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9日 · 現年35歲的王碩生於大連的書香世家,母親和外婆均為老師,而她卻受港產片中警察的正氣形象熏陶,立志到香港成為「新紮師姐」。 她十多年前大學畢業後即隻身赴港發展,以「港漂」身份追尋夢想。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王...

  2. 2022年2月10日 · 香港市民及當局不可不防! // 《港區國安法》生效,之後本港又出現疫情肆虐,反修例示威帶來的極端暴力及仇恨思想似回復平靜。 但近期有傳媒踢爆,反修例死硬派分子仍然死而不僵,在社交群組發動「文宣戰」,有組織地招募「手足」設計反政府、撐抗爭的宣傳物品,更有人響應號召,在街頭、巴士和港鐵車廂等公共場所手寫或張貼「文宣」,拍照上載到群組「分享」。 這些散播仇恨對立的暗湧為何會死灰復燃? 他們背後有大台金主嗎? 哪些勢力參與其中? 文宣鼓吹仇恨對立 、圖「改變人思想」 根據《星島日報》踢爆,前年二月初成立的Telegram群組「文宣戰最前綫」近期發出貼文,稱「文宣戰最前線用兵之道,攻心為上。 文宣輿論戰嘅目的,就係攻佔人心,改變人嘅思想。

  3. 2021年10月18日 · 自稱根植香港的老牌律師行孖士打,日前突然聲稱不再代表香港大學處理所謂「國殤之柱」一事,被外界懷疑是因政治壓力而背棄長期客戶、質疑違背專業操守。 孖士打至今未回應為何突然「變臉」,各方對此應持續跟進,否則後患無窮。 因為事件不僅顯示外國勢力滲透到香港的嚴峻程度,亦威脅香港歷來有公信力的法治、專業精神。 律師會等應盡快介入,調查事件並督促孖士打解釋、說明立場。 同時應對類似情況做出規管,確保香港法律形象不受事件打擊。 孖士打事件的「政治因素」 所謂的「國殤之柱」雕塑在未得到業主港大同意的情況,被放置在港大校園24年。 現在業主要求將東西移走,合情合理合法。 但就是一宗非法進入和佔用的問題,卻被別有用心者不斷政治炒作,引出國際輿論「群魔亂舞」,甚至向代表港大的律師行施壓,可謂視香港法律如無物。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4月20日 · 她早前因在Instagram向內地軍人致敬,被黃絲網民鬧爆「人民幣真香」。 她接受傳媒訪問時大方談及此事,直言曾因2019年的反修例風波和工作而患上情緒病。 Elkie表示不介意表明立場,同時也不會評論他人的想法,大方承認「我是藍絲」。 Elkie透露,當時已因舊公司CUBE娛樂的不公平待遇而煩惱,加上網民要求遠在南韓的她作政治表態,令本身是和平主義者的她出現抑鬱症狀,甚至曾在健身室失控大哭,把自己困在房間不想見人。 幸好情況已大有改善,現階段她於內地居住並準備新歌,又表示想回到TVB拍劇,更點名想與馬國明合作,飾演她的妹妹。 莊錠欣的繼父為香港警察,她亦有在訪問中講到有與繼父討論香港的情況,擔心繼父的工作有危險性。 可是,當時Elkie無法幫助到他,但表示支持繼父的工作,亦支持香港警察。

  6. 2021年12月5日 · 社工註冊局昨日 (4日)進行了三年一度的改選,15名候選人爭奪8個議席,最後有逾6000名社工界人士投票,結果由7名社工組成的團隊,及另一名候選人陳國邦當選,而7名當選社工團隊中,就包括前香港眾志副主席、前學民思潮發言人黎汶洛。 黎汶洛曾積極參與的這兩個團體,被指與違法佔中及反修例暴亂的活動有關。 社工註冊局有這個成員,會否又出現政治凌駕專業的情況? 黎汶洛是港專學生,文憑試僅獲4科2級,其中英文1級,放榜後即報讀港專公共與社會服務專科文憑,一心想投身社工界,2015年暑假完成社工實習課程。 1995年出生的黎汶洛,政治背景豐富。

  7. 2021年6月28日 · 吳靄儀方面,本身是公民黨黨員的她,曾任《明報》副總編輯,其後任立法會法律界議員多年。 吳靄儀因參加前年的「8.18」非法集結,早前被法院判處罪成,但獲准緩刑。 事實上,吳靄儀可說是一名堅實的「港獨」支持者,早就於1983年12月,她就曾在《明報月刊》發表支持「港獨」的文章,期後在1984年3月,她再次於《南華早報》發文大力支持「港獨」。 另外於2000年5月10日,吳靄儀就曾於另一議員曾鈺成提出的「反對台灣獨立」議案中投下棄權票,是當時議會內唯一投棄權票的議員。 練乙錚:「港獨」理論提倡者. 練乙錚方面,曾任《信報》總編輯的他,回歸後曾任政府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

  8. 2022年8月30日 · 2019年11月11日「大三罷」,在西灣河遭警員開槍射傷的21歲男學生周柏均,與20歲男學生胡子鍵,否認企圖搶劫及阻差辦公等罪,案件去年12月完成審訊,昨日在區域法院判被判企圖搶槍及阻差辦公罪成,周柏均另被控企圖從警員合法羈押下逃脫亦罪成。 區院法官謝沈智慧將案押後至10月10日聽取求情和判刑,兩被告還押。 第一被告周柏均在案中,腹部中槍,右邊肝臟的兩塊肝葉,及右邊腎臟須切除。 謝沈智慧裁決時指,無可否認案發時有人聚集和堵路,有人向警員A用粗言穢語,令A感到被仇視和不安全,即使兩名被告手無寸鐵,亦可以激發在場其他人士而令情況轉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