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9月12日 · 格志日記:用「目標提問」養成寫日記習慣,不再只記流水帳. 作者: Esor Huang 9月 12, 2018. 寫日記如果只是「流水帳」,很容易寫得無趣,慢慢覺得無聊,最後就流於形式。. 寫日記如果「只是反省」,很容易變成內心小劇場,久了發現沒有改變,甚至常常重複 ...

    • 張鳳妮1
    • 張鳳妮2
    • 張鳳妮3
    • 張鳳妮4
  2. 2011年6月17日 · 01. 這是本人嗎? 她是假帳號嗎? (非人臉辨識) 而關於以圖搜尋的用法,首先我想到的是,現在社群網站上很多人喜歡亂用「非本人」頭像,其中更有可能利用這種方式製造假帳號真詐騙。 所以或許以圖搜尋的第一個用途,就是隨時把他人頭像丟入Google搜尋,真真假假就能立刻現形( 小心最近氾濫的 Twitter mention 正妹spam惡意連結,預防與刪除 )。 這邊要提醒大家的是,Google的以圖搜尋「沒有」 人臉辨識 功能 ,之所以可以認出照片裡的人,只是因為網路上有流傳這照片,並且有關聯到特定人物,全部都是搜尋檢索的功勞,和人臉辨識一點關係都沒有喔! 那麼透過這個方法,也可以「正常的」透過某個人照片、頭像,找出這個人在網路上用這個頭像做了哪些事情?

  3. 2018年4月21日 · 解析一結合番茄鐘的每日任務計劃表,紙本範本免費下載列印. 這紙上待辦清單的特別之處,在於結合了 番茄鐘工作法 的記錄功能,可以在表格中填寫自己花了多少個專注時間來完成工作,不只是一份完成了什麼事情的清單,更是自己一天中創造了多少 優質的時間 的記錄表。 6. 一紙計畫表在考試、專案截止日前專注衝刺,心得範本下載. 這是一相對更複雜,但也相對更能控管高強度專注工作的計畫表,他一方面提供了掌控一整日每個小時的計畫清單,一方面也提供了待辦清單與番茄鐘記錄,兩相對照,你就可以在今天有限的時間裡,知道自己有多少可掌控時間,有能完成多少工作。 這特別適合在「衝刺工作」時,列印到你的筆記本中使用,因為每一個小時的利用都要斤斤計較。 7. 列印這每日精力熱點圖,規劃事半功倍的個人生產力節律.

  4. 2017年3月7日 · 幸運的是,我們也身處一個數位科技持續發展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裡,有更好的數位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用「 不一樣的思維 」完成有效的 數位資料整理 。 這篇文章,我想從自己的經驗出發,提供五個整理思考角度和具體作法。 我自己的工作經驗是需要大量的文件整理、靈感整理、素材整理與經驗整理,所以下面的整理方法,也會和我的工作方式息息相關。 1. 一物沒有定位: 一個素材與想法,對我來說有可能用在 A 設計上,也有可能用到 B 文章中。 一份文件可以被 A 專案使用,也可能被 B 專案使用。 我的經驗是一個資料常常有很多用途,但是資料夾分類強迫資料只能出現在一個位置上,這就不太符合我的實際使用經驗。

  5. 2018年9月7日 · 這本書最終提出了一套獨特的日記方法論。 你可以在章節編排上看到他的結構,但我這裡用不一樣的角度,重新幫大家看到方法論深沈的意蘊。 首先是「SLOW(慢)日記法則的三重性」。 第一重是要怎麼寫出能檢視人生的好日記? 這是本書第一部中所討論的,個人寫日記的SLOW法則。 第二重是如何能夠維持長期的寫日記習慣? 累積得愈久,反饋的能量愈大,這是本書第三部用SLOW法則延伸出來的習慣養成方法。 第三重是永錫令人驚豔的又一個獨創,他將SLOW日記法則擴充到他的企業顧問領域,在真實企業中帶領團隊去每日覆盤,並創造工作上最強大的溝通、目標訊息流,這是本書第四部分的重點。 SLOW法則從個人到企業,從內容到習慣,也從自我檢視到完成自我價值,這就是他的三重性。

  6. 2012年6月8日 · 邦妮的早午餐 Android App 繁體中文版做菜遊戲可愛出擊. 差不多就是一年前,我曾經推薦過一款iPhone上非常棒的遊戲App:「 Bonnie’s Brunch 環遊世界的早午餐車,好玩的iPhone餐廳遊戲 」,這是由台灣獨立遊戲開發者所製作的優質遊戲,在當時也獲得App Store上 ...

  7. 2017年10月15日 · 「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是由台灣國科會補助,台大中文、中研院共同開發,是老牌而知名的甲骨文、金文、戰國簡帛文字、小篆資料庫,有大量漢語文字的形音義第一手資料。 所謂「小學」,就是指科學考證漢語文字形音義演變的學問。 所以雖稱小學,但實際上博大精深。 而且小學堂的搜尋方式很有意思,除了搜尋文字可以找到本站的古文字資料外,還會索引很多外站的文字解釋資料,所以一次就可以找到大量的文字相關資料內容,節省很多時間,是非常棒的索引工具。 4. 古今文字集成. 我特別把前面三個網站列在前面,是因為他們比較是國家級學院的研究結果,有相對較多專家的審訂。 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愛好漢語的個人(也可能很專業,也有獨立的專家學者),在網站上建立了各種漢字科普的網站,也都值得我們關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