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29日 · 香港飞鱼何诗蓓(Siobhan)昨日先在东京奥运会女子200米自由泳夺得银牌,傍晚再在100米自由泳初赛,以总成绩第二名晋身今日的准决赛,再度冲击奖牌,成绩骄人。 她的两位前游泳教练昨日分别接受《大公报》专访,两人都大赞何诗蓓极具天赋,是“天生的泳者”,期望诗蓓今日发挥水准,再创佳绩,为港争光。 Michael:她具有正向思考. 年仅23岁的何诗蓓(Siobhan),练水生涯自小开始,她的德国籍教练Michael Fasching昨日身在德国,接受《大公报》越洋专访时,坦言为诗蓓取得佳绩感到开心和骄傲。 Michael大赞诗蓓极具天赋,而且十分勤奋,谦逊有礼又接地气,“抗压能力强、具有正向思考,是诗蓓站到奥运奖台的法宝”。 深信未来可夺金牌.

  2. 2022年2月27日 · 2022-02-27 04:24:40 大公报. 字号. 全国青联委员、香港政协青年联会副主席、香港菁英会创新科技研究会主任何林表示,Omicron确诊病例急升,市民对快速测试包的需求越来越大,基层市民需要尤其迫切。 因此,他以个人名义捐了一万支快速测试剂,其中三千支交由香港政协青年联会进行配对处理,以支援相应机构防疫工作。 此外,在香港菁英会及香港青年发展联盟的牵头赞助下,在“创业菁英@前海”举办的创业比赛中获奖的队伍iMeddy线上医疗平台,连系私营医生网络,为最少2000名已确诊及初步确诊患者提供免费视像问诊服务,帮助有需要的基层市民。 相关内容. 网友观点. 请输入内容... 大公网香港新闻频道.

  3. 2021年12月18日 · 2021-12-18 04:27:14 大公报. 字号. 图:王诗获委任为港大校务委员会主席,明年1月1日起生效。 【大公报讯】政府昨日宣布,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以其香港大学校监身份,委任王诗为港大校务委员会主席,任期由明年1月1日起生效,为期三年。 王诗表示,很荣幸能够继续服务母校,亦赞扬李国章任职期间大学取得杰出成就。 她续说,港大未来将有连串的新计划,包括在本地和区域的发展计划、招聘更多国际学术人才,以及与各地的学府和机构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合作关系,她将在新岗位上给予指引及支持。 李国章表示,任内见证港大在学术上的卓越表现,以及在香港和深圳进一步开拓发展深感荣幸,有信心港大在未来十年将会有更卓越的成就。

  4. 2022年8月23日 · 获选者之一港大学者尹旭辉博士的获奖项目旨在探索具有不同心血管风险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监测的最佳频率冀望未来能以较低成本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和相关死亡事件。 大公报记者 苏薇. “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自2019年起开放给香港及澳门八间大学的年轻学者申请,男性未满38周岁和女性未满40周岁的年轻科学家均可申请。 项目旨在支持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青年学者,在其自选的研究方向上进一步开展创新研究,以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人才。 每名获选的学者可获人民币200万元资助金额,作为直接在香港进行研究的经费,资助期限为三年。 医疗大数据造福糖尿患者. 其中港大有10名学者研究项目获选。

  5. 4 天前 · 分享. 揽炒派47人涉嫌组织及参与“35+非法初选案”,被控干犯香港国安法下的“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包括戴耀廷在内的31名被告在审前认罪,余下16人不认罪受审。. 审讯由去年2月至12月初历时118天完结,高等法院3名国安法指定法官今日 (30日)对16名 ...

  6. 2021年10月21日 · 2021-10-21 04:27:59 大公报. 字号. 图:Chickeeduck店员即场在黑衣上印上煽动字眼的烫章。 \大公报突发组摄. “人民力量”副主席谭得志(快必)去年涉多次在街站叫喊“光时”等口号,被控发表煽动文字、在公众地方作出扰乱秩序的行为等14罪。 案件本周一(18日)续审,控方传召曾在唐英杰案担任控方专家证人的岭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智鹏作供。 刘在接受辩方盘问时表示,如在非常明显的政治语境下,“香港人加油”、“没有暴徒 只有暴政”等口号,均可具煽动性。 相关内容. 网友观点. 请输入内容... 大公网香港新闻频道.

  7. 2021年3月23日 · 2021-03-23 04:24:56 大公报. 字号. 80后的马恩(图),中学时已到澳洲求学,於墨尔本完成医科课程,曾在澳洲公共衞生机构Barwon Health担任首席医务官,及出任多个大城市及地区性医疗机构的行政职位。 马恩在2018年11月回港出任香港医院管理局病人安全及风险管理部高级行政经理,直至今年初离任。 增设医学院难救近火. 马恩回顾在医管局服务的两年半时间中,深刻体会到人手短缺的严峻情况,形容情况令人无奈。 马恩认同,长远增设更多医学院能解决人手不足问题,但远水不能救近火,因为培养一个专科医生至少需时十年,即使立刻激增30间医科学校,亦难解当前的燃眉之急,认为引入海外医生是“一定要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