认为他是“亲美事大主义者”(53%)、“反民主的独裁者”(18%)、“南北分裂的元凶”(18%),只有1.3%的人认为他是“独立斗士、建国之父”。 [87]2014年一份关于韩国人最喜欢的总统的民调中,李承晚排到第9位(0.8%),仅高于两名过渡性总统尹潽善和崔圭夏。

    美国

    李承晚对美国而言是“价值与负担”的矛盾体 [89],一方面他有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军事及意识形态价值,另一方面因为其独裁统治给美国道德负担,其武力北进给美国以战略负担。因此美国人对他评价很微妙,比如释俘事件时负责与李承晚交涉的美国国务院亚太助卿罗伯逊评价李承晚不但是个老谋深算、机智灵活的谈判高手,而且十分情绪化、不可理喻和难以琢磨,完全可能引领他的国家走向民族自杀。另一方面,他能够调动韩国的反共决心和意志,“这种精神和毅力应予以保存而非破坏”。此外,“他的军队由我们武装,在亚洲是最为庞大而有效的反共武器,我们十分需要他们站在我们这一边”。 [90]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也在日记中写道:“毫无疑问,敌人仍然是共产主义,但李承晚是一个如此不能令人满意的盟友,让人总是免不了以最强硬的措辞斥责他。” [91]美国勉为其难地扶植李承晚上台并给予援助,他下台时也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他。

    中国、朝鲜

    中国和朝鲜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对李承晚持全盘否定态度。他在抗美援朝时以“美李匪帮”、“李承晚傀儡集团”闻名于中国。1951年曾出版名为《朝鲜卖国贼李承晚》的册子,改革开放后,虽不提他卖国,但在中国仍是负面形象,如学者张琏瑰认为李承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封建余孽,是十足的帝王主义者”,为人专横残暴、刻薄寡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朝鲜将李承晚与历史上的李成桂、李完用以及后来的李明博等均视为李氏家族所产的特大型卖国逆贼。

    李承晚著作等身,可与尼赫鲁颉颃。其著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从这点来说他堪称是思想家。他早年在《协成会会报》、《独立新闻》、《皇城新闻》、《帝国新闻》等报刊上撰写大量稿件,1899年入狱后又开始写书,主要有:

    •《狱中杂记》(英文、汉文,未出版)

    •《新英韩辞典》(英文、韩文,未出版)

    •《清日战记》(韩文,节译《中东战纪本末》并附评论,1917年在美国夏威夷刊行)

    •《独立精神》(韩文,1910年在美国首次刊行,多次再版,被奉为“民族的圣经”)

    •《美国影响下的中立论》(英文,普林斯顿大学博士论文,1912年在美国刊行)

    先世

    让宁大君李褆→长平都正李䜣→富林令李顺→树州正李允仁→李忠谠→李元约→李庆祚→李仁后→李烱→李惟源→李征夏→李墺→李最权→李璜→李昌禄→李敬善→李承晚

    父母

    •李敬善(1839年—1913年) •金海金氏(1840年—1916年)

    妻子

    •第一任妻子:朴承善(阴城朴氏,1875年—1950年),1890年与李承晚结婚,后在丈夫影响下成为新女性,其母侍奉高宗宠妃严氏(纯献皇贵妃),加上严妃爱读李承晚在《帝国新闻》上发表的文章,使李承晚在狱中生活有保障。1911年赴日留学,1912年与李承晚离婚。 •第二任妻子:弗兰西斯卡·端娜(Franziska Donner,韩文名李富兰,1900年—1992年),奥地利人,1933年在纽约市与李承晚结婚。

  3. 2019年2月19日 · 李承晚(韓語:이승만,1875年—1965年),原名承龍,號雩南,本貫全州李氏,生於黃海道平山郡。 1905年獲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學士學位,1910年相繼獲得哈佛大學碩士與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李承晚是首位擁有博士學位的韓國人。

  4. 李承晚(韓語:이승만,1875年3月26日一1965年7月19日),韓國近現代史上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獨立運動家大韓民國首任總統。原名承龍,號雩南,本貫全州李氏,生於黃海道平山郡。

  5. 後生個陣嘅李承晚. 李承晚lei5 sing4 maan5 ( 韓文 : 이승만 ; 1875年 4月18號 — 1965年 7月19號 ),字 承龍lung4 ( 승룡 ),號 雩南jyu4 naam4 ( 우남 ),係 韓國 獨立運動家、政治人,人稱 南韓國父 。.

  6. www.wikiwand.com › zh-tw › 李承晚李承晚 - Wikiwand

    李承晚 ( 韓語:이승만/李承晩 Yi Seung-man [註 3] ,1875年3月26日—1965年7月19日),初名 承龍 (韓語: 승룡 ),號 雩南 (韓語: 우남 ), 韓國 首任總統 (1948年-1960年)、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首任總統(1919年-1925年),亦曾被推舉為 朝鮮人民共和國 首任 ...

  7. 其他人也問了

  1. 相關搜尋

    李承晚 金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