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28日 · 《桃姐》是許鞍華繼《天水圍的日與夜》(2008)、《天水圍的夜與霧》(2009)之後又一部取材於香港並直接描寫港人生活的影片,截至3月12日止,該片票房已超越4,000萬元(人民幣),這是香港電影在内地非類型電影票房最高的一部作品。 換言之,原來香港電影在警匪片、動作片、古裝片等類型片以外,是可以獲得内地觀眾認可並樂意掏腰包去捧場的。 這對香港電影那片“自留地”而言,會否給香港電影人帶來新的啟示呢? 這是另外一個話題,有時間再試論述。 關於桃姐的“身世” 從本片英文片名就叫做A Simple Live,簡單的生活,簡單的人物關係和簡單的故事。 是根據本片的監製兼編劇李恩霖的成長經歷改編拍出來的。

  2. 2011年11月25日 · 桃姐的質樸. 《桃姐》在威尼斯影展很炫目,但影片從角色、故事到拍攝手法猶如桃姐的性格,實而不華。. 桃姐沒有像她的本名鍾春桃那樣嬌艷,卻像粵語片裡常見的小人物。. 她從不抱怨,只管默默耕耘,是香港上一代基層市民的寫照。. 影片沒有像 ...

  3. 2004年10月25日 · 《桃色》的欲望弔詭. 作者 朗天 2004-10-25. 導演:楊凡. 演員:章小蕙、松裵慶、河利秀、SHO、吳嘉龍. 「我知道我們在一起是沒有希望的,我惟有改變自己……,我雖然改變了自己的身體,但我對你的愛卻沒有改變。 當《桃色》的梅木里(松裵慶子和河利秀合飾)一次又一次唸出這點題的對白,觀眾當然可以視為男同志/變性人的內心獨語,編導楊凡藉一個迷離的情慾鬼故事,再一次把他的終極肉慾執著,透過講究的畫面營造,過把癮便夠? 我們完全可以從4708(吳嘉龍飾)身穿警察制服(一定會聯想起《美少年之戀》),在樓梯(愛之階梯? )的進進退退,在門外的窺探,對木質的依戀不休……從他在牆邊先後被Kim(SHO飾)和河利秀的里扯開衣衫玩弄,猜想他才是鏡頭後面那預想眼睛的真正對象。

  4. 2015年9月14日 · 《故園春夢》中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國棟穿西服,封建世界的守夜人楊夢痴穿唐裝,電影的前段以新舊世界交接為主軸,「憩園」由楊夢痴轉到姚國棟手中。

  5. 2017年6月26日 · 1. 朗天指出,有些電影拍得陳舊適合用陳舊理論去招呼,於是對《下女誘罪》這片運用「男性凝視」的理論有其合理性。 問題不是理論是否超越時代,而是理論本身經過辯論與修正,現在用回舊的理論,必然出現的問題是,過去四十年來的辯論與修正會重新出現,例如對Mulvey最初文章的批評,就是為何只有「男性凝視」,那其他觀眾呢? 非男性觀眾呢? 只得認同男性凝視一途? 有沒有別的凝視的可能呢? 而這批評,並不只是純粹開拓新的凝視可能,而是連理論的問題意識都改變了:一開始Mulvey的文章是較傾向文本內部的分析,假設觀賞只有一種性別視點,後來就從傾向文本的分析,到傾向觀眾這個主體的分析。 於是乎,若在當下再次運用「男性凝視」的時候,我們不期然會發問,到底是誰在凝視? 是文本內的角色的凝視? 是鏡頭的凝視?

  6. 2011年9月29日 · 作者:蔡海翼. 電影《告白》(中島哲也執導)改編自同名小說(原作:湊佳苗),在S中學1年B組教室,結業式那天,班主任森口悠子(松隆子飾)用平淡的語調,闡述四歲女兒被班內學生所殺的「真相」。 本文嘗試從語言運用的角度,解讀電影中的人物關係。 森口所用的是日語中的「です ます」形,屬敬體的一種,配合身份與不同場合,往往給人所謂「上品」,意即「高貴」的感覺。 作為老師的她用此敬體多了一重意義:和學生保持距離。 她根本不信任這些少男少女,不會用親切的用語或語調和學生溝通,不會叫他們的化名;作為受害者母親的她用此敬體多了一重意義:敬體的背後隱藏著對少年A、B的極度憎惡,失去愛女之痛的複雜情緒。 她冷冷地道出「愛美已不在了,她不會再用她的小手來觸摸我,我也無法觸摸她柔軟的臉頰和頭髮。

  7. 2017年7月17日 · 除了周迅這角色,肥人的設計亦見心思,赤裸裸肉騰騰不僅是奇觀,在影像效果上亦強化了人豬雷同的比照(豬/朱家、豬蹄/斷臂、尋豬啟示/尋人啟示、配種生豬/受精生等),其中那幕火烘烘烤爐內燒豬與男人的重疊,更帶出幾個男人在周迅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