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30日 · 為何投資反人性? 以股票投資為例,當股票下跌時,大家會偏向繼續持有等待回升,因為馬上放棄就會造成前期投入成本的損失,而賺錢的股票就會在獲得一定收益後馬上賣出,以此來鎖住賺來的利潤。 其實正確的操作策略,應該是及時賣出下跌的股票,及時止損;對於正在上漲的股票可以繼續持有,尤其是剛開始盈利,股價還沒有大漲的股票。 但由於損失厭惡的人性弱點,做出不同的投資決策,最後蒙受損失。 人性的弱點. 1.損失厭惡:總是喜歡確定收益,討厭確定的損失. 正如以上的例子,當所購買股票上漲時,大家都會偏向於選擇獲利退出,落袋為;當所購買股票下跌時,大家偏向於選擇等待回升,因為此時賣出,意味著將浮動虧損轉為實際虧損,這是一般人不能接受的現實。 為了避免確定的損失,大家甚至變得願意承擔風險。

  2. 2023年1月11日 · 近日,Netflix推出華爾街吸金惡霸馬多夫(Bernard Madoff)的紀錄片,這部謎你影集訪問多位受惠者、員工、吹哨人及執法人員,嘗試重新勾劃出馬多夫是如何鋪陣騙局,受害人又如何上當。 馬多夫曾是華爾街著名金融經紀人、前納斯達克交易所主席,也是華爾街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的策劃者,吸金達640億元,受害者遍佈100多個國家,其中更涉及大型金融集團和各界名人,直至2008年金融危機,馬多夫虧損客戶數百億美元,騙局才最終破滅。 無數投資者原以為他是受人敬重的華爾街大佬,沒想到信任他的後果是陷入生活困境。 馬多夫最終因證劵欺詐、洗錢、偽證等11項控罪,於2009年被判150年監禁。 他在2021年在獄中逝世,終年82歲。 什麽是「龐氏騙局」?

  3. 2022年12月15日 · 2022年對全球投資人可謂步履蹣跚,但2023年仍然充滿挑戰,包括潛在經濟衰退風險、更多的市場波動和利率持續上升等難關。 在如此嚴峻環境下,投資者們應如何求得生存? 投資者們應採取保守的投資策略,特別是退休人士或正在為退休儲蓄的人士。 投資者們可參考以下4種應對方式,找到規避動盪市場最理想的方式。 點擊圖片放大. 1.忽略噪音. 在經濟衰退風險加劇、持續通貨膨脹和高企的利率下,投資者可能會更情緒化,容易被當下不景氣的市場環境和較壞的市場預期所影響,做出錯誤的投資決定。 MarketWatch引述Vanguard機構投資者團隊的首席客戶官 (Matt Brancato) 說道,現在是堅持反映風險承受能力的長期計劃的時候了,來年充滿挑戰,要著眼於長期,應制定計劃並忽略市場上的噪音。

  4. 2023年1月5日 · 第一步是盤點自己財務狀況,清楚自己現在有多少負債,有多少存款,還有自己未來的目標。 Sabatier説道,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出發點,將永遠無法到達自己想去的終點。 第二階段:自給自足. 第二步就是靠自己的能力生存,這意味著,在不借助外力情況下,能夠靠自己的收入來養活自己,例如,不再需要父母的支持。 Sabatier 説道,在這個階段,你還有可能是「月光族」或者需要貸款。 第三階段:喘息空間. 在這個階段,在支付完生活花銷之餘,還有閑錢可以實現其他目標,例如存應急錢或為退休投資。 離開第二個階段,證明自己在財務上獲得更大的自由度,但並不意味著有很優渥的收入,也有可能是「月光族」,因為懂得賺錢的人不一定懂得存錢。 第四階段:穩定發展.

  5. 2022年11月14日 ·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2/11/14 09:00. 分享:. 每個人對待金錢的方式都不同,「我們研究百萬富翁」博客的主辦人兼品牌CEO Trey Lockerbie採訪了25個億萬富翁及100個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 他了解到有錢人通常不會有「賭博心態」 ,即不會總是期望靠運氣去實現迅速 ...

  6. 2022年7月14日 · 近日,香港政府針對虛擬貨幣平台監管制度進行新規範,7月6日,港府針對《2022年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 (修訂)條例草案》通過首讀並開始二讀。 如果修訂法例成功通過,2023 年 3 月 1 日起,任何未獲香港政府發牌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將不被允許在香港活動,即所有於香港未領有牌照的大型加密貨幣交易所,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及中心化交易所,將不被容許在香港提供服務。 大多虛擬貨幣平台未獲牌照. 目前來說,香港投資者可以接觸到的加密貨幣交易所、虛幣貨幣理財平台、DeFi 、CeFi 平台等,大多數都未領有香港證監會頒布的相關牌照;換言之,當新條例通過後,包括 Binance、FTX 等未領有牌照的交易所在香港的運作,恐將違反法規、並負上相關法律責任。

  7. 2022年12月23日 · 一位經濟學家Richard Thaler提出「心理帳戶」這個概念,他認為大家做決定時,會傾向在心裡創造不同的帳戶,並依照不用的帳戶餘額去使用,而不是根據總體的資產來做支出規劃。 例如,大家會將收入分為「生活開銷」、「休閒娛樂」和「學習增值」等類別,避免將不同類型的支出混在一起,小心翼翼使用。 但這樣也有弊端,如果得到一筆意外之財,大家通常都不會將這筆錢歸入日常的收支帳戶中,而是傾向將這筆錢用於購買平日不捨得買的物品或計劃一場久違的旅行。 歸根到底,大家都覺得額外得到的獎金是日常規劃外的獎勵,花費這筆錢不會令自己收支失衡,既能帶來平時無法享受的快樂,也不需要帶有負罪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